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武汉]江城赏花经济走在春光里

2015/03/201770 作者:佚名
导读:四季花开不重样综合收入破百亿江城赏花经济走在春光里随着武汉天气逐渐转暖,踏青、赏花等春季旅游项目日渐升温。

四季花开不重样 综合收入破百亿
江城赏花经济走在春光里

随着武汉天气逐渐转暖,踏青、赏花等春季旅游项目日渐升温。

上周六,到东湖磨山樱园赏樱的游客已达3000人次,石家庄市的杨先生带着孙女乘坐高铁来汉,赏樱花、游东湖、品小吃,周末两天玩得不亦乐乎。

冲着武汉“新花城”的招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折射出的是武汉赏花经济的火热。

“新花城”月月赏花不重样

“没想到武汉一年四季都有花赏,作为武汉人我孤陋寡闻了。”日前,一篇题为“武汉全年赏花攻略”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武汉市民左龙看完帖子之后,发出如上感慨。

这篇帖子不仅梳理了全市现在能看哪些花,还附上了推荐赏花点和最佳赏花期。

东西湖的桃花和郁金香、木兰天池的杏花、蔡甸消泗的油菜花以及东湖樱花园的樱花此时正竞相吐艳迎接游客。云雾山的杜鹃花、木兰花园的玫瑰花、东湖牡丹园的牡丹花含苞静待人间四月天。入夏,蔡甸索河的莲花、江夏的薰衣草、木兰草原的格桑花和野菊花将次第开放。金秋,新洲仓埠的桂花、解放公园的菊花、黄陂清凉寨的红叶将成为秋游的好去处。东湖梅园的梅花、沉湖湿地的芦苇花和木兰山的木兰花则让本应寒风萧瑟的冬日变得浪漫和温暖。

据统计,武汉全市范围内可供欣赏的各类花卉在20种以上,赏花点超过50处,月月不重样,花期全年无休。武汉正成为一座处处有花赏、花香飘四季的“新花城”。

赏花激活乡村休闲游

与往年的寂静不同,今年武汉市一些农村春节后又热闹起来。昨天下午,江夏区童周岭村小朱湾的村民们都在收拾自己的房子。刚刚过去的周末,这个村子接待了一大批赏花游客。

这个村湾共32户人家,一半人长年在外打工。去年下半年开始,村子附近的熏衣草花园、七色花海等生态旅游人气激增,附近餐饮等服务设施告急。村民们纷纷回乡,着手整修房屋,开办农家乐餐馆。

小朱湾11号周永珍原在酒店打工,她率先回家开起了万里香农家菜馆。她每天去地里摘菜,亲自下厨用土灶烧菜,游客们赞不绝口。她回忆说,去年国庆节,每天到村子里赏花的游客不下万人,附近一家农庄上菜的忙不过来,游客端着盘子到厨房“抢菜”吃。这一幕让周永珍非常震惊,她当即决定回家办餐馆。

如今,小朱湾村民按照统一的“荆楚风”格调,将自家的房子装修改造,办起各类农家乐、家庭旅馆。村里还统一修建了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停车场。

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武汉最西部的蔡甸消泗乡。该乡副乡长孔明说:“油菜花海彻底唤醒了封闭的农村,如今消泗农村也有夜生活了!”以往,晚上7点以后路上都没人了,现在凌晨2点街上还有消夜、唱歌的人。

消泗乡香土菜馆新开张一个月,老板左瑞祥说,每天中午有10桌生意,一天营业额2000多元,抵得上传统耕田每亩全年的收入。

去年700万人来汉赏花

2013年2月,武汉市出台赏花游三年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经过2年多时间发展,目前,仅6个新城区的赏花游、乡村游年综合收入就达51.2亿元,全市综合收入超过百亿元。去年,共吸引游客2320万人次,其中30%来自外地。

为擦亮“新花城”名片,武汉重点打造2园2心6区,全市赏花游发展格局初现——东湖片区有樱花、梅花、荷花、牡丹等10个精品赏花园,选址张公堤森林公园核心区域的园林博览园9月将开门迎客;江北、江夏两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搭建起集展示、种植、交易、物流一体的平台;按照“一区一重点品种”规划的蔡甸知音故里、江夏花木之乡、黄陂木兰故里、新洲桂花之乡、东西湖桃花之乡、汉南玉米之乡六大山水田园赏花区成为赏花游、乡村游的黄金线路。

今年是武汉赏花游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为持续打造“新花城”,武汉市计划再投1.5亿元用于升级和改造赏花线路,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村30个、农家乐2000家,年接待游客将达3000万人次。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