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由于中国的居住模式和文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居家智能在中国的发展也体现出其独具的特色。近几年以来,伴随着住宅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装饰装修的普及,给国内居家智能领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伴随住宅(装修)的产业化,人们对于装修的内容从开始的“四白落地”,发展到追求“富丽堂皇”;从只重视建筑结构的装修,发展到“重装饰,轻装修”文化层面。但无论上述装饰装修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其实始终没有离开以建筑美学为核心的范畴。 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住宅建设也多选择密集型的住宅小区方式,因此很多房地产商会站在整个小区智能化的角度来看待家居的智能化,也就出现了一统天下、无所不包的“智能小区”的模式。 而欧美由于独体别墅的居住模式流行,因此住宅多散布城镇周边,没有一个很集中的规模,类似国内的“住宅小区”这样规模的居住区较少,因此,国外的住宅多与市政系统直接相同。这一点也可解释为什么美国仍盛行ADSL、Cable Modem等宽带接入方式,而国内光纤以太网到小区、到楼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因此欧美的居家智能多独立安装,自成体系,比如美国的X10,欧洲的EIB协议(包括澳洲的C-BUS)等都是以独立的家庭为目标设计的。而国内习惯上将居家智能当作智能小区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这种做法在居家智能概念初始引进阶段应该说还是可行的,但随着居家智能的推广与需求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拷问”居家智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时,才发现“人性化“与“个性化”是居家智能的意义所在。因此,居家智能势将从“千家一面”的一统模式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可完全由业主自行选配的个性张扬空间。
GZDIC智能居家系统也是一个过程或一个系统,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技术,将与居家生活有关的各种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的综合管理,让居家生活更轻松。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而且不再是被动的,是具有能动性智能化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帮助我们有效地安排时间,节约各种能源,提供优质、高效、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就物理层面而言,居家智能是一个多功能的技术系统,众多的功能子系统间还要具有协同配合的能力。这些系统包括:照明控制、电器控制、环境监测、视频监控、设施监控、家庭娱乐、背景音乐、通讯设施、门禁管理、健康监测、居家采购、花园自控、宠物监护、信息安全等等。
市场中常见的各居家智能子系统基本上是由原来的照明、安防与门禁对讲系统生产厂家提供的,这些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没有脱离原有产品的形态,属于“嫁接智能”范畴。
就功能层面而言,如果上述系统是单独配置或彼此孤立运行,那并不符合“居家智能”的真正意义。居家智能应该是建立在自动控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之上,引入人类行为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生活中的各种功能系统,按照人类行为心理需要,通过居家智能产品统和在一起,并与外界相连通的集控制、监测、管理与交流于一体的居家智能化、信息化平台,达到让“生活中各系统,联合起来”!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居家智能系统,应该是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以客户需求(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以技术文化为灵魂,通过量身定制式服务,由居家智能专业服务商为不同的客人出品各具特色的个性化系统。
安防方面霍尼比较牛,智能家居对讲 、开关还真是罗格朗。
优点:安全、人性、便捷、节能环保等特点 缺点:以住宅建筑为主,服务对象较为固定,使用性质单一;区内对给水(包括上水和中水)、排水、电力、燃(煤)气、电视、通信、供暖和安全防卫监控系统等公用设施要求极高...
那要看品牌而定,陕西爱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代理的海尔智能家居是国内最好的智能家居,价格是按照工程计算的,不是按照平米,一般两居室大概是2万元左右
居家智能系统可以有多种分类形式,依据其体系结构为特征进行划分,比较常见。国内市场上存在以下几类不同结构形式的系统类型:
1. 拼凑型(功能间无关联的孤立)控制系统
各个功能子系统独立设计、自主工作。例如安防系统、灯光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之间互不相连,不能交换数据;
这类系统的缺点是:各子系统不能相互协调,统一控制,网络的潜能与优势未能开发。
(注:这是将原有各独立系统简单堆砌在一起的方式,严格意义上讲,不符合居家智能系统的含义,属于自动控制范畴。)
2. 主机式集中控制系统:
在住宅内安装一台“智能控制中心”,它可以是一台普通计算机、嵌入式或者单片计算机系统。
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从控制中心引出多种控制与数据线,连接到住宅中所有需要实施控制或者获取数据的监控节点,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使用标准模拟信号 (4~20mA、0~5V等)传输现场信息。每个监控节点不安排任何数据处理能力,只是单纯地完成对继电开关控制(例如控制灯光或电源),或者采集无源的数据(例如门磁开关信号)。系统的逻辑关系固定在主控制器上,有的可以通过软件修改。添加新设备需修改主控制器(见图表2)。
3. 分级集中控制系统
是前一类型的扩展,同样也采用在住宅内安装一台“智能控制中心”,星形拓扑结构。如果现场采集量较大,通常在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场设备之间加入现场级的控制单元 (PLC,单片机等 ),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使用 RS-232。
住宅智能化监理细则
住宅智能化监理细则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内容: 因本分部可分1 0分项,见表: 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分项工程一览表 项 目 内 容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报警装置 灭火装置 疏散装置 可燃气体报警 2.安全防范系统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 巡更治理系统 出入口操纵 (门禁 )系统 停车场 (库)治理系统 访客对讲系统 3.通信网络系统 卫星接收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电话系统 4.信息网络系统 运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操纵网络系统 5.监控与治理系统 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 建筑设备监控 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 住宅 (小区 )物业治理系统 6.家庭操纵器 家庭报警 家用电器监控 家用表具数据采集及处理 家庭紧急求助 通信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接口 7.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8.电源与接地 电源质量、等级 系统接地 系统防雷 9.环境 机房环境指标 ┃10.室外设备及管网 室外设
住宅智能化设计与实现
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为现代住宅建筑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现代智能化住宅的出现,为广大的住宅用户营造了科学、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住宅智能化成为现代住宅建筑的必然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住宅智能化系统的组成,提出了住宅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845-2019)规定了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的组成与接口分类、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该标准适用于具有可视对讲、居家报警控制及管理、智能家居控制及管理功能的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
面对入室盗窃、家庭火灾、老年人健康、儿童安全等诸多问题,居家安防智能设备成为保障家庭安全的重要产品。但长期以来,在中国国内居家安防智能管理行业存在着国家标准的空白,不但造成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同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阻碍。
2009年7月31日,国家标准计划《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计划号:20090056-Q-312)下达,项目周期36个月。据2020年12月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2019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845-2019)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9年10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浙江义乌召开新闻发布会,批准发布《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2020年3月1日,国家标准《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845-2019)实施。
《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845-2019)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有限公司、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奥敏电子有限公司、泉州佳乐电器有限公司、珠海太川云社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主要起草人:戎玲、张达勇、金巍、汤光耀、王丽娟、张济国、陈谧、林金祥、黄伟雄、黄奕、陈平。
国家标准《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845-2019)的发布促进中国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 该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居家安防智能管理系统的产品市场的发展,给整个行业带来推进作用,有助于行业资源的大整合,促进行业更快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