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

2018/06/19129 作者:佚名
导读: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姚润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8.55亿亩,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首位。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中国以占全国耕地48%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80%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命脉中的命脉,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王晓东介绍说。1952年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姚润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8.55亿亩,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首位。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中国以占全国耕地48%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80%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命脉中的命脉,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王晓东介绍说。1952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工程--珥陵灌区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大面积电力灌溉的开始。自1996年开始,中国先后对393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2亿公斤,增加节水能力105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35提高到0.475。

《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力争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 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以上。

与此同时,灌区灌溉方式、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水漫灌、土渠灌溉等粗放的灌溉模式得到有效遏止,新型、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渠道硬化防渗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应运而生,"参与式管理"让灌区水工程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供水设施越来越多,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灌区成为支撑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