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1.3 钢骨混凝土结构
1.4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1.5 钢管混凝土结构
第2章 组合材料强度准则及本构关系
2.1 混凝土强度准则
2.1.1 单向受力破坏准则
2.1.2 双向受力破坏准则
2.1.3 三向受力破坏准则
2.2 混凝土本构关系
2.2.1 单轴受压本构关系
2.2.2 单轴受拉本构关系
2.2.3 弹性本构关系矩阵
2.2.4 弹塑性本构关系矩阵一一变形理论
2.2.5 弹塑性本构关系矩阵——增量理论
2.2.6 开裂状态本构关系
2.3 钢材本构关系
2.3.1 弹塑性本构关系
2.3.2 简化本构关系
2.4 组合材料本构关系
第3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3.1 试验研究
3.1.1 试验概况
3.1.2 试验结果分析
3.2 弹性分析
3.2.1 构造要求
3.2.2 翼缘板有效宽度
3.2.3 截面特征
3.2.4 截面应力
3.3 塑性分析
3.3.1 抗弯承载力
3.3.2 抗剪承载力
3.4 组合梁交接面滑移
3.4.1 滑移微分方程
3.4.2 相对滑移计算
3.5 组合梁变形
3.6 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3.6.1 试验研究
3.6.2 中间支座截面抗弯承载力
3.6.3 中间支座截面抗剪承载力
3.6.4 正常使用阶段应力分析
3.6.5 变形计算
3.6.6 裂缝宽度
第4章 钢与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
4.1 试验研究
4.1.1 试验概况
4.1.2 试验结果分析
4.2 预应力组合梁设计
4.2.1 初步设计
4.2.2 钢梁应力分析
4.3 承受正弯矩预应力组合梁
4.3.1 弹性分析
4.3.2 极限承载力
4.4 承受负弯矩预应力组合梁
4.4.1 弹性分析
4.4.2 极限承载力
4.5 预应力连续组合梁
4.5.1 弹性分析
4.5.2 极限承载力
4.6 滑移效应影响下的变形计算
4.6.1 变形微分方程
4.6.2 变形计算
第5章 组合梁徐变效应分析
5.1 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
5.1.1 混凝土徐变理论
5.1.2 徐变效应分析的基本方程
5.2 组合梁的徐变效应分析理论
5.2.1 短期荷载作用
5.2.2 长期荷载作用
5.3 组合梁徐变效应计算分析
5.3.1 内力与变形沿梁长分布
5.3.2 内力与变形随时间变化
第6章 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梁
6.1 试验研究
6.1.1 试验概况
6.1.2 试验结果分析
6.2 抗裂承载力
6.2.1 开裂弯矩
6.2.2 裂缝宽度及间距
6.3 弹性分析
6.3.1 截面特征
6.3.2 截面应力
6.4 极限承载力
6.5 变形计算
6.5.1 换算截面法
6.5.2 滑移效应影响的变形
6.6 交接面滑移
6.7 基于合成法的全过程分析
6.7.1 合成法迭代方程
6.7.2 计算结果分析
第7章 剪力连接件设计
7.1 剪力连接件推出试验
7.2 栓钉连接件
7.3 方钢连接件
7.4 弯筋连接件
7.5 槽钢连接件
7.6 简支组合梁连接件设计
7.7 连续组合梁连接件设计
第8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分析
8.1 基于合成法的全过程分析
8.1.1 合成法迭代方程
8.1.2 弯矩与曲率
8.1.3 荷载与变形
8.2 非线性平面有限元分析
8.2.1 四边形等参单元
8.2.2 平面剪力连接件单元
8.2.3 计算结果分析
8.3 非线性空间有限元分析
8.3.1 矩形薄板单元
8.3.2 矩形组合板单元
8.3.3 层状单元
8.3.4 空间连接件单元
8.3.5 空间计算分析
第9章 钢桁架与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分析
9.1 平面杆系结构
9.1.1 平面杆单元
9.1.2 平面梁单元
9.2 空间杆系结构
9.2.1 空间杆单元
9.2.2 空间梁单元
9.3 空间计算分析
第10章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10.1 组合楼板类型
10.2 压型钢板截面特征
10.2.1 截面特征
10.2.2 翼缘有效宽度
10.3 组合楼板构造
10.4 组合楼板界限含钢率
10.5 组合楼板设计
10.5.1 设计荷载
10.5.2 截面承载力
10.5.3 变形计算
第11章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第12章 钢骨混凝土梁
第13章 钢骨混凝土柱
第14章 钢骨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分析
第15章 钢骨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
第16章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第17章 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第18章 钢管混凝土结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