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肿病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叶斑病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币厄病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
杜鹃最常见的虫害是冠网蝽和红蜘蛛。
冠网蝽
别名拟梨冠网蝽,半翅目网蝽科昆虫。成虫体长3.5毫米左右,体形扁平,黑褐色。触角丝状,纵向隆起,向后延伸成叶状突起,前胸两侧向外突出成羽片状。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前胸两则和背面有很一致的网状纹。静止时,前翅叠起,由上向下正视整个虫体,似由多翅组成的“X”字形。以成虫、吸汁液危害,并排泄粪便,从而使被害叶面形成针状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出现锈黄色污斑和蜕皮壳衰弱,光合作用受阻,生长滞缓和提早落叶,观赏价值降低,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
冠网蝽一年发生7-10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及根际地表土层中越冬。高温干旱天发生。防治杜鹃冠网蝽,要采用园林措施、化学防治和天敌防治等多措并举。秋末清扫落叶,及时中耕冬虫源,选择无害苗木进行栽培,减少害虫的发生;害虫大面积发生时,采用化学防治是最直接有效的喷杀若虫,以树上越冬成虫和第一代若虫为重点喷施450%敌敌畏、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100甲胺乐乳油2400-4000倍液、10%氯氰菊脂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吡1500倍液喷杀,轮换交替用药,效果更佳;保护和利用草蛉等捕食性天敌昆虫以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减浓度,有效控制虫害发生。
红蜘蛛
别名扁螨、茶短须螨,直螨目,细须螨科。雌成螨体长约0.3毫米,椭圆形,有红、暗红、橙红等色背有网纹状斑。雄成螨体略小,体尾部略尖。幼螨似成螨,鲜红色,足4对。成螨、若螨常聚集在叶片背植株的汁液,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转黄脱落,树势减弱。红蜘蛛一年发生多代,在6-8月高温为严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气则危害较轻。防治方法是:4月份注意检查杜鹃红蜘蛛发生情况,出现少量红时摘除病叶;保护和释放利用天敌昆虫,如草青蛉、瓢虫等;大面积为害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使用醇乳油2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均匀喷洒,对成虫、若虫、卵均有良好效
三节叶蜂
杜鹃三节叶蜂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昆虫。成虫有蓝黑色光泽,胸背弓起,有倒箭头斑纹和一横纹。翅毛,胸腹部有短白毛。卵椭圆形。幼虫体长18毫米左右。茧丝质,椭圆形。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云地。为害杜鹃花、五月红、石榴红、云锦杜鹃、西洋杜鹃等。
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喜群集,昼夜均取食,取食时从近叶柄基部叶缘开始,逐渐将叶食尽,仅留主尖,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开花,不但降低了观赏价值及商品价值,甚至还使植物死亡。杜鹃三节叶蜂多发生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因此,栽杜鹃花周围要注意杂草的清除。每年春夏间当杜鹃适当修剪,既利于杜鹃生长和美观,又可除去大部分卵和低龄幼虫,以后各代发生量便会减少。露地栽植生,冬季在植物周围松土,清除植株周围杂草及其周边杂草,杀灭越冬虫蛹。在虫害发生期,可选用500倍液,10%氯氰菊酯或10%氯菊酯1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剂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5000斯本乳剂60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蛞蝓
软体动物,主要为害杜鹃根部,有时也为害叶片。露地杜鹃7-9月受害最重,温室杜鹃周年受害。蛞蝓,晚上10点-11点为其活动高峰期,强光条件2-3小时即死亡。蛞蝓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使用肥,在蛞蝓活动地面喷洒石灰粉、草木灰等。二是根据蛞蝓对甜叶、腥味有趋性的特点,使用味道物质其中掺杂适当比例的蜗牛敌等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