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959年—1961年,《东北林学院植物标本室汇刊》创刊,不定期出版。
1962年—1977年,停刊。
1979年,复刊,更名为《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不定期出版。
1981年,更名为《植物研究》,季刊。
1988年,更名为《木本植物研究》。
2001年,再次更名为《植物研究》。
2006年,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全铜版纸印刷。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植物研究》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研究方法等栏目。
据2018年5月《植物研究》编辑部官网显示,《植物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6人,编辑2人,英文编辑1人。
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 |
编委 |
MichaelWink |
HeidelbergInstituteofPlantSciences(HIP),Germany |
ThomasRausch |
HeidelbergInstituteofPlantSciences(HIP),Germany |
|
于放 |
大连工业大学 |
|
马克平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
|
王文杰 |
东北林业大学 |
|
王文采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
|
毛子军 |
东北林业大学 |
|
石福臣 |
南开大学 |
|
田兴军 |
南京林业大学 |
|
付玉杰 |
东北林业大学 |
|
戎俊 |
南昌大学 |
|
孙书存 |
南京大学 |
|
苏旭 |
青海师范大学 |
|
李凤日 |
东北林业大学 |
|
杨传平 |
东北林业大学 |
|
张正光 |
南京农业大学 |
|
张宪春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
|
陈家宽 |
复旦大学 |
|
林祁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
|
周广胜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
|
周志强 |
东北林业大学 |
|
段喜华 |
东北林业大学 |
|
祖元刚 |
东北林业大学 |
|
倪红伟 |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
|
韩士杰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
税玉民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
|
编辑 |
段喜华 |
东北林业大学 |
陈华峰 |
东北林业大学 |
|
英文编辑 |
于雷 |
东北林业大学 |
据2018年5月《植物研究》官网显示,《植物研究》已加入“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通过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芬兰、巴西、德国等国家的二十多个研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期刊交换联系,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英国《动物学记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数据库收录,《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种、新分类群,在中国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所有发布新分类群均被英国皇家邱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所收录。同时,《植物研究》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中国国内主流数据库作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收录。
据2018年5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植物研究》共出版文献3765篇。
据2018年5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植物研究》载文量为1216篇。
年度 |
总被引频次 |
影响因子 |
2001 |
209 |
0.377 |
2002 |
190 |
0.271 |
2003 |
327 |
0.319 |
2004 |
190 |
0.35 |
2005 |
497 |
0.471 |
2006 |
893 |
0.683 |
参考资料来源 |
据2018年5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植物研究》总被下载578611次、总被引385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07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32。
据2018年5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植物研究》被引量为16747次、下载量为3642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植物研究》影响因子为0.8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313名。
2010年12月,《植物研究》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1年,《植物研究》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4年10月,《植物研究》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种的。 葱:产于天山昆仑山,所以昆仑山古称葱岭。 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我国。 芹菜:中国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义上的芹菜并不相同,被称为中国芹菜,还有一说...
宽叶泽苔草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宽叶泽苔草(Caldesiagrandis)湖南浪畔湖居群30个家系共180个子代样品进行了居群内家系间以及家系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
杭州解放不久,时任杭州市建设局局长余森文提议在西子湖畔建设一座现代化植物园,得到谭震林、江华等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教授的支持和响应。1951年,杭州市建设局提出了筹建杭州植物园的设想。1952年,杭州...
《植物研究》将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刊特色,刊登以反映植物分类学上的新物种、新现象、新进展、新规律为主,同时包括植物群落生态学、生殖生态学、植物化学、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原始性和创新性论文。使这些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植物学科和中国林业建设发展,以及森林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巨大的作用。
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名誉主编 |
祖元刚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编 |
付玉杰 |
东北林业大学 |
常务副主编 |
段喜华 |
东北林业大学 |
参考资料来源 |
周以良、聂绍荃、祖元刚
关于历史街区遗留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在如今的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比较老旧的建筑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记忆,在现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才能不影响城市发展进程,又能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历史街区以及老旧承载记忆的建筑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根据历史街区遗留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度挖缺与探索,完善其保护措施,才能够更加合理化的发展历史建筑的科学化保护。
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研究
历史建筑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在阐述历史建筑再利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类型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特点,最后对进一步做好历史建筑再利用提出了有关策略.
对古植物进行整体研究和重建已成为现代古植物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在比较充分的基础上来探讨古植物的生态、生物学性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关系 。
2015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开发出一种试剂,可使植物变得透明,从而观察其内部构造。这种试剂可以避免解剖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拟南芥的叶片在使用该试剂浸泡4天后基本变得透明。团队表示“这一技术能清楚地观察植物内部,并有望加快植物学的研究。”
通过研究植物抗冻机理,人们发现了多个可以提高植物抗冻能力的基因或相关产物,也有很多基因转化植物并赋予了植物抗冻能力。但这些植物大部分是烟草、拟南芥等模式植物,虽然证明了相关基因的功能,但并没有实际应用于生产实践。人们对一些植物的抗冻品种培育研究并不多,例如,棉花的转基因育种目标主要集中于抗虫、抗病及抗除草剂等方面,开展抗冻棉花培育的很少,而实际上低温灾害对棉花的生产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虫害、病害。因此,开展某些受低温灾害影响巨大的经济作物的抗冻品种培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