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岩浆定义:含有一定数量金属及挥发性组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矿床形成的时间,主要在岩浆阶段。矿床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含矿的岩浆。
在岩浆矿床中,与来自上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有成因联系的矿床。主要矿产有:铬铁矿,钒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和铂族金属等。
重要还有与碱性岩浆有成因联系的稀土式矿床。
1.成矿作用往往和成岩作用同时进行,即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母岩体的冷凝结晶过程,在时间上大体相同。少数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虽可延续到较晚的时间,但大体上不超出总的岩浆活动时期。
2.矿体一般产在岩浆岩母体内,且有时岩体本身就是矿体,有时矿体是岩体内成矿物质特别富集的那一部分。少数情况下,矿体可离开母岩,进入邻近的围岩中。
3.矿体与母岩成渐变过渡或迅速过渡关系。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成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常与母岩间具有清新、明显的界线,成迅速过渡关系。
4.矿石的矿物成分与母岩造岩矿物成分基本相同,在矿石中仅有用组分相对富集。
5.由于成矿作用是在岩浆熔融体冷凝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发生的,因此,多数岩浆矿床的成太温度均为较高,一般在1500-1700度之间。但某些硫化物岩浆矿床的形成温度可低达650度,甚至300度。矿床形成的深度多在地下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6.岩浆矿床在成因上与超基性岩、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联系,它们的物质组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介于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之间,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互化物。
保存报表-----当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报表与软件默认的不同时,我们可以将单位工程中的报表修改,修改完成后我们点击“保存报表”保存之后,以后还可以将该报表载入使用。 保存报表方案---当多张报表修改过之后...
就是铁轨轨面顶的高程,轨顶!一般地铁、铁路设计图纸上都会有,如果是地铁的话就会有标注结构地面到轨顶距离多少。(牛腿顶标高)=(轨顶标高)-(吊车梁在支撑处的高度)-(轨道及垫层的高度);规范允许(轨顶...
一、硬玉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岩浆岩与内生矿床间在成因上表现出规律的联系,一定类型的岩浆岩经常产生有一定类型的矿床。
与镁铁质侵入岩有关
1.超镁铁质岩体:由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单斜辉橄岩和辉岩等组成。铬铁矿矿床多与此类岩体有关。
2.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体:这类杂岩体常成岩盘、岩床或似层状岩体产出。著名的南非(阿扎尼亚)布什维尔德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便具有这些特征
3.镁铁质岩体:有辉长岩--苏长岩、辉长岩--斜长岩和单独的斜长岩侵入体三类组合,前者与铜镍矿床有关,后两种组合主要形成钒钛磁铁矿矿床。在一定程度上,此种专属性以成矿岩体岩石的Mgo含量和镁铁比值(F/MF/M)表现极为清晰。
与碱性杂岩体有关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
岩浆中挥发性组分作用
岩浆中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对岩浆的结晶分异及成矿组分的运移、富集也有一定影响,因而也称为矿化剂。
在岩浆分异的早期,挥发性组分的作用不显著,但随着岩浆冷却结晶,矿化剂在岩浆中的含量相对增加,其作用也逐渐重要起来。
岩浆同化作用的影响
岩浆在其形成和向上运移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即同化作用。
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同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浆的成分,也影响着其中的成矿组分的分异和聚集能力。
一般认为,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岩浆与被同化围岩成分差别越大、侵入体的规模越大、侵位越深、成分越酸性、挥发分越多以及围岩破碎程度越高时,同化作用愈强烈而完全。
多期次侵入作用的控制
大量的资料表明,含矿岩体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① 从区域上看,它们常常是同一构造运动形成的岩浆岩带中的较晚期产物
②从一个矿区看,矿化主要与复式岩体的晚期岩相关系密切
复式岩体和岩浆多次侵入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在铬铁矿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其对形成规模大、质量好的矿床具有很大的意义。
地壳中不同构造单元的结合带以及同一构造单元中次级构造单元的交接处,常常是深大断裂的所在部位,它们常控制着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及其中的岩浆矿床的空间分布。
按板块构造学说,两个板块的交接带,是地壳的强烈活动部分,它提供了地幔物质熔化分异所需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上升通道,因此它是镁铁 --超镁铁质岩的深入地带。
结晶分异成矿作用
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晶出,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随结晶作用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 。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熔离成矿作用
岩浆熔离作用亦称液态分离作用或不混溶作用,是指成分均匀的岩浆熔融体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离成22种成分不同的熔融体的作用。
熔离作用初期,金属硫化物呈微滴状悬浮在硅酸盐熔体中,随着岩浆的进一步熔离逐渐汇合、变大,并由于其比重较大而逐渐下沉,在岩浆槽的底部形成熔融的金属硫化物层,于是均一的岩浆熔体就分离成硅酸盐熔体和金属硫化物熔体两部分。随着温度继续下降,两种熔体先后结晶。金属硫化物的结晶温度较低,它们在硅酸盐完全结晶后,形成了岩浆熔离矿床。
岩浆爆发成矿作用
岩浆爆发成矿作用是指金伯利岩岩浆,连同早期晶出的橄榄石、镁铝榴石、金刚石晶体及捕虏体一起,迅速地沿深断裂上升,侵位于地表22~~33公里处产生爆发并形成矿床的作用。多数原生金刚石矿床就是通过这种作用形成的。
金伯利岩岩浆在地下深处首先开始晶出橄榄石和少量镁铝榴石和金刚石等,沿深断裂向上迁移时,若和碳质围岩发生混染,还可使金刚石晶体生长。岩浆上升至近地表22~~33km处时,由于温度下降和挥发组份的大量析出而使内压增大,当上覆围岩无力阻挡岩浆上冲时,岩浆便发生猛烈爆发作用。此时,岩浆和挥发性组份携带已结晶的金刚石、橄榄石和围岩捕虏体等形成爆破岩筒。金刚石矿床就是通过多次爆发作用使金刚石被携带和富集于爆破岩筒或裂隙的某一部位中形成的。
矿产岩浆爆发矿床和岩浆喷溢
矿产岩浆爆发矿床和岩浆喷溢——本资料为岩浆爆发矿床和岩浆喷溢,共78页概况:矿产:指在岩石圈中赋存的、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从地质研究程度而言,从技术经济条件来说,矿产资源依据自然状态可将矿产分为固体矿产、液体矿产及气体矿产。依据主...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1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在我国,主要 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 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 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高度, 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 该工程 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 有计划分流安臵林区 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在 2000-2010 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 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 黄河上中游地区 9.18 亿亩现有森林,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 6108万立 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 1239万立方米。到 2010年,新增林草面积 2.2 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 1.3 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 3.72 个
【作者按】本文与前两篇、是一组文章,形成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系列文章,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一、稀有金属矿床主要类型
01
岩浆矿床分类
根据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岩浆矿床分为正岩浆矿床与岩浆热液矿床(或称岩浆热液过渡型矿床)。
表1 岩浆矿床主要成因类型
0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类型
内生稀有金属矿床均为正岩浆矿床与岩浆热液矿床。根据《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分为内生与外生矿床。
表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成因类型
(来源: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并补充)
二、矿床蚀变垂直分带
矿床中交代蚀变现象普遍而强烈,多为面型交代蚀变,蚀变分带明显,在发育完整的情况下,自下而上依次为:钾化带→钠化带→云英岩化带→似伟晶岩带→石英壳(图1),即下钾上硅、内钾外硅。
在钾化带的中、下部,明显地表现出成矿元素贫化或活化转移的现象;在钾化带最上部,或向钠化带的过渡带中,有Zr、Hf、Nb、Ta及稀土元素的某些集中,但不具工业意义。钠化带是铌、钽的富集成矿带,特别是其上部强钠化带和钠化带向云英岩带的过渡带,铌,特别是钽具有最明显的富集,此带中有时有锂云母发育。云英岩带一般铌、钽含量不高(个别情况下较高),一般不具工业意义。似伟晶岩带和石英壳虽有成矿元素的某些集中,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具有工业意义。
图1 矿床蚀变分带规律
(来源《矿床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三、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地球化学
(一)钠长石化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这类矿床常位于酸性花岗岩上部的蚀变花岗岩体内,矿石呈浸染状分布。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钽铁矿、铌铁矿、铌-钽铁矿、细晶石和锂云母等。伴生金属矿物有锆石、磷钇矿、钍石、独居石、氟碳钙钇矿、褐钇铌矿和黑稀金矿等。矿床中的有用元素除Nb、Tb、W、Sn、Be外,常有Li、Rb、Cs、Zr、Hf、(Th)、(U)及稀土元素等。
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也是与花岗岩有密切空间和成因关系。这类矿床产在花岗岩体的顶部或大岩体附近的小岩株中,常发育较多含量的微斜长石、钠长石、钠闪石、白云母、铁锂云母、石英、电气石等矿物,一般认为主要是广泛强烈交代蚀变的结果,曾称之为“变花岗岩”。主要由钠长石组成的块状钠长岩和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组成的块状云英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含矿岩石类型。
02
矿床特征
①它们分布有花岗岗体的顶部或边缘,蚀变岩石与下面花岗岩间为逐渐过渡的接触关系;
②蚀变岩石内常表现出一定的分带,从下而上依次有:钾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最上部还往往发育似伟晶岩带和石英壳;
③蚀变岩石呈面状分布,钠长石化带只限于在岩体内发育,内部的成分结构较均匀,云英岩化带有时也沿裂隙发育,并可进入顶部的围岩中;
④通常变花岗岩成分相当花岗岩类中的碱长花岗岩,但在结构上则不同于典型花岗岩,岩石中有明显交代结构,但也不完全与一般热液交代产物相同。
03
地球化学特征
这是一种特殊的矿床类型,成矿的稀有金属分布于细粒浸染状副矿物(如铌钽铁矿、细晶石、绿柱石、褐钇铌矿等)中。含矿岩体均以岩株形式出现,矿体分布于岩株顶部或边部,并常伴随有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等交代蚀变作用。对这类矿床的成因,过去存在岩浆期后和岩浆期成因之争。
①富碱和稀碱金属(Li、Rb)、富挥发分(特别是F)、富浅色云母(白云母、锂云母)、常出现交代作用(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岩石熔点低(约600℃)、气液包裹体与岩浆包裹体共存、以及典型“M”型四分组稀土分布模式等特点表明(Zhao and Masuda,1988),这是一类兼有晚期岩浆到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特征的矿床类型,岩浆可连续向热液系统转化。上述各种资料表明,稀有金属花岗岩是晚期岩浆向岩浆期后矿床连续过渡的代表,作者曾形象地称之为“亦此亦彼”型矿床(即兼有晚期岩浆与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的特征)。研究这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以及有关的成矿作用均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②变花岗岩中常量元素成分及含量与母体花岗岩是有规律演变的,有人研究过由微斜长石化到钠长石化再到云英岩化各带岩石中K2O相对Na2O含量从相近而略高到差别增大并略低,再到K2O又高于Na2O,稀有金属Be含量相对于Nb含量的变化与K2O和Na2O含量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图2);
③钠长岩的标型金属是Zr、Nb、Ta和Th,云英岩的标型金属是Be、Li、Sn和W。
图2 花岗岩交代时一些元素的重新分布略图
(引自V.l.斯米尔诺夫)
1—钠长岩;2—微斜长石化花岗岩3—顶板岩石;4—云英岩
(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多分布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处,少量分布于远离岩体数公里的围岩中,围岩为各种片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是锂、铍、铌、钽的重要矿床类型。
①岩浆结晶作用:在伟晶岩矿床形成的前期,岩浆结晶作用是主要的。伴随花岗岩的侵入,富含挥发份和稀有元素的花岗伟晶岩浆,侵入到花岗岩或围岩的构造裂隙中,由于温度降低,使组成伟晶岩矿床的主要矿物如长石、石英和云母,以及一些稀有元素矿物如绿柱石、铌-钽铁矿等,从伟晶岩岩浆中逐渐结晶出来。在比较稳定的封闭环境中,在挥发组分的参加下,随着结晶作用的进行,可产生分异现象,从而形成带状构造。岩浆结晶作用主要形成简单伟晶岩,成矿的意义相对较小。
在一条伟晶岩脉内,结晶分异作用愈充分,带状构造愈明显,稀有元素愈可能汇聚在脉体的中心部位,出现富矿块段。伟晶岩中交代作用与稀有元素矿化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
②热液交代作用:在伟晶岩矿床演化的晚期,交代作用普遍发生,形成复杂伟晶岩,重要伟晶岩矿床在本阶段形成。引起交代作用的溶液主要来自该伟晶岩岩浆本身。在主要的伟晶岩矿物结晶以后,残留下来的富含稀有元素的气水热液,沿着裂隙及各原生结构带之间的接触部位和块状长石进行交代,形成了白云母、钠长石、锂云母等的交代带或交代集合体,稀有元素在交代过程中也相应得到富集。
另一方面,有时交代作用也可能使伟晶岩中富矿段的稀有金属贫化,促成稀有金属在脉中的均匀化分布。
02
地球化学特征
伟晶岩的类型及其矿化特征明显受控于母岩的岩性(表3)。
表3 伟晶岩类型与母岩关系
在二云母花岗岩的周围,常见中、小型Be、Nb、Ta矿床和白云母矿床,有时出现大型Be、Nb、Ta、Li、Cs、Rb、Hf综合型矿床。此外,环绕于同一母岩周围的伟晶岩常呈环带分布,由内带至外带,岩石类型及矿化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即由低类型向高类型演化,矿化由简单趋向复杂。
大量地球比学资料表明,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和稀有金属花岗岩是花岗岩浆分异作用所形成的“同质异象体”:它们均富含稀有元素或强不相容元素,如Li、Be、Rh、Cs、Nb、Ta、REE、Zr、Hf等;在花岗伟晶岩中存在的各种矿物在稀有金属花岗岩中也均存在;它们的成岩温度相近,岩石化学成分相似,均属于Strecke-sen分类表中的碱长花岗岩,并均发育不同程度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等交代作用。稀有金属花岗岩和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常具“排斥性”,即在同一花岗岩岩基或复式岩体中或周围,当形成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时,一般不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反之亦然。但有时两者同时出现。
伟晶岩成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还表现为一些碱金属被另一些碱金属的交代。A·H·金兹堡将整个伟晶岩作用划分为六个地球化学阶段:Ca-Na→K→Li→Na→K(Rb) →Li-K-Rb-Cs。王贤觉曾将新疆阿尔泰伟晶岩三号脉划分为三个阶段:K-Na→Na-Li→K。
伟晶岩同位素组成资料提供了其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地球化学特征的依据。以阿尔泰区伟晶岩脉为例,其磷灰石的87Sr/86Sr比值随伟晶岩的演化逐渐递增,从二云母型→白云母型→钠长石锂辉石型→锂云母型,由0.7115→0.7219→0.7522→2.0368。
03
成矿物质来源
含矿花岗岩及其母体花岗岩复式岩体均为硅铝过饱和岩石,它们无疑是地壳硅铝层岩石熔融而成的。以南岭地区为例,燕山期大范围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大量地壳岩石被熔融,无疑具有巨大的热源。从地幔上涌的热液除导致地壳岩石熔融外,产生的流体多次反复地运移、沉积、再运移,从而导致所携带的稀有稀土元素在流动状态中分异并在局部地段富集。
04
实例
尖峰岭花岗岩型矿床及香花岭条纹岩型矿床成矿的综合模式 (图3)。在尖峰岭及香花岭地区除发育Li、Be、Nb、Ta稀有矿化外,也发育W、Sn以及Pb、Zn矿化。不同矿化可能源于同一岩浆源,在空间上从花岗岩向外呈带状分布。
图3 湖南尖峰岭及香花岭Li—Be—Nb—Ta—W—Sn矿床成矿模式
(根据杜绍华、黄蕴慧,1995)
1—花岗岩浆;2—不混熔的氟化物熔浆;3—成矿流体;4—黑云母碱长花岗岩;5—钾长花岗岩;6—钠长花岗岩;7—云英岩;8—富黄玉花岗斑岩;9—花岗斑岩;10—香花岭岩;11—似伟晶岩;12—云英岩型钨锡矿脉;13—断裂;14—寒武系碎屑岩;15—下泥盆统碎屑岩;16—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17—含铍条纹岩
(三)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云英岩是由石英、云母和少量电气石、黄玉、萤石组成的蚀变矿物集合体。与云英岩化作用有关的矿床传统上认为是高温热液矿床。云英岩化作用主要与碱长花岗岩(少数与钾长花岗岩)岩株、岩瘤有关。大的花岗岩岩基,或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小岩体等一般不出现云英岩化。
云英岩矿床中出现的有用矿物为:含Ta(Nh)的细晶石、钽锰矿,含Be的绿柱石、日光榴石、金绿宝石、铍镁晶石、香花石、羟硅铍石、铍石、蓝柱石等,含Li的锂云母、铁锂云母、黑鳞云母、锂霞石等,含W的黑钨矿,含Sn的锡石以及含Mo的辉钼矿等。
02
矿床特征
①云英岩的含矿性,根据围岩性质、交代作用的强度和岩浆含矿程度而不同。我国南部钨矿床的云英岩大约70%发育于酸性侵入岩中,20%发育于浅变质岩中,10%发育于闪长岩类岩石中。
②云英岩常具有明显分带性,由岩体向含矿石英脉依次为:未蚀变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石英白云母云英岩→石英萤石云英岩→石英黄玉云英岩→石英电气石云英岩→石英脉。按云英岩产出的形态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面型和脉型。面型云英岩在花岗岩体顶部均匀分布;脉型最为常见,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体内或围岩的裂隙中,也常作为石英脉旁的蚀变带出现。
③这类矿床的形成,在时间上稍后于岩浆岩体,在空间上位于岩体之内、外接触带。矿体形态复杂,有脉状、带状、似层状、筒状、囊状等。
④花岗岩体中,有W、Sn、Be、Nb、Th、Li、Rb、Cs及稀土元素(主要为钇族)等,均有较高的丰度,与矿床中的矿物极其近似。
⑤矿石中共生矿物复杂,多期、多阶段矿化明显,有较多的含挥发性组分的矿物,近矿围岩蚀变强烈,常有多种蚀变重叠。
03
地球化学特征
在云英岩矿床中,一般有含氟和含钾的矿物存在。林传仙等(1984)用模式体系K2O-A12O3-SiO2-H2O-HF的矿物组合讨论了云英岩矿床的形成机理。用μHF和μKF作为坐标变量,若体系中SiO2大量存在,H2O为外部控制量,则体系的矿物相变化简化为一元系含铝矿物的变化,体系中有钾长石、白云母、黄玉、石英和铝硅酸盐。μHF的增加和μKF的降低可促使钾长石变成白云母石英集合体,μHF进一步增加则形成黄玉。反之,μHF降低和μK增加,则形成钾长石。
04
实例
柿竹园超大型W、Mo、Bi、Be多金属矿床中产出典型的网脉状云英岩矿体。云英岩矿体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4.8‰~7.88‰,石英的δ18O值为11.6‰~14.0‰,黑钨矿的δ18O值为5.8‰~6.3‰,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为6.9‰~9.3‰,萤石和石英包裹体的δDH2O值为-53‰~-57%‰,表明云英岩化成矿介质为岩浆水。
矿石类型有云英岩型W、Sn、Mo、Bi矿石,网脉状云英-矽卡岩型W、(Sn)、Mo、Bi矿石,矽卡岩型W、Bi矿石及大理岩细网脉型Sn(Be)矿石4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共计143种。成矿物质十分复杂、多样,有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美称。矿床已探明的W、Sn、Mo、Bi金属总储量达187万吨。其中,WO375万吨,Sn49万吨,Bi30万吨Mo13万吨,Be20万吨。
图4 湖南柿竹园矿区地质图
(据陈毓川等,1993)
1—第四系;2—上泥盆统佘田桥组大理岩;3—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质大理岩;4—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砂岩;5—震旦系石英砂岩及板岩;6—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7—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8—细粒(少斑)二云母花岗岩;9—花岗斑岩;10—石英斑岩(γ52-1浅成相);11—辉绿(玢)岩;12—绢云母岩(属γ52-2);13—矽卡岩(平面);14—矽卡岩化大理岩;15—矽卡岩(剖面);16—大理岩锡矿带;17—矽卡岩铋矿带;18—矽卡岩钨铋矿带;19—网脉状云英岩穿插的矽卡岩钨铋矿带;20—云英岩化;21—石英脉;22—磁铁矿;23—地质界线和推测地质界线;24—渐变地质界线;25—实测及推测冲断层;26—背斜轴;27—向斜轴;28—剖面位置;29—钻孔;30—坑道
(四)碱性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01
概述
传统上人们对岩浆矿床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铬铁矿矿床、铜镍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等,但某些花岗质岩浆在结晶阶段也可以产生因成矿元素在副矿物中富集而形成的矿化或矿床,如碱性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这类矿床的成矿母岩包括正长岩、霞石正长岩、霞石岩、霓霞岩、磷霞岩、碳酸岩及其他超基性岩。分布于地台区,受深大断裂或地幔热点控制,呈点群式或带状分布。岩带中岩浆岩类型多,岩体分异程度高,多为层状侵入体。与这类碱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矿床有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霞石、蛭石、烧绿石以及铌、钽、铈等稀有稀土金属矿床。
02
矿床实例
典型实例是西华山花岗岩型富钇族稀土元素矿床、姑婆山褐钇铌矿花岗岩等(图5)。西华山黑云母花岗岩体由五次侵人活动形成,各次侵入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稀土矿化,以第二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稀土矿化作用最强。稀土元素在岩体中分布均匀。根据609个样品的分析结果,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360×10-6,均方差仅31.6×10-6,变异系数88%。岩体中稀土元素浓度呈标准正态分布。这些特点表明稀土元素在岩体中呈均匀状态分布。根据稀土元素在岩体中各矿物中的含量,30%的稀土元素赋存于造岩矿物中(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其余赋存于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如硅铍钇矿、菱氟钇钙矿、磷钇矿等)中,这些矿物均呈浸染状均匀分布于岩体中。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形成的岩石富含斜长石、角闪石和磷灰石、榍石,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Ca、Ti而分散于上述矿物中。因此,在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很少出现稀土独立矿物,难以形成稀土矿化。在中期,K、Na含量增高,Ca、Ti含量降低,稀土元素在岩浆中相对富集,以独立矿物(磷钇矿、硅被钇矿床)形式晶出。(K+Na)/Al原子比控制了稀土矿物的晶出,当比值大于0.80时,稀土独立矿物大量晶出,而小于0.80时稀土元素分散于造岩矿物中。在K、Na两碱性元素中,稀土元素与K关系较为密切:具稀土矿化的花岗岩中的K含量大于Na含量;当熔体中Na含量增加到近于K含量甚至大于K含量时,花岗岩浆成矿便从稀土元素转入以Nh、Ta、B、W、Sn等为主了。
图5 西华山富钇族稀土矿花岗岩矿床
(来源《矿床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五)花岗岩类风化矿床
01
概述
某些花岗岩类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用元素或矿物可以形成残坡积矿床或风化壳矿床。
风化矿床的形成,是某些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和集中的结果。原岩风化分解出的某些元素迁移流失,而另一些元素由于难以迁移则富集成矿。由于风化过程中元素发生了迁移,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流失了,而另一部分则集中了并且相互发生作用(组成新矿物),由此而可能形成矿床。例如残余型粘土矿床,是风化壳中难迁移的SiO2、Al2O3、Fe2O3等组分集中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02
矿床特征
①粘土吸附的吸附作用对成矿具控制作用。矿床的显著特点是稀土元素以简单阳离子形式被风化作用形成的粘土矿物(埃洛石、高岭石等)吸附而富集成矿床。
②垂直分带: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矿床具明显的垂直分带,自上而下为:
富铁残积层:介质为弱酸性,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但由于胶体Fe(OH)3的大量产生,与粘土矿物发生胶体凝聚和电性中和作用,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容量减少。这样,大量的稀土离子被地表流水带走,或随渗滤水下降到风化壳的完全风化带中,因此在地表残积层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贫化
完全风化带:介质呈弱酸性,稀土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增强,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大量存在,有利于稀土离子被吸附,因此该带中稀土元素最为富集;
半风化带:介质呈弱碱性,稀土元素的溶解能力差,主要由碎屑状长石、石英组成,粘土矿物较少,因此稀土元素的次生富集程度较低;
未风化基岩:主要岩性为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03
地球化学特征
对风化壳不同部位的稀土分析表明,除Ce因其氧化过程中形成特殊的Ce+4而与其他稀土元素分离外,在风化、吸附过程中稀土元素不发生选择性分馏,风化壳矿床基本保留了原岩的稀土组成。
这类矿床原岩中的稀土矿物如氟碳钇钙矿、氟碳铈矿、钛钇矿、砷钇矿、氟碳铈镧矿、硅铍钇矿等和硅酸盐矿物一起被破坏,稀土矿物和含稀土造岩矿物中的稀土元素转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呈络合物或碳酸盐的形式被释放至溶液中,在地表酸性条件下稀土元素呈正三价的离子迁移。
在含稀土元素的弱酸性溶液向风化壳下部渗透的过程中,酸度变小,PH值逐渐升高,当PH值为6~8时,稀土元素的迁移能力大大降低,而粘土吸附稀土的能力增强,因而被高岭石、多水高岭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吸附,使稀土离子在风化壳中富集成矿。
来源:刘先生的地质 新浪博客
参考文献:
1、翟裕生、姚振书等,《矿床学(第三版)》,地质出版社,2011.
2、戴塔根、龚铃兰等《应用地球化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牟保磊等,《元素地球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1997.
5、林小明,陈国能,从离子半径变化看元素地球化学场中的成矿分带,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第5期,2002.9.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