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黄书恒:从藤本壮介看东方建筑发展

2015/01/291344 作者:佚名
导读:设计者打造出一个为树状结构所环绕的半开放空间,300公尺高的景观庭园被绿意填满,透明彷佛无形的塔身,将随晴雨天气有所变化,或如雾霭飘渺、或有晴光反照,在在隐喻着台湾的

台北玄武设计SHERWOOD DESIGN,Taipei主持人 黄书恒

回顾五十年来东方建筑界的演变,上述特点,我认为在日本建筑界特别鲜明,包括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奖的丹下健三(日本建筑教父),以「代谢派」(Metabolism)为名,引领一干子弟如:槙文彦等人投入建设计划,运动者认为未来建筑将由模块与巨型架构组成,透过持续改组与移动──如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将形成具有弹性与丰富变化的生命体,因其生生不息的律动循环,整座城市因能再生,可说是极富动能的前卫试验,也是「自然」──绿建筑、永续发展等概念的初试啼声。其后,更藉由挹注政策资源,与民间结盟的有意识发展,伊东丰雄、安藤忠雄与隈研吾等设计者逐渐浮上国际舞台,在在强化了日本设计的独特形象,为当前建筑发展添上不容忽视的新页。

取法自然的藤本壮介

欲理解当代建筑发展,在伊东、安藤等大师身影之外,我们不妨将距离拉近五年,以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的设计为观察起点,我认为他的创作不仅切合了日本建筑界的核心追求,更能另辟蹊径、利用崭新的原创动能,引领我们展望东方设计的去向。

曾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肯定、被誉为安藤忠雄、伊东豊雄、妹岛和世等知名建筑师接班者的藤本壮介,出生于1970年的北海道,这个背景深深影响了藤本的创作风格,广大草原带来的开阔印象,与白雪苍茫所呈现的轻透、纯粹感,共同交织成他对设计的追求,而极具弹性/创意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原始素材的高度掌握,更让他成为下一届普立兹奖的热门人选,以下与大家分享两个代表性项目:

HOUSE N(2008),是藤本壮介最为人所称的作品。它的外表呈现工整的四角形,然而内部,设计者以奇妙的三个层次建构主体,将寻常的平面配置(中央为餐厅/ 其后是厨房/西侧为卧室/南侧为庭园),透过梁柱与大面窗户二者,完全消弭室内的曲折直角,使人们的视觉无限延伸,日光与树影错落之间,人与人、空间与市 街的关系已然模糊,就是孰为主体?孰为被动?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诚如藤本壮介所言,他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无限宽广的「内部深度」,创造「怎么住」都可以的住宅,在生活里持续注入预想之外的事件,让「流动」这件事本身成为建筑。

即将座落于台中的「台湾塔」,则是藤本壮介击败知名建筑师Peter Cook,荣获竞图首奖的得意之作。这座以「21世纪的绿洲」为主轴的高塔,延 续了藤本一贯的自然/穿透取向,以台湾榕树为灵感,设计者打造出一个为树状结构所环绕的半开放空间,300公尺高的景观庭园被绿意填满,透明彷佛无形的塔身,将随晴雨天气有所变化,或如雾霭飘渺、或有晴光反照,在在隐喻着台湾的天然风光,也体现着藤本壮介取法自然、不受环境/形式制约的创作性格。

日本东方下一站

往前回望半世纪,日本建筑界标举自然、掌握环境的作法,仿若无为的简单秩序,建构了不为环境囿限的生活方式,隐藏在日常细节里的创意哲学,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概念,莫怪能够昂然而立;从藤本壮介的理念与创作成果,我们彷佛也看到了古典精神──「得意忘形」、「天人合一」的现代诠释,在现今讲究物质、崇尚浮华的社会氛围中,同为东方建筑人的我们何不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以建筑引导思考,如何让身、口、意表里如一,回归原创、珍视天然,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创造新东方文艺复兴,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灿烂一笔,以此与我辈共勉。

 

文章来源:搜狐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