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公共产品,最大的红利!”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接受记者专访,说起生态,他的语气坚定。
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处在长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等特殊区位,是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大别山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地理单元,孕育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和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中国中部生态之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规划,黄冈10个县市区中有9个为限制开发区,其中,有5个县市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刘雪荣说,近年来,黄冈市围绕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绿色发展的步伐始终不间断、未停歇。
刘雪荣认为,空气和饮水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不可或缺的要素,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绿色福利。为了推动节能减排,黄冈市加强火电、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八年实现下降。该市还对23个重要河流、湖泊、水库进行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引进企业落户,不符合党的要求,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刘雪荣说,紧扣绿色环保主旨,黄冈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工业,先后否决了15个制革、炼焦、印染、电镀、化工项目,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小”企业112户,刘雪荣表示,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未来,黄冈的“绿色门槛”会越来越高。
多年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让黄冈收获了丰厚的生态红利。刘雪荣告诉记者,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建设,使黄冈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循环经济模式、生态旅游产业格局、生态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基本形成,绿水青山已经成为黄冈的“金字招牌”。2014年,黄冈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和26%。全市812个村达到绿色乡村建设标准,村庄绿化率达78%,公路绿化率达93%,乡村游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带活了乡村,致富了百姓,留住了“乡愁”。
提及未来的发展,刘雪荣表示,黄冈拥有220公里长的长江岸线,占湖北长江岸线总长的五分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必将给黄冈产业聚集带来重大机遇,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引进。”刘雪荣说,未来,黄冈将严格按照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守住这一方绿水青山,继续维护国家、省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安全,并实现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