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绕不开的话题。1月29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率先在全国立法保障居家养老。而在前不久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养老尤其是居家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与会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然而与老龄化社会紧密相关的老年居住环境及住宅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却远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迟迟未能得到解决。”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日前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专访时呼吁,在我国,绝大多数老人将以居家养老的模式度过自己晚年生活,因此,满足老龄化需求应该成为所有住宅的一项基本品质。
中国住房:不久前以《让老人生活少些障碍》为题播出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通过节目揭示了既有住宅楼中落后的设施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老年人面临的危险与伤害威胁。您在节目中也介绍了一些适老化住宅的设计案例,那么,当前我国普通住宅存在哪些不适宜老年人居住的问题?
刘东卫:在西方,适老化设计已经成为普通住宅建设的通则和标准,所有住宅都要按照相关的通则来建设。我国当前对于普通住宅的适老化建设指导存在空缺,从行业上也急需去制定这方面相应的通则和标准,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需求。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卫生间。因为本身空间较小,又往往集厕所、洗漱、浴室等功能于一体,环境比较湿滑,如果没有合理的布局与设计,老年人身患疾病,四肢机能退化加之视力模糊,非常容易发生滑倒摔伤等事故。而在室外,老年人下不了楼也已经成为普遍问题。一些老旧小区既没有电梯,也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得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难如登天,只能“宅”在家。至于一些新建的小区,虽然有电梯,但由于忽略了无障碍设计,也让许多坐轮椅的老人“寸步难行”。
中国住房:目前针对老年人的各种养老居住产品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这是否说明我国老龄人口的居住需求正在得到满足?
刘东卫:老龄人口的居住需求规模是庞大而多样的,我认为老龄化社会的住宅不应该是一种仅仅供老年人居住的所谓的“老年住宅”,而是能够满足我们每个都会变老的人的居住的“适老化住宅”。这种要求不仅针对专门的养老居住产品,也包括数量庞大的普通住宅。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具有发展速度快、人口数量大、高龄空巢化趋势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点。现在,养老产业在国内日趋火热,国家应该在养老问题上加快顶层设计,规划好发展路径,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防止社会资本一拥而上、走偏走歪。实际上,我国老年人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房屋及社区内活动,因此,普通住宅的适老化设计应该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主战场”。
中国住房:如果所有住宅都增加了适老化设计,那么开发商是不是意味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
刘东卫:完全不会。适老化设计更多是一种理念和意识的体现,并不等同于增加成本。比如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降低开关的高度、提高插座的位置,将卫生间门设计为向外开放防止老人滑倒后无法开门营救,对小区通道进行无障碍设计等等,这些适老化设计完全不会增加成本,不仅方便了老年人,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完全不受影响。因此,适老化设计其实和钱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理念和意识的转变。目前,不仅行业对于适老化住宅的实践处于起步,全社会乃至普通老百姓对此认知也非常欠缺,因此,满足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住宅设计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