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上编 植物生态
下编 植物群落
本书共分上、下编两部分:上编为植物生态部分,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植物与环境,植物与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关系以及植物生态型等;下编为植物群落部分,主要叙述了植被和植物群落、怎样认识和分析植物群落、群落和环境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指示和改造作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分布等,并介绍了我国植物群落研究的展望。全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植物生态及植物群落的基本知识。
本书可供农村科学实验网的广大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和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普通中学和农、林院校、大学生物系和地理系有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生物科学和农林工作人员参考。
居住区绿地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点缀园林,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温度、美化环境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丰富人文生活,活跃住宅区的生活气氛;限制车辆通行,保护楼群内的市政设施,增加居民的...
1.简述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和数控车床的机械的组成结构及其部件,并且简要说明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加工中心:基础部件(承受静载荷以及加工时产生的切削负载);主轴部件(功率输出部件);进给机构;数控系统(控...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其概念和内涵正在不断地发展中。1972年10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在荷兰召开的“关于CAD原理的工作会议”上给...
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理论分析
目前的园林建设普遍存在生态效益不高、自我稳定自我更新能力差,养护成本高,园林的外貌过于相近,地方园林特色不明显等诸多弊病,生态园林以当地自然群落为模式建设园林,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
营造生态园林 注重群落景观——上海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探析
文章运用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典型的植物群落,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100多个公园绿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植物园、延中绿地等14个公园绿地进行群落探析。
前辅文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绪论 1 生态学的学科范畴 1.1 人与自然 1.2 生态学的定义 2 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1 植物与环境 2.2 植物种群与植物群落 2.3 植物、生态系统及全球变化 3 植物生态学的认识论 4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 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 5.1 植物生态学的历史前期 5.2 植物生态学的建立 5.3 植物生态学的进展 第2章 植物的生存环境 1 地球的物理环境圈层 1.1 大气圈 1.2 水圈 1.3 岩石圈(及土壤圈) 2 生物圈 2.1 生物圈的概念 2.2 生物圈中的植被 3 环境因子的分类 4 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4.1 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 4.2 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5 环境的尺度 5.1 环境的尺度和植物的层次 5.2 空间和时间尺度 6 环境的变化 6.1 正常环境 6.2 胁迫环境与极端环境 第3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1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功能成分之间的协同关系 2 初级生产 2.1 初级生产力的概念 2.2 影响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 2.3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3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 3.1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 3.2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3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4 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良与调节 4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4.1 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基础地位 4.2 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5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5.1 资源保障 5.2 环境支持 第二部分 植物群落生态 第4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 1 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 1.1 群落的最小面积 1.2 群落种类成分的数量特征 1.3 群落组成成分的分析 2 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2.1 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层性) 2.2 群落的水平结构 3 群落的外貌 3.1 层片结构(生活型组成) 3.2 生活型谱 3.3 层片与层次 4 群落构建 4.1 群落构建理论 4.2 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 第5章 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1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 1.1 植物的迁移、定居和竞争 1.2 植物群落形成的阶段 1.3 植物群落发育的时期 1.4 群落的周期性和年际变化 2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模式 2.1 旱生演替系列 2.2 水生演替系列 2.3 演替的进展和逆行 2.4 关于演替顶极理论 3 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3.1 次生演替的一般类型 3.2 次生演替的规律及应用 3.3 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4 地上-地下关联性与群落变化 4.1 地下分解者对地上群落的影响 4.2 地上植物群落对地下群落的影响 第6章 植被分类及植被制图 1 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 1.1 植被分类的目的 1.2 植被分类的途径 2 基于植物区系的群落分类 2.1 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 2.2 群落分类的一般步骤 3 中国植被分类的系统和单位 4 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4.1 常雨木本群落 4.2 雨绿木本群落 4.3 照叶木本群落 4.4 硬叶木本群落 4.5 夏绿木本群落 4.6 针叶木本群落 4.7 雨绿干燥草本群落 4.8 夏绿干燥草本群落 4.9 中生草本群落 4.10 湿生草本群落 4.11 水生草本群落 4.12 干荒漠群落 4.13 冻荒漠群落 5 植被制图 5.1 植被图的种类 5.2 植被制图的基本要求 5.3 植被制图的步骤 5.4 3S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6 数字化植被 6.1 数字化植被的概念 6.2 数字化植被的研究 6.3 数字化植被的应用 6.4 大样地 第7章 植被的分布和植被区划 1 气候与植被 1.1 气候 1.2 植被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图式 2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2.1 纬度地带性 2.2 经度地带性 |
2.3 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3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3.1 植被分布的垂直带 3.2 植被垂直带与水平带 3.3 经度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影响 4 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 4.1 纬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带 4.2 经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带 5 区域性植物群落的分布 5.1 区域性的植物群落调查 5.2 区域内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分析 5.3 地形对群落分布的影响 5.4 植物群落的边界 6 植被区划 6.1 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6.2 中国植被分区的单位和系统 6.3 植被区划成果的应用 第三部分 植物种群生态 第8章 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1 种群概念与植物种群的特点 1.1 种群概念 1.2 种群的特征 1.3 植物种群的特性 2 种群的分布 2.1 种群的空间分布 2.2 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格局 2.3 集合种群 3 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 3.1 植物种群的数量取样 3.2 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3.3 种群的年龄结构 3.4 植物的构件种群 第9章 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 1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 1.1 生命表及其编制 1.2 Leslie矩阵 1.3 存活曲线 1.4 种群增长模型 1.5 植物构件增长与个体增长 2 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 2.1 生殖生态学特征 2.2 种群生活周期 2.3 干扰与灾变 3 植物种群调节 3.1 密度制约 3.2 非密度制约 3.3 无性系生长 第10章 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 1 植物种群适应与分化的遗传基础 1.1 植物种群遗传结构概述 1.2 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 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 2.1 Castle-Hardy-Weinberg定理 2.2 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3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 3.1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 3.2 表型可塑性 3.3 种群生态分化的成因与遗传来源 3.4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物种形成 4 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 4.1 种群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4.2 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灵活度 4.3 过度利用与物种灭绝 5 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 5.1 竞争 5.2 他感作用 5.3 偏利共生 5.4 互利共生 5.5 寄生植物 5.6 植物与草食者 5.7 食虫植物 第四部分 植物个体生态 第11章 植物的生态适应 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1.1 生态适应的概念 1.2 环境与植物的适应性 2 植物的生活史格局 2.1 资源配置 2.2 生活史格局的类型 3 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3.1 植物对极端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3.2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与进化 4 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4.1 植物的生态型 4.2 植物的生活型 第12章 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 1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1.1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2 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1.3 光合作用的不同碳代谢途径对环境的适应 2 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2.1 温度的生态作用 2.2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3 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 3.1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3.2 植物对水因子的生态适应 3.3 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生态类型 3.4 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 4 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4.1 土壤的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4.2 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5 植物整体的生态学 5.1 植物的热量平衡 5.2 植物的水分平衡 5.3 植物的营养平衡 5.4 植物的碳平衡 第13章 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 1 人类优化植物生存环境,扩大植物分布 1.1 植物的引种 1.2 植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2 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2.1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2.2 利用植物防治环境污染 3 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3.1 生物入侵的概念 3.2 植物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问题 4 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 4.1 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影响 4.2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 5 植物与全球变化 5.1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5.2 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植物生态类群(Plant Ecological Group)是指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形成不同生态类群。
水分、温度(热量)、光照和生长基质与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活习性的最重要生态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强度或类型的差别,使长期生长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生境中的植物形成不同生态特征的种群。根据上述四种生态因素为基础划分的植物生态类群:①按水分因素划分有水生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②按温度因素划分有冰雪植物、低温植物、中温植物、高温植物;③按光因素划分有阳性植物、耐阴植物、阴性植物;④按基质与土壤因素划分有酸性土植物、钙质土植物、碱土植物、沙生植物、石生植物。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对认识不同群落的性质和区分植被类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有些植物可能同时适应两种以上的主导生态因素,此时可用复合生态类群描述,如寒旱生植物,盐旱生植物,盐中生植物,阳性中生植物,阴性中生植物等等。2100433B
植物群落学又称地植物学。研究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植物群落中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植物群落的形成、种类组成、结构、生态、动态、分类及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是植物地理的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间的边缘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