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智能炼化建设——从数字化迈向智慧化》从炼化产业概况,信息化与炼化产业信息化,信息化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对炼化产业在生产模式、管控决策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变革与影响,以及国内外炼化企业在流程工业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卓越实践等五个方面,在对比分析和研究了离散工业数字化及其升级的实践以及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网络化融合的经验基础上,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并论述了炼化企业为何和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三步曲,不断夯实数字化基础,瞄准智慧化目标,持续建设并完善智能化核心从而实现流程工业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目标。
全书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PLC、DCS、FCS)、工控与信息安全、资源敏捷优化与先进计划、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化、QHSE的监控与溯源以及包括工厂数字化交付和无缺陷开车在内的“数字炼化-智能炼化-智慧炼化”构架、内容、核心技术的介绍,对提高我国炼化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深并促进“两化融合”,大力提高石油资源与企业资产利用率,推动炼化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与转型升级,实施数字化建设并迈向智能化、智慧化,进而实现智能优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将起到重要的参考、借鉴和促进作用。
目录
第一章炼油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第一节世界炼油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第二节中国炼油产业现状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海油炼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第二章信息化及其新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
第二节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与计划
第三节信息化及其新技术对炼化产业的影响
第三章炼化信息化及其智能化升级
第一节信息化的层次模型结构
第二节炼化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估
第三节炼化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第四章智能炼化建设之数字化基础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数字炼化的总体构架
第三节数字炼化的主要系统说明与部分关键技术
第四节工程建设项目的全数字化交付
第五节数字炼化的建设与应用
第六节数字化发展与升级
第五章智能炼化建设之智能化核心
第一节离散工业智能工厂建设
第二节炼化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经验
第三节智能炼化建设
第四节智能炼化的特质信息化系统简述
第六章智能炼化建设之智慧化目标
第一节智 慧 炼 化
第二节智慧化特质的信息化系统
第三节工控与信息安全策略及设施
第四节智慧炼化建设
第七章智能炼化建设之综合应用
第一节智能炼厂建设
第二节智能制造与信息化发展
第三节创新智慧炼化建设实现新一代智能制造
第四节3D信息化建设案例
第五节“两化融合”创新发展
第六节信息化促进营销模式变革
第七节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塑造炼化产业新未来
后记2100433B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建筑材料...
什么是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一般用纸质文档存储在档案室里面,查找检索起来非常费时,存储档案空间又大,维护起来也不方便。备份档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处理更不可靠。 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把纸质文档通过扫描、...
数字化仪是分跟踪数字化仪和扫描数字化仪。前者种类很多,早期机电结构式数字化仪现已被全电子式(电子感应板式数字化仪)所替代。20世纪70年代曾研制出半自动和全自动跟踪数字化仪,目前生产中仍以手扶跟踪数字...
浅谈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发展
就这篇的主要内容而言,在描述了数字化测绘的种种工作进程后,巧妙的过渡到了信息化测绘的相关领域研究,在结构方面,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诸如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跟为什么要发展信息化测绘工作等内容,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描述,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为我国的测绘工程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 科研、党政管理等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 是高校发展 历史轨迹的真实记载, 客观地反映和记录着高校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历程。 高校档 案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 要标志。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档案 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和利 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已成为档 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数据库及互联网为主体, 把文字、图纸、声像 等信息存贮在光盘、 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等方式实现档案信息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 生动、丰富及到位的档案信息服 务。高校档案信息化, 就是在知识经
1965年,被小伙伴驱逐的新加坡,孤立无缘,在李光耀的带领下背水一战。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跻身第一世界国家,其国家经济和发展将马来西亚在内的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远远甩在其后。如今,“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已成为新加坡治国精髓,是其引以为傲的名片。
新加坡:孤岛求生的智慧发展
所有去过新加坡的人都说,这座名为“城市花园”的国家,除了感受到清新的空气,花园般的环境之余,最深刻的印象是城市内全面覆盖的wifi和智能化服务。
从飞机降落机场那一刻起,手机就能接入免费高速的wifi,在这个网络作为基本生存条件的信息时代,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覆盖了如此优质高速的免费无线网络,wifi的存在就如商场冷气和空气一样平常。不仅如此,方便快捷的叫车服务,交通指南已经相当完善。
如此贴心智慧的服务,现在已经深入新加坡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出行、医疗、教育、政务……让信息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合纵连横之下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随着新加坡“智慧城市2015”计划提前完成,“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即将开启,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区副司长刘本玮透露,这份计划是“智能城市2015”计划的升级版。“这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
那么问题来了,新加坡,这个曾经孤立无助的岛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独立岛国成形: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国
1965年,对于新加坡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新加坡含恨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宣布自治。刚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就像一座孤岛,缺乏国家资源,没有自身工业,连生活必须的自来水,都只能向马来西亚讨要,而黑帮毒品猖獗,失业人口激增……这一切对于拥有16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独立成为了一场噩梦;对于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等人,想要带领国家冲出重围,同样是场大战。
独立之初,李光耀和当局政府将重心放在制造业上。然而,随着政企合资企业的失败,加之1968年英国全面撤军,使得新加坡经济雪上加霜。
新加坡原本的英属海上贸易站,18世纪中叶,英国在东南亚急寻一个能够停泊船只的港口,来作为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的保障,并能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英国在槟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之间建立了贸易站。因此,意识到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受阻,政府决定以自身位置优势,效仿英国管理方式,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出口贸易,用各种减税优惠的手段吸引外资来国投资。作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了如蚬壳石油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在这些投资中,新加坡大力发展电子业、造船、炼油等制造业。短短十年,新加坡就已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尽管新加坡建国时形势危急,但1965年,李光耀就已对新加坡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他在广播里称,“英国人离开之后,这里会出现一个蓬勃兴旺的工商业和通信中心,历久不衰。”正如参与新加坡“智慧岛”建设的李林教授所说,新加坡能成为智慧国的典范,与政府的远见密不可分。
“电子产业”国发展:奠定智慧国基础
在经济腾飞后,政府并未因此放松,他们将目光聚焦到本国基础建设上。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在
1972年,国家制定了“公共工程五年计划”,先后进行了交通、电讯、工业区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及居民区建设。这一时期的新加坡形成了以制造、金融、运输、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就在新加坡基本实现工业化之际,政府逐渐意识到自身的缺陷,长期劳动力的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空白。因此,新加坡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将发展重点放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上。
而8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也证实了新加坡政府的远见,新加坡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开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使工业部门朝着自动化、电脑化过渡。从那时起,信息通信技术开始成为政府保持新加坡竞争优势的焦点,这也应证了李光耀在建国时的预言。
“信息化”国家雏形:智慧岛的建立
随着80年代新加坡战略的转型,新加坡开启了信息化时代,也找到了自身发展优势,并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从19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在信息化方面先后提出了“国家电脑化计划”、“国家IT计划”、“智慧国2015”等项目计划,使得信息通信技术这个新加坡政府作为竞争优势的焦点不断放大,也使其从工业国一步步转型为智慧岛国。
设备技术的普及是政府信息化的第一步。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国家电脑化计划”,该计划在新加坡的政府、企业、商业、工厂推广采用电脑化的应用。在此期间,政府通过“国家计算机化”计划,“国家IT计划”两个五年计划来加速政府信息化进程。在1980年到1985年间,政府成立了国家计算机化委员会和国家电脑局,旨在政府机构内部普及计算机和推进办公自动化。当技术得到普及之后,所要做的就是相互沟通,数据的共享,因此,在第二个五年,政府建成了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以实现数据共享,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电子数据交换(EDI),其中贸易网、法律网和医疗网最为突出。
经过近10年的“国家电脑计划”,新加坡社会内几乎所有机构已实现电脑化。当1991年,政府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实施准备科技发展计划时发现,政府,企业,社会的运行都依靠电脑,于是时任新加坡交通及资讯科技部林瑞生政务部长提出了问题,“一栋建筑物电脑化,叫做智慧型建筑物;一座工厂电脑化,叫做智慧型工厂;但是会不会有一天,新加坡会有许多各自独立的智慧型个体,每一个电脑系统都不兼容?”于是,政府制定了信息化第二个十年战略,“国家科技计划”。该计划预计,从1991年到2000年,新加坡在行政和技术层面上,解决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将信息共享从政府扩展到全社会,消除“信息孤岛”。
在此期间,新加坡还提出了“IT2000计划”,提出将新加坡建成公民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得IT服务,1998年全面运行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Singapore
ONE),对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网络接入服务,新加坡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信息产业的前沿。
当新加坡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的焦点产业后,新加坡像是开动了马达,一直向前走,以根本停不下来的速度让一个智慧国度
逐渐崛起。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新加坡又提出了:“信息与应用整合平台-ICT”计划(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该计划目的是推进信息、通讯、科技在新加坡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内的快速成长;使得信息与应用整合平台-ICT成为新加坡重要的经济平台,每一个行业都有能力采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来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将传统的行业改造为知识型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使新加坡变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该计划将成为新加坡在经济领域、现代服务业、资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2002年,新加坡获颁世界传讯协会首次颁发的“智慧城市”的荣称。这也是新加坡从信息化产业走向智慧城市的重要足迹。
建立“智慧国”:打通行业资源脉络
从实现全社会电脑化,到城市信息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再到信息与应用的整合,新加坡用了3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这个渔村小国向世界通信科技国的飞跃。但新加坡政府的目标却不止于此,随着全球化脚步越来越快,2006年6月,新加坡启动了第6个信息化产业十年计划“
智慧国2015(iN2015)”。该计划提出了创新(Innovation)、整合(Integration)和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三大原则。其规划目标是:创建新型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上的创新能力,核心在于提升跨地区和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该计划通过利用信息与网络科技提升七大经济领域,即数码媒体与娱乐、教育与学习、金融服务、电子政府、保健与生物医药科学、制造与后勤、旅游与零售。
为了确保“智慧国2015计划”的目标能够顺利“通关”,新加坡政府制定了4项战略,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资讯通信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经济的提升。具体来说,包括构建下一代全国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化专门人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数字媒体与娱乐、教育培训、金融服务、旅游零售和电子政府等9大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
搭建下一代全国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是新加坡80年代继“国家电脑计划”后的又一全新“升级”,建设新一代国家资讯通信基础。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记者到新加坡实地感受过“新加坡政府的推进方式是通过运营商的上门推广免费的服务。网络承建商挨家挨户上门给居民解释免费安装宽带的好处,安装后会在用户门外贴上蓝色的专用标识,从而达到示范效应。”
这仅仅只是通讯基础建设的第一步,该战略的目标是为了在新加坡全社会搭建通信网络,因此,“无线@新加坡”项目应运而生。新加坡政府通过7500余个“热点”(Hotspot),为市民在家和办公场所以外的公共空间,提供速度高达1Mbps的无线Wi-Fi上网服务。就在上月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针对智慧国所做的报告中讲到,目前已有90%的家庭在使用网络,85%的市民持有智能手机。
当拥有了畅通的通信基础平台后,新加坡的无线运营商与合作伙伴们一起推出了诸如设备检测、无现金支付系统、定点服务和数字广告等多类企业级应用。当然,这些便民的平台不仅仅让市民得益,也让诸多慕名而来的全球知名企业蠢蠢欲动。目前,新加坡杰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吸引法国BNP银行、戴姆勒汽车等跨国公司在此建立其IT枢纽支持全球业务运作,思科、甲骨文等多家公司在其地设立创新中心。
在此基础上,新加坡顺理成章地实现了通过信息与网络科技提升有关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新加坡吸引了世界上第一个指纹识别的内容相关广告和亚洲电视论坛的iScreener在线平台等8个产业项目;
“未来学校”与资讯通信企业合作开发新的教育产品和服务;IDA协助中小企业学习和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新生电脑计划……
与此同时,“整合”作为“智慧国2015””的三大原则之一,2006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全新的电子政府发展理念“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这也是“智慧国2015”的核心内容,从电子政府(e-Government)
转变到整合政府(i-Government),政府需要考虑的关键已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增进民众在电子政府中的参与度,强化政府的能力和协同性。比如2008年新加坡推出SOEasy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横跨政府部门的集成式语音、图像、视频和数据办公环境,通过即时通信、桌面视频会议和留言板等工具,在机构内部和各机构之间实现安全无缝的协作。
随着30多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加坡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已经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据埃森哲咨询公司2014年的研究,新加坡在“电子政务”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在“最佳互联国家”评估方面,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将新加坡排在第二位。
凭借新加坡政府独道的眼光和远见,以及政府给力的执行和执着,新加坡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动车,正在匀速且快速地向前迈进。今年下半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行销与宣传总监吴丽娜介绍,下一步计划的重点在于信息的整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执行,使政府的政策更具备前瞻性,除了通过技术来收集信息,更关键在于利用这些信息来更好地服务人民。
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可以把内外人员、视频监控、车辆登记实行智能化记录,全方位的对外来访客和内部人员进出营区动态的数字化管控,减少了繁琐的登记手续,有效地防止错登、漏登等情况的发生,有效提升了部队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东南园区紧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核心,不断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企业车间向数字化升级改造,着力打造节能高效智能工厂,扎实推动装配式建筑迈向智能化建造。
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东南园区位于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甲工业园区,坚持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装配式钢结构(PS)和PC结构的全产业链发展。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山西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晋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及晋城市专精特新企业。
走进晋东南园区的钢结构车间,只见数字化设备已建成投用。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产品从制造、库存、销售和使用状态的全程追踪与可视化体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工控机,配置有钢结构MOM系统,可实时查看生产进度、订单情况、工人生产情况、产品质检等信息。工人只需将信息卡放到感应器上,在屏幕上选择自己作业的产品、工序,就可以实时更新到系统后台。质检人员可根据系统提示,对检测到有问题的产品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判断。同时,我们还配备有安防监控系统,可实时查看生产情况。后期将搭载数字系统,实现对违规作业的自动监测。”晋东南园区的信息专员赵文峰介绍道。
来到PC构件车间,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自动划线机、自动布料机、振动台、立体养护窑、智能钢筋开孔网焊接机器人等一台台智能化设备正在精准、高效地进行PC构件生产。PC构件车间采用国内先进的PC构件流水生产线,通过这些设备,车间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节约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据悉,晋东南园区于2020年启动了“5G+智慧园区”项目,主要包括工业环网建设、ERP供应链管理系统、PCMES生产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能源监测管理系统、智慧停车、智慧消防在内的多个信息化数字管理模块,以及园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开发应用。目前,园区数字综合监管平台、能源监测管理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车间MES管理系统、搅拌站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粉尘排放环保在线监测、工业以太网络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模块已建设完成,钢结构MOM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智慧消防等信息化模块也正在同步加快建设。
“在平台上,通过对各信息化模块的数据融合、消除数据壁垒,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孪生直观了解到园区各方面的实时数据,还可以通过对累计数据的智能分析,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态势感知,并及时预警通知,对运行情况进行发展态势分析。下一步,我们将完成钢结构MOM系统、智慧安防、智慧消防系统与智慧园区监管平台的对接,实现各子系统在监管平台上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东南园区总经理助理韩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