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金属磁检测记忆技术概述
1.1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1.2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特点
1.3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金属磁记忆机理研究
1.3.2力磁耦合关系的研究
1.3.3磁记忆信号表征损伤的应用研究
第2章磁记忆检测参量及影响因素
2.1法向信号Hp(y)零值点及K值意义的试验研究
2.1.1光滑静载拉伸试件的检测结果分析
2.1.2含预制缺陷静载拉伸试件检测结果分析
2.1.3光滑疲劳试件检测结果分析
2.1.4预制缺陷疲劳试件检测结果分析
2.2磁记忆技术表征缺陷、应力集中及残余应力
2.2.1缺陷、应力集中及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
2.2.2缺陷的磁记忆信号特征
2.2.3磁记忆信号对应力集中程度的表征
2.2.4磁记忆信号对残余应力的表征
2.3磁记忆技术检测参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零件制造工艺的影响
2.3.2磁记忆信号的时间效应
2.3.3探头提离值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第3章磁记忆信号表征光滑件损伤行为
3.1静载拉伸试件损伤行为表征
3.1.1静载拉伸光滑件
3.1.2退磁静载光滑件
3.2疲劳光滑件损伤行为表征
3.2.145钢光滑疲劳件
3.2.218CrNiWA钢光滑疲劳件
第4章磁记忆信号表征缺陷件损伤行为
4.1含预制切口的静载拉伸试件
4.2含预制切口的拉拉疲劳试件
4.2.145钢预制表面裂纹的拉拉疲劳试件
4.2.2含中心穿透裂纹拉拉疲劳试件
第5章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检测机理
5.1金属磁记忆现象的物理机制
5.1.1金属磁记忆信号的实质
5.1.2地磁场及载荷的作用
5.2微观磁畴结构分析
5.2.1磁畴的观测方法比较
5.2.2热处理对磁畴结构的影响
5.2.3拉应力对磁畴结构的影响
5.3铁磁材料断裂发射磁记忆信号的模式
5.3.1静载拉伸断裂模式
5.3.2疲劳裂纹扩展断裂模式
第6章金属磁记忆检测设备研制
6.1水平分量Hp(x)磁记忆检测仪器
6.1.1仪器的功能设计
6.1.2仪器的结构设计
6.1.3仪器的软件设计
6.1.4仪器的操作规程
6.2三维磁磁记忆信号检测仪器
6.2.1RM-3DM金属磁记忆检测仪的硬件结构
6.2.2RM-3DM金属磁记忆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6.3CRLE-1曲轴疲劳损伤的金属磁记忆评估设备
6.3.1曲轴疲劳损伤评估设备的总体设计
6.3.2曲轴疲劳损伤评估设备的硬件设计
6.3.3曲轴疲劳损伤评估设备的软件设计
第7章再制造工程的质量控制要求
7.1再制造工程的内涵
7.2再制造工艺流程特点
7.3再制造质量控制的要求
7.3.1再制造质量控制的前提
7.3.2再制造质量控制与制造质量控制的区别
7.3.3再制造质量控制的要求
7.4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与再制造质量控制的关系
第8章再制造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8.1车体裂纹的磁记忆检测
8.2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磁记忆检测
8.3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磁记忆检测
8.3.1曲轴疲劳失效分析
8.3.2磁记忆评估曲轴损伤
8.4混凝土泵车臂架的磁记忆检测
8.4.1臂架疲劳台架试验设计
8.4.2检测位置的确定
8.4.3臂架检测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2100433B
再制造质量控制是再制造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无损检测技术是实现再制造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手段,而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一项在早期损伤诊断领域具有较大潜力的新兴无损检测技术。 本书在机械装备再制造工程背景下,汇集作者近十年来针对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案例。本书的重点内容包含铁磁材料自发磁化规律、疲劳损伤表征方法及在重载车辆、工程机械等不同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探索。本书适合机械工程专业、材料加工工程、装备再制造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质量控制方面的东西很多你先看一下,下面的东西对你有用吗?一、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注:质量控制不是检验,而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程质量控制包括根据质量要...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指项目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是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而必须事先做好的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不仅是在工程开工前要做好,...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控制政策是指基本方针和策略。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目标和在规定...
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使得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持续增高,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疗效。因此,如何能快速、准确、简便地鉴别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对于中药材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归纳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生物化学传感器法、荧光标记技术,讨论其优势与不足,为建立中药材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重金属导致生态遭到了破坏,以至于中药材中的重金属超过标准,从而使得其品质降低,无法达到理想的药物疗效。因此,如何检测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中药材的使用非常关键。本文主要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究,总结归纳了几种快速检测方法,探讨其优点和缺点,从而为重金属快速检测发现一条可行的途径。
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一般包括七个步骤,即产品清洗、目标对象拆卸、清洗、检测、再制造零部件分类、再制造技术选择、再制造、检验等。
1.产品清洗
产品清洗是再制造工程的重要一步。清洗的清洁度对于产品性能的检测,再制造目标对象的准确确定等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清除产品外部尘土、油污、泥沙等脏物。外部清洗一般采用1~10MPa压力的冷水进行冲洗。对于密度较大的厚层污物,可以加入适量的化学清洗剂,并提高喷射压力和温度。常用的清洗设备包括:单枪射流清洗机、多喷嘴射流清洗机等。
2.目标对象拆卸
通过分析产品零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确定目标对象的拆卸路径,完成目标对象拆卸。
3.目标对象清洗
目标对象的清洗就是根据目标对象的材质、精密程度、污染物性质不同,以及零件清洁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设备、工具、工艺和清洗介质,对目标对象进行清洗。目标对象清洗有助于发现目标对象的问题和缺陷,在零件再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目标对象检测
目标对象检测不仅影响再制造的质量,也影响再制造的成本。零件从机器上拆下后,需要通过检测确定技术状态。常用的检测内容和方法有:
(1)零件几何形状精度。检测项目有: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等。检测一般采用通用量具,如游标量具、螺旋测微量具、量规、千分表、百分表。
(2)零件表面位置精度。检测项目有: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平行度、垂直度、斜度以及跳动等,检测一般采用心轴、量规和百分表等通用量具相互配合进行测量。
(3)零件表面质量。检测项目有:疲劳剥落、腐蚀麻点、裂纹与刮痕等,裂纹可采用渗透探伤、磁粉探伤、涡流探伤以及超声波探伤等。
(4)零件内部缺陷。内部缺陷包括裂纹、气孔、疏松、夹杂等。主要用射线及超声波探伤检查,对于近表面的缺陷,也可用磁粉探伤和涡流探伤等。
(5)零件机械物理性能。零件的硬度可用电磁感应、超声和剩磁等方法进行无损检测;硬化层深度、磁导率等可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无损检验;表面应力状态可采用X射线、光弹、磁性和超声波等方法测量。
(6)零件重量与平衡。有些零件如活塞、活塞连杆组的重量差需要检测。有些高速零件,如曲轴飞轮组、汽车传动轴等需要进行动平衡检查。高速零件不平衡将引起振动,并对其他零部件形成附加动载荷,加速零件磨损或其他损伤。动平衡需要在专门的动平衡机上进行。
5.再制造零部件分类
再制造零部件应根据其几何形状、损坏性质和工艺特性的共同性分类。零件分类的目的主要有:
①用以制定典型工艺过程和成组工艺过程。
②确定通用的再制造设备,以再制造成组的类似零件。
③合理组织工作地点。
④对相同的和类似的零件进行再制造时,消除定额指标的差异。
⑤使得统计、计划生产及其他作业实现机械化。
⑥建立合理的车间内和车间之间的运输图。
⑦对再制造企业的零件再制造工段和车间选择最佳的生产结构。
综上所述,再制造零件的分类为再制造企业采用大批量或批量方法实现再制造提供了条件。
6.再制造技术选择
根据再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目标对象的损坏情况以及各种再制造技术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性选择适宜的再制造技术。
7.再制造
根据所选的再制造技术,进行目标对象的再制造。
8.检验
对再制造后的目标零件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技术要求。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同目标对象检测 。
再制造工程是一个统筹考虑产品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利用原有零部件并采用再制造成型技术(包括高新表面工程技术及其他加工技术),使零部件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形成再制造的产品。主要包括在新产品上重新使用经过再制造的旧部件,以及在产品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对部件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等通过再制造加以恢复和提高,从而使产品或设备在对环境污染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投入费用最小的情况下重新达到最佳的性能要求。再制造工程被认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补充和发展,是21世纪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
图所示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简图。由图可以看出再制造与维修、回收的区别。以往的产品报废后,一部分是将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回收,一部分将不可回收的材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维修主要是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腐蚀等原因而不能正常使用的个别零件的修复。而再制造是在整个产品报废后,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再制造形成新的产品。再制造过程不但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影响产品的设计,最终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费用最小,保证产品创造最大的效益。此外,再制造虽然与传统的回收利用有类似的环保目标,但回收利用(如熔化钢铁和溶解纸张)主要是材料的重新利用,而再制造技术是一种零部件功能性恢复技术,可以从废弃产品中获取零部件的最高价值,甚至获得更高性能的再制造产品。由此可见,再制造是对产品的第二次投资,更是使产品升值的重要举措 。
再制造是一个物理过程,比如,用旧了的发动机,经过一番修复、改造后,最后装成的仍然是一台发动机,而不是别的什么。由此看来,再制造不同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再制造也具有化学过程的特征。虽然旧的发动机经再制造后仍是发动机,但是它的原材料或构件已经脱胎换骨,而且再制造的产品不是“二手货”,而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所以再制造也不等于一般的原材料循环利用。
再制造的本质是修复,但它不是简单的维修。再制造的内核是采用制造业的模式搞维修,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修复术,而且是一种产业化的修复,因而再制造是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传统维修概念的一种提升和改写。
“全寿命周期”这个概念就是由再制造生发的。通常我们说产品寿命周期,指的就是产品的制造、使用和报废处理三个阶段,再制造产业诞生后,产品的寿命周期就不仅要考虑上述三个阶段,而且在产品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产品维护以及采用包括再制造在内的先进技术对报废产品进行修复和再造,从而产品性能和价值得以延续。换言之,在全寿命周期概念中,应该报废的产品其寿命并未终结,经过再制造之手,它可以再度使用,因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链条就拉长为产品的制造、使用、报废、再制造、再使用、再报废。
再制造不但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值,还可以为产品的设计、改造和维修提供信息,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原品,而成本却只有新品的1/4甚至1/3,节能达到60%以上,节材7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业产品的潜在价值,让能源资源接近“零浪费”,这就是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最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