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方案》指出,加快以装备、系统、平台为核心的场景应用推广普及,示范区内实施300万元以上智能技改项目企业数占区域内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超10%,建成1500个智造技术应用场景、500个智能车间、15家标杆智能工厂。坚持“满足应用、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示范区内规上工业企业百兆带宽专线接入覆盖率达100%,5G网络覆盖率超90%,主要生产设备联网率超90%,星级上云率超30%,工信部两化融合自评估参与率超50%。每个示范区至少组建一个智能制造专家咨询服务团队,至少建设一个特色优势产业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诊断服务100%覆盖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每个示范区建立一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库、梳理一批企业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以市、区、乡镇三级协同机制推动产业、人才及创新资源加速整合。 2100433B
智软冶金行业I-ERP实施方案 i-ERP(Internet/Intranet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有效的企业管理技术...
施工方案是根据一个施工项目指定的实施方案。1、内容方面的话,好的施组见仁见智,但核心还在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组织”两个字,如何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工期,根据业主的要求,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施工...
技术方案,:设计流程、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指导书;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实施定额、实施检验、不合格品处置。
某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3页)正式版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我国现阶段推 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按照工信部《关于开展 2015 年智 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装〔 2015〕72号)精 神,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深入推 进全市智能制造业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思路和目标 立足市情、 统筹规划、 分类施策、 分步实施, 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项目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全市智能制造试点示 范。从 2015年起至 2018年,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重点智 能制造项目,通过项目的试点示范,引领全市智能制造关键智能 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显著提升, 产品、生产过程、 管理、 服务等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二、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遴选范围 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
2013年度宿州市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1 皖北 (宿州 )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3年度) 为贯彻落实 2013年中央 1号文件精神,依据安徽省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皖政办〔 2012〕52号)”,紧密围绕中国气象局关 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的建设内容和全国 “百县 千乡”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要求, 立足宿州实际, 以提升宿州农业气象 服务能力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为着力点,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 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合作机制、有直通服务、 有信息反馈、有效益评估”的“十有”原则,全面提升宿州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促进当地农村发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 为皖北地区各县区创建气象为 农服务示范区提供示范,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全市气象为农服务 9项示范工程、信息反馈效果评估机制和长 效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汉中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和汉中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和《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战略机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趋势引领、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协调创新”原则,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制造转型为重点,聚焦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广智能化生产制造方式,拓展创新型智能制造服务范围,通过培育制造业新动能、新方式、新业态,形成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实现制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重点产业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实现突破,智能制造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进展,智能制造新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化。
1.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领域取得突破,研制2—3种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装备性能、质量和关键技术参数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水平,自主可控智能制造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市场不断扩大,智能制造装备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智能制造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快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在工业软件研制方面取得突破,建设2—3个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一批行业应用标准,智能制造相关知识产权质量、数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3.重点产业智能转型成效显著。23个重点产业领域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示范企业达到2—3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8家,试点示范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周期缩短30%、能耗降低10%、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
4.创新型智能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引导服务型制造发展。发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建设智能制造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成果孵化服务平台和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平台。
二、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产业布局。按照强链优化、集约集群的发展要求,以汉台、城固、洋县、南郑等县区为重点发展区域,依托陕飞公司、中航电测、华燕纺织、恒大精密仪表、米克隆、东方仪表、千山电子仪器及汉中客车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布局智能仪表仪器、智能输配电设备、智能交通设备、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产业,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入产业园,着力打造我市智能制造产业特色和优势。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基础装备。聚焦智能制造关键环节,推动传统制造装备跃升为“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加快发展新一代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基础通用装备;推进智能化改造企业与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联合研制专用智能化成套生产线装备。
(1)高档数控机床。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积极谋划传统机床产品的升级换代,突破智能数控系统、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提升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着力打造整机产品结构合理、核心功能部件及工具自主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依托汉川机床、华燕仪表等企业,开展数控磨床、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专用机床、特种机床等整机,高档数控系统、喷气织机、小模数齿轮等主要部件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化。
——依托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等企业,重点推动高速、重载、精密滚珠丝杠、微型丝杠、静音丝杠导轨、轴承,以及大型、重型、高速高效系列智能切削刀具和高精度螺杆转子等部(组)件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化。
(2)机器人。围绕重点行业需求,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控制理论、三维视觉系统等前沿技术研究,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稳步发展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积极发展特种机器人,重点发展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部件。推进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普及应用。
——依托陕飞公司,提升运X型飞机批量生产能力,加快数字化部装生产线同步建设,推进基于数字测量、加工、装配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应用,采用数控调姿与定位、激光跟踪仪测量、iGPS测量、蒙皮端面精确铣、AGV自动化运输等数字化装配、大过盈螺栓及铆钉连接孔钻制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飞机脉动式总装智能车间,提升飞机总装的速度和质量。
——依托汉川机床、安中机械等企业,发展搬运机器人、重载AGV、车用升降尾板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六自由度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产品。
——依托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机器视觉检测机器人项目研发,进一步提升LS—1零件视觉检测系统、LS—2零件视觉检测系统产品性能。当前主要针对磁环、磁柱、磁瓦、异型磁体检测展开研制、市场开发。
——发挥陕西理工大学、航空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作用,促进市场对接和成果转化,推动智能型公共服务、智能康复护理、教育娱乐等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3)增材制造(3D打印)。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突破高性能金属结构件增材制造、增材制造 减材削减混合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3D打印设备,如增材制造 机械铣削混合加工的混合机床、铸造沙型模具直接成形、制备钛和钛合金3D金属打印材料机理的技术、3D激光焊接专用设备、激光立体成形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和产业化应用。
——依托陕西盛华冶化有限公司,研发3D金属打印材料,完成制备钛和钛合金3D金属打印材料机理的研究、完成基本实验数据的采集。建立3D金属打印材料制备中试车间,完善生产工艺和各项参数,争取2022年建立钒钛3D金属打印材料工业化生产线,实现钛和钛合金3D金属打印材料的应用。
——依托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研发增材制造技术,并与西安智熔金属打印系统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增材制造的机械零件及集增材制造与精密五轴联动铣削功能于一体的混合机床。
(4)关键智能部件。积极发展分布式控制、动态自组织工业网络与现场总线、控制装置、智能识别装置、智能工业网关、驱动器、变频器、传感器、CNC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部件。
——依托安中机械公司,发展工业远程智能监控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工业炉运行状况及工业炉的故障自我诊断和自动报障,给予设备维护、保养提醒和维修指导。
——依托米克隆公司,发展无触点光电锥度检测仪,研发光栅影像检测仪等相关智能衍生系列产品。实现在线智能检测,同步反馈同步调整和修复加工缺陷,保证产品一次性合格。
——依托华燕航空仪表公司,研发陀螺仪智能装配线。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数字化模型,配套智能化专用设备设施,实现陀螺仪装配半自动化。
——依托汉中精测电器公司,发展智能传感器及配套数据处理系统。研发多通道电力钢缆测量系统、汽车传动轴扭矩传感器、隧道应力远程监控系统、汽车软轴传感器、抱杆倾角和吊装载荷测量系统、高温传感器及一体化风动天平等新一代智能传感器。
2.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推行精益管理,转变运行模式,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搭建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加强智能制造标准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快开发企业智能改造工业软件,大幅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1)精益管理。将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导入精益管理,构筑精益生产、精益研发、精益供应链、精益人才培育等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改善企业综合绩效,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智能制造标准。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基础共性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使我市智能制造标准研究和推广应用适应全省发展步伐。
专栏1:智能制造标准研究重点
关键技术标准。推进新型传感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数字化成套生产线设计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工业现场总线、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
基础共性标准。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加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组织,积极参与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工业系统信息安全、通讯协议与接口等基础共性标准的研究制定,推进标准宣传与实施,参与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
行业应用标准。开展以高档数控机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工量具和刀具的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研究与应用,建设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
(3)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针对企业智能转型过程中研发、设计、工艺、仿真、制造、试验检测、运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实现企业间协同和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研发,力争取得突破。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融合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工业软件集成应用能力。
专栏2: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发展重点
虚拟工厂仿真平台、三维可视化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三维闭环工艺系统、基于APS的制造执行系统、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基于精益物流的WMS系统、企业服务总线、主数据管理系统、工业大数据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DCS系统、工程组态与SCADA系统、实时数据库、工业数据灾备系统等。
3.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和能源化工行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大力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带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3:智能制造新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在航空、精密机床、仪器仪表产业领域推行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高度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
流程型智能制造。在化工、金属冶炼领域推行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高度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网络协同制造。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企业间研发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可横向集成,信息数据资源在企业内外可交互共享。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实现集聚与对接,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实现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服装、食品领域推行产品可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建有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能提供用户需求特征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研发设计、计划择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集成和协同优化。
远程运维服务。建有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诊断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可实现装备(产品)远程无人操控、工作环境预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自修复;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平台、核心配件生命周期分析平台、用户使用习惯信患模型,可对智能装备(产品)提供健康状况监测、虚拟设备维护方案制定与执行、最优使用方案推送、创新应用开放等服务。
(1)装备工业。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加快培育新兴装备。
——航空装备领域。以陕飞公司为龙头,涵盖我市航空产业链,推进中型运输机、特种机、无人机机载设备、核心零部件等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改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飞机整机、民机配套、航空部组件等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增加汉中客车、唐龙公司、宏象房车及零配件配套企业对汽车智能化生产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形成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电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快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制生产基地。
——节能环保安全装备领域。着力发展智能化节能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水污染治理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支持节能环保装备成套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能源管理技术装备的研制和普及应用,提供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加快推进智能化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道装备运营及运维服务领域的应用模式,提升企业智能制造和产品智能化水平。
——电力装备领域。推动电力装备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高压特高压输变电、中低压输配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等智能电网装备技术升级。
(2)原材料工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材料产业,优化推进新兴材料产业,促进原材料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新材料领域。加快有色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特种合金、增材制造、石墨烯材料制备等智能成套装备在新材料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新材料领域智能转型。
——化工领域。加快绿色环保农药生产、医药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等智能成套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化工领域智能转型。
(3)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半导体功率器件、集成电路、航空和通信导航器件及关键材料、电器封装等数字化生产线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4)消费品工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医药、食品、纺织的应用和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生物医药。加快满足高标准GMP改造、注射剂高速灌装联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提取、缓控释高端剂型生产等智能成套设备的普及应用,促使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加快外骨骼机器人、双足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移动台架型下肢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产品研发,以全智能控制方式,为各种状态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培育消费市场,尽快实现产业化。
——服装生产。发挥伟志时装公司智能服装生产线的示范作用,推动服装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提升服装产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4.积极开展创新型智能服务。推进智能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优化、网络化协同服务、服务外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信息增值服务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等创新型智能服务工作,加快服务型制造、大数据与工业云、协同研发创新、智能仓储物流、智能制造成果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增值效应。
专栏4:创新型智能服务支撑平台发展重点
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益管理、样机试制、小批量制造、试验检测、人才培养等基础公共服务。在有条件的产业领域,推进建设智能制造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智能转型提供公共服务。推进中小企业商效集约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服务型制造支撑平台。针对用户全生命周期需求,建设融合产品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系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基于物联传摩的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为一体的服务型制造支撑平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协同研发创新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协同创新需求,建设“互联网十研发创新”平台,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模型库及行业专家系统,充分发挥全球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新品研发、工程设计、虚拟制造、仿真验证等服务,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平台。
大数据与工业云服务平台。建立新型大数据与工业云平台,发展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等资源的工业云服务.大力开展工业云服务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
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平台。采用识别系统、精益供应链、仓库优化、运输路线优化、北斗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建设基于“互联网 ”的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货物存储、货物交易、货物运输、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等现代物流与采购服务,实现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
智能制造成果孵化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制造成果库、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库、第三方服务机构库和用户需求库,建立资源与资本对接平台,提供孵化咨询与评价、项目路演和孵化后持续服务,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孵化能力,推进创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汉中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建立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组织推进机制,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政府、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联动,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加强联系省内智能制造优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借助国家和本省智能制造优势资源,开展产业研究、项目谋划、技术协作、人才培育、企业融资和信息交流等服务。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奖扶资金,积极申报国家和我省智能制造专项、首台套风险补偿等资金。按照《汉中市本级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重点领域优势企业加快智能转型。对重点企业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以及产业基金扶持,促进其快速成长成为带动全市制造业发展的“引擎”。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智能制造业发展。
(三)深化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依托市级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功能,坚持围绕主导产业链部署产品、管理、模式等创新链,并引导资本链融入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链。创新信贷和金融服务产品,拓展便利化、多元化、多样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四)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织开展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先在航空、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智能终端、医药、机器人、增材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市级示范企业,通过点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用好省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列入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零部件、工业软件、解决方案集成等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在园区内聚集发展,形成较强的综合配套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五)培育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大胆探索创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积极营造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专业协会、试点示范企业、系统集成商、智能装备制造商等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培育形成若干智能制造研究机构、解决方案集成商、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工业软件开发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支持专业特色明显、系统集成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强、业绩突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带动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发展,成为政府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六)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对引进人才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生活费补贴、创业场地和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积极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新型导师带徒”制度,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定期评选表彰各行业技能领军人物;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计划,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平台。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完善奖励报酬制度,提高对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企业 |
备注 |
国家智能 制造试点 示范与专项 |
智能制造 新模式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省级智能 制造试点 示范 |
无 |
||
市级智能 制造试点 示范 (第一批) |
汉江工具有限公司 |
||
汉川机床有限公司 |
|||
东方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
|||
华燕仪表有限公司 |
|||
陕西燎原国际航空制造有限公司 |
|||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
陕西安中机械有限公司 |
|||
汉中米克隆工量具实业有限公司 |
|||
陕西伟志集团公司汉中分公司 |
|||
汉中精测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2100433B
天津网讯城市快报记者 张珊珊 即时播报从宁河区获悉,宁河区的京津、津冀示范区建设提速。京津合作示范区上升为两市战略合作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中央公园、展览馆及办公基地项目加快运作,将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试点示范区,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选址基本确定,加快谋划大北园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宁河国际农业高新区纳入部市级合作,概念性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将建设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创业平台、生态高效示范、创意观光体验“四大板块”,打造集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
大竹县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实施方案》(川办发〔2016〕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
当前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上升,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
服务消费。大力推动康复医疗、体育健康等健康消费和家政服务、老年用品、照料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养老消费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推动演艺综艺、出版发行、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及传统文化消费升级,推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研学旅游、中医康养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的转型升级,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改善需求,提升整体消费服务水平。
信息消费。大力实施“互联网 ”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农业、民生服务、交通、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催生消费新业态。推动“互联网 ”制造,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领域广泛融合,培育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智慧社区等社会领域的创新运用,提供优质服务。整合农业、畜牧、水产等领域信息资源,推动“互联网 ”农业,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满足消费者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绿色消费。积极拓展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商品和服务,鼓励对高效节能电机、锅炉、照明等产品的消费,引导居民增加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节能空调等产品的消费,提高绿色产品的消费规模。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新能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能力提升,扩大绿色消费需求。
时尚消费。顺应年轻一代更加偏好体现个性特征的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的趋势,积极推动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产业加速发展,加速释放消费潜力。
品质消费。顺应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的要求提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保护、传承和振兴老字号,培育核心竞争新优势,推动提升质量品牌和产品知名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实用、更加舒适美观、更有品味格调的品牌商品。
农村消费。积极支持农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家电类耐用消费品、家用轿车等方面的消费。加快推进适宜农村地区的分布式能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
(一)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
1.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程序的相关要求,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政策进行清理。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商务局、工商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政府法制办
2.在日常监管中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对供电、供水、交通运输、专营专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垄断性行业开展专项执法,严厉查处滥用垄断地位强制交易、强制服务等行为。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发改局、商务局
(二)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发力度
3.按照中央、省进度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局、国资办等相关部门
4.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科学划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教科局、民政局、文体广新局、卫生计生局等相关部门
5.扩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领域,逐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在公共服务项目支出中的比重。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6.贯彻落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发改局、经信局
(三)大力助推新兴领域发展的制度保障
7.加快搭建“互联网 ”产业政策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经信局
8.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县卫生计生局、民政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
9.加快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建立健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责任单位:县农林局、经信局、商务局
10.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改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即“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为新兴业态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
(四)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
11.贯彻落实四川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和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机制。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人社局、教科局、住建局、发改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局等相关部门
12.依据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23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出台优惠措施和相关配套办法,鼓励我县农村转移人口购房消费。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人行大竹支行、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三、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
(五)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
13.积极构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开展有机产品、有机产品示范区认证等创建活动。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国内一流,走向世界的优势品牌,推动“大竹制造”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经信局、县委编办、发改局、商务局、教科局等相关部门
(六)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14.健全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制定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办法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办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农林局
15.建立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建立可追溯体系。
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局、工商质监局
(七)改善市场信用环境
16.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强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在线披露和共享。加强对失信企业异常名录管理,加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开展企业环境保护评价试点。强化信用约束,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提供土地、出入境、进出口、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中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发改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八)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17.强化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
(九)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
18.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提高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加快网络提速降费。支持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鼓励电信企业不断推出降费措施、落实降费承诺。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文体广新局、发改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
19.加快城市社区和村镇物流配送末端网点建设,推动城乡共同配送。
责任单位:县物流园区管委会,商务局、住建局
20.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消费环境。出台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景区、景点的停车场、接待中心、星级厕所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导游牌和景区指示牌等旅游标识系统;支持318、210国道线、G65高速沿线等重点旅游地区建设自驾车营地;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支持涉旅企业与具备第三方交易平台资质的网站进行合作。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局
21.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相关要求,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定制大竹—五峰山旅游包车。一是力争在2016年上半年,将“大竹—朝阳”农村客运线路升级改造成“大竹-工业园区-海明湖温泉度假村-朝阳-五峰山森林公园”公交专线;二是拟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期间,积极协调我县参营的5家客运企业,拟将“大竹—欧家”、“大竹—石河”两条在国道上运行的农村客运线路改造为城乡公交线路,以加快实现我县城区周边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三是鼓励我县具有相应资质的达运集团汽车46队和四川省黎运集团大竹分公司申报旅游客运项目,在我县大力发展旅游客运。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旅游局、公安局、安监局、财政局
22.加快大众化全民健身和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新局、住建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
23.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全县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发改局、经信局、国网大竹供电公司和省水电集团大竹公司
(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24.依托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加大水电路气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庙坝、石河、周家、石桥铺等省级百强试点镇,实施集镇道路全面改造升级;加快自来水和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水质,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方式和技术工艺。推进城区和小城镇实施电力、通讯网络、广电线路下地工作。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发改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
25.出台推动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积极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农林局、发改局
26.以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为样本,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率先将庙坝镇、石桥铺镇、周家镇、石河镇、清河镇、杨家镇、文星镇、观音镇、高穴镇、石子镇等乡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城镇风貌特色鲜明、产业支撑有力、人居环境优良、城镇管理体系健全的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农贸型小城镇。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发改局、旅游局
(十一)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
27.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科博会、酒博会、旅博会以及四川电视节、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全球营销活动、成都举办的2017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大会等重大展会和活动。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农林局、文体广新局、商务局、经信局
28.大力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活动,引导“大竹造”产品开拓抢占国内外市场。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财政局、经信局、发改局
四、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
(十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9.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升级、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方式提高企业制造工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鼓励企业建立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推进我县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责任单位:县教科局、经信局
30.实施《“互联网 四川制造”行动计划》,开展“互联网 大竹制造”行动。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发改局、教科局
(十三)大力发展服务业
3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物流园区管委会、金融办、教科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局
32.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商务局
(十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33.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加快构建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生态。
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发改局
(十五)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
34.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和专业化中小企业。
责任单位:县教科局、经信局、发改局
(十六)适度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日用品进口
35.积极落实国务院批准通过的2016年进出口关税调整方案,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进口贴息政策。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国税局
36.按照国家统一进度,推进消费税改革,调整化妆品等部分消费税品目征税范围,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十七)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37.加强“大竹制造”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保护和传承中华老字号。引导企业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
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经信局、商务局
五、优化政策支撑体系
(十八)强化财税支持政策
38.加快推进税制改革,推进营改增改革,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39.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将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纳入增值税范围,落实公益性捐款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十九)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40.鼓励科技型创业企业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权益性融资方式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鼓励金融机构打造集消费、理财、融资、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人行大竹支行、县财政局、教科局、人社局、经信局、金融办
41.搭建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的信息共享与融资对接平台,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模式,加强银保合作,引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责任单位:人行大竹支行、县财政局、教科局、金融办
42.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单位:人行大竹支行、县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
43.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应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险种。
责任单位:金融办、人行大竹支行
(二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44.积极争取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投资,支持社会事业、社会管理和其他民生工程建设,支持贫困乡镇发展。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局
45.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局
(二十一)完善土地政策
46.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以及省市制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相关文件精神,做好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进一步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和整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构建统筹发展的新体系,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新消费新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二十二)创新人才政策
47.加大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教科局、商务局、经信局
48.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
责任单位:县卫生计生局、民政局、商务局、人社局
(二十三)健全环境政策体系
49.建立完善农村、场镇垃圾收转运体系。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2017年融入国家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住建局、环保局、农林局
六、强化组织实施
50.系统清理并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消费新投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
责任单位:县政府法制办等相关部门
51.加强各项具体举措评估,科学评估实施效果。
责任单位:各责任部门
52.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