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潮对中国螺旋状与扇状UFO的分析研究
1981年7月24日22时33分至52分(北京时间) 螺旋状UFO
1 观测事实
这次事件,紫金山天文台共收到七十多封目击报告,随后我对此事件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并从以上两方面得到的目击报告中,选择了38份作了重点分析和计算。
这次不明飞行物的演变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形貌呈弧状光带 22时33分至22时37分
开始出现在内蒙古南部与陕西省北部交界地区上空,呈现弧状光带,似星云状,亮度与银河密集星区相近,并向西运动,西移过程中,亮度有所增强,光带中心出现强烈闪光。
第二阶段 悬停并开始旋转 22时37分至22时38分
当此不明飞行物移动至甘肃省永昌地区上空时,曾悬停空中约半分钟,形态见图一,发光物呈耳状,内耳呈月牙形,较亮,而外耳较淡。在静止约半分钟后,中间月牙型亮光开始转动,外耳也随之运动,月牙型亮光随着旋转一明一暗,明时特别亮,并转出螺旋状光带,同时向西飞行。在悬停的星下点永昌地区和永昌地区的东西南北不同地区(内蒙固阳、陕西华县、甘肃陇西、贵州毕节、四川蓬安、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都目击到这一奇特的高空悬停观象。
第三阶段 螺旋状发光物西飞 22时38分至52分
飞行图象见图二。从四川灌县(30°10′N,103°40′E)观测,整个螺旋状发光物的中心体为黄色椭圆长条。亮度为-1.5等星(相当于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亮度),颜色由中心体最亮点的黄色逐渐向外变成浅蓝色。
第四阶段 消失 22时52分
在青海德令哈(37°25′N,97°10′E)我们天文台科研人员观测到该飞行物在西方仰角约30度处突然自行消失(并非被高山或建筑物遮挡)。四川德阳(31°10′N,104°20′E)的目击报告验证了该飞行物自行消失的情况。
从出现至消失,全过程无声。
2 基本特性
该UFO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空间特性:
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陕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飞行距离约2000千米。目击范围北起内蒙古,南至广西、云南;东起山西、河南,西至西藏。计算表明,其飞行高度为(650+10)千米。
运动特性:
先从内蒙古南部上空飞至甘肃中部上空,在甘肃中部上空曾悬停约半分钟,随后中心发光体旋转,并整体向西运动,逐渐加快;从甘肃中西部地区上空至新疆南部上空运动速度较均匀,计算表明,此时运动速度为(1.6+0.3)千米/秒。其中心发光体旋转周期为11秒,逆时针旋转。
形态特征:
早期为弧状光带。在甘肃中部上空中心发光体为月牙状。从甘肃中部上空向西下整体是螺旋状,此时格外引人注目,目击报告最多。但在该UFO飞行轨道的正下方,目击者所见形态与图3类似。
时间特征:
发生时间为7月24日晚22时33分至52分(北京时间)。结合出现在西北地区上空650千米高度这一特性,可知此时虽然地面已进入黑夜,但该UFO仍在太阳光照射范围。
声音特性:
无声。
3 螺旋状光带的成因分析
目击报告表明,这次不明飞行物开始并没有螺旋状光带。当月牙状的中心发光体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才逐渐形成一圈又一圈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状光带。假定中心发光体尾部有一个喷口,可连续不断地喷射物质流(细小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或气体),同时中心发光体又作逆时针旋转,就自然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状的物质带。在太阳光可照射下,就形成螺旋状的光带。
4 对三种观点的评述
4.1 特殊流星体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有一些保持较多气体物质的流星体,流星体外围的气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生电离,当这种小天体进入地球磁场作用范围(距地面数千公里至数万公里)时,受磁力作用就能形成这种螺旋发光物(这种特殊流星体说还将产生这种螺旋状发光物的流星体与流星群联系起来。(见《世界科学》)杂志1981年12期。)
上述保持较多气体物质的流星体应指彗核的碎块,碎块含较多的水冰、氨冰、甲烷冰物质,在离太阳较近时,碎块表面的冰物质会不断地气化。而流星体本身因引力太小,是不可能保持周围气体的。
按这种特殊流星体说,当流星体进入离地面数万公里至数千公里的地球磁场时,就能出现螺旋状光带(地球磁场范围确实可延伸至6万公里之处)。而实际观测表明,在离地面650公里高度时,开始该UFO并没有出现螺旋状光带,是后来才出现的。
而且离开流星体的带电粒子要受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约束,应向地球的北极或南极快速运动,因此应呈现南北向的运动;实际上从太阳辐射出的带电粒子就是以这种方式冲向地球南北极上空,形成极光,因此带电的螺旋状光带不可能向西运动。特殊流星体说与实际观测完全不符。
由上所述,特殊流星体是不能成立的。
4.2 流星说与彗星说
法国多年的UFO研究者F·加拉加尔德认为流星乃是这次UFO最可能的成因,但他未给出具体的解释(见我国《飞碟探索》杂志1984年1期)。
徐式文在UFO研究资料集(二)中列举了26条古代资料,认为这些资料与1981年7.24UFO极相似。这26条资料大多数是火流星或火流星余迹,少数是彗星现象。
天文观测表明,火流星与火流星余迹发生在离地面10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在进入大气层时,其运动速度要大于或等于11.2千米/秒,对照这次UFO的空间特性与运动特性,可以完全排除火流星与火流星余迹的可能性。其实火流星余迹与这次7.24UFO的形态也明显不同。
至于彗星,远处的彗星在夜空中相对星空背景的移动角速度相当慢,不可能达到这次UFO每分种5度的角速度;一旦彗星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速度也高达11.2千米/秒的宇宙速度。与这次UFO的1.6千米/秒相差甚远。因此彗星说也是不能成立的。
4.3 第三级火箭推进器说
美国理查德·C·伊顿认为1986年8月12日在美国东部夜空出现的螺旋状发光体是日本H-1火箭升空时第三级火箭推进器抛洒剩余燃料的现象(见我国《科学画报》2002年10月)。
发射卫星的第三级火箭推进器确实可以进入离地面650千米的空间,但大多数的卫星为了借助地球自转速度,都是由西向东发射。而我国出现的螺旋状发光物绝大多数都是由东向西运动的。而且不可能出现中途悬停现象。因此对于我国1981年7月24日UFO,第三级火箭推助器的可能性也可基本上排除。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与这次UFO对应的第三级火箭推进器资料。
5 7.24UFO的机制分析
对38份重点目击报告的分析和计算已排除了自然现象的可能性,也基本排除人类所发射的飞行器的可能性。
7.24的空间特性、运动特性、形态特性和时间特性表明,它在650千米高的空间有高度的机动性,尤其是那奇异的悬停特性,表明这次UFO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
法国F·拉加尔德认为螺旋状发光物直径高达176千米,对于一个"人为的飞行器"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实际上,这次直径近两百千米的螺旋状光带是飞行器一边旋转,一边喷射物质产生的,并非飞行器本身的大小。
专家称05年螺旋状UFO是火箭燃烧的剩余物
世界华人UFO联合会目击调查部张靖平8月1日提供了一份UFO目击报告。报告称,2005年9月25日,在我国数个城市,以及俄罗斯远东和韩国均有目击者看到一个螺旋状的不明物体。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著名的UFO研究专家刘炎先生根据此前出现过的类似UFO现象,认定螺旋状光环发光体其实是喷发剩余燃料的、被抛离的火箭。
据介绍,张靖平的目击报告中提及的螺旋状不明物体与2002年的"8.28",以及1982年"6.18"夜空发光物发生的情形十分相似。1982年6月18日晚上,中国北自黑龙江、内蒙古,南达山东、江苏,甚至安徽的部分地区,都有人见到了这一种奇特的光环状飞行物。当时媒体竞相报道,紫金山天文台也收到了大批的群众来信。刘炎副研究员曾对这一事件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1982年6月18日晚间10时左右,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嫩江等地区,夜空中万里无云,星光灿烂。忽然,在北方的地平线处出现了一颗迅速升起的"亮星",其尾部似乎还有一个喷火的"尾巴"。不一会儿,"尾巴"消失,"亮星"继续上升,并开始发生旋转,变成一团逐渐增大的橙红(或橘黄)色小光团。大约在22时08分左右,那光团发生突变,眨眼间变成了一个熠眼的白色光团。明亮的白光划破黑蓝的长空,照耀了寂静的大地。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次螺旋状光环发光体飞行物事件。此后,这类事件又在中国北方夜空中出现了多次,如1984年4月、1984年8月12日、1988年8月、1999年7月23日等。其中1984年4月,在7日、9日、11日和13日相继出现四次,时间都在晚上21时45分左右。特别是13日的那次,在短短几分钟之内竟接连出现三个相交的光环和三个相应的中心亮点。而随着光环的扩张,它们最后又成为三个略有偏移的同心圆似的"太空涟漪"。
1988年8月下旬,北方夜空中又有一连串的光环惊动了人们。从25日到31日,在每天晚上的21时左右,几乎在同一方向上,接连出现这种光环状的发光飞行物。由于多次重复出现,许多有心的爱好者都拍摄到了不少优美照片,其中有些当时就已在媒体上发布了。刘炎介绍说,开始时该发光物向右上方飞行,发光物右上方亮度较高,表明该处或是温度较高,或是物质密度较大的部分。接着飞行物的前端出现亮团,表明该飞行物发生了突变,有物质的喷发和抛射。发光物的不断膨胀表明,其组成物质是气态的。前端的气团显示出有螺旋状的结构,此结构暗示,这是由某一中心物质一边旋转、一边喷射气体物质形成的。前端气团和后部气团有明显的分界线,则表明它们是由不同的过程产生的。
后来,前后两个气团继续扩张,前端的螺旋状结构变得更加明显。螺旋状气团的扩张速度明显大于后端气团,说明中心物体在两个不同阶段中喷射气体物体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此时,前端气团的螺旋状结构相当清晰,气团中心开始呈现出一个V形的光亮区。随着螺旋状气团的进一步扩张,其内层亮度开始降低,中央的V形光亮区更加显著。看来,气团就是由位于V形区顶点的某一中心物质喷射出来的。从V形的尾迹我们可以看出,中心物体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这与螺旋状的轨迹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