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塑料检查井构成
3.1.1塑料检查井由井座、井筒、井盖或防护盖座和检查井配件组成。
防护盖座 |
防护井盖 |
塑料井筒 |
沉泥室 |
塑料排水管 |
承压板 |
基础垫层 |
塑料井座 |
3.2塑料检查井分类
3.2.1 按井座底部型式分为有沉泥室的检查井(图3.2.1-1)和有流槽的检查井(图3.2.1-2)
3.2.2 按沉泥室类型分为封闭型沉泥室和渗透型沉泥室。
3.2.3 按排水类型分为污水检查井和雨水检查井。
3.2.4 按井座接管类型分为起始井、直通井、三通井、弯头井、四通井。
3.2.5 按连接管道类型可分为内径管道系列检查井和外径管道系列检查井。
(图3.2.1-1) |
(有防护盖座和有沉泥室) (无防护盖座和有沉泥室)
(图3.2.1-2) |
(无防护盖座和有流槽) |
(有防护盖座和有流槽) |
3.3产品质量标准
3.3.1检查井井座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 233的要求。
3.3.2检查井井盖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铸铁检查井》CJ/T 3012的要求;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 211的要求;
3《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JC 889的要求;
3.3.3检查井配件的质量应符合《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 233的要求。
3.3.4由于不同厂牌的排水管材外径以及弹性密封橡胶圈的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保证井座连接的
密封性,与塑料检查井承口连接的弹性密封橡胶圈,应采用唐泽牌配套胶圈。
4 塑料检查井应用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2检查井口径应根据设置场所、排水系统性质、设置位置、管道直径、管道数量等因素确定,
且不得小于被连接的管道的直径。
4.1.3检查井最大间距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
4.1.4遇斜坡应按斜坡方向设置检查井。
推荐采用 |
不推荐采用 |
4.2 井座选用
4.2.1 井座规格类型应按所接排水管数量、管径、管底标高及交汇角度等因素选用。
4.2.2污废水管道系统上须采用有流槽的检查井井座。
4.2.3雨水管道系统上的检查井井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道路雨水口应采用有沉泥室的井座;
2在雨水管道上有沉泥室的检查井的井筒外径应大于或等于450mm;
3 根据地质特点需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情况下,可采用渗透性的沉泥室;
4 其他雨水检查井可采用有流槽的井座;
5 当检查井上下游落差大于2m时,应选用跌水井座;
6 当检查井上下游需要气体隔断时,应选用水封井座;
4.2.4唐泽牌塑料检查井可连接的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的类型:
主要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类型单位:mm |
公称管径 | UPVC双壁波纹管 (外径系列) | HDPE中空壁缠绕管(外径系列) | HDPE双壁波纹管(内径系列) | HDPE中空壁缠绕管(内径系列)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50 | 250 | 250 | 225 | 225 |
300 | 315 | 315 | 300 | 3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600 | 630 | 630 | 600 | 600 |
4.2.5 人行道路下的排水管环刚度大于等于4KN/m,车行道路下的排水管环刚度大于等于8KN/m。
4.2.6唐泽牌塑料流槽检查井的井座标高H如下表
接管直径 井筒直径 | 200mm | 250mm | 315mm | 400mm | 500mm | 225mm | 300mm | 400mm | 500mm |
315mm | 265 | 310 | 310 | ||||||
450mm | 400 | 484 | 426 | 520 | |||||
600mm | 662 | 707 |
4.2.7 沉泥井的H值为流槽井的H+300(mm)
H |
H |
4.3井筒选用
4.3.1 井筒可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轴向中空壁管,并应符合以下标准:
1《埋地用聚乙烯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472.2-2004 HDPE中空壁缠绕管;
2《埋地排水用聚氯乙烯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477.3-2009 轴向中空壁管;
4.3.2冰冻线深度大于或等于1.0m的地区,在冰冻层中的井筒不宜用轴向中空壁管。
4.3.3 井筒的采用的管材的环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设置位置 | 人行道路 | 车行道路 |
环刚度 KN/m | ≥4 | ≥8 |
4.4井盖选用
4.4.1井盖的选择应根据设置场所、井简直径等因素确定。
4.4.2设置在车行道时,应采用有防护盖座的井盖(允许荷载不小于5KN)
设置在人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人行道井盖(允许荷载不小于1.5KN)
设置在草坪绿化带的检查井,可采用草坪盖(允许荷载不小于1.5KN)
4.4.3 污水管道检查井井盖上应有"污"字标记,雨水管道检查井井盖上应有"雨"字标记。
4.5井盖承压圈
4.5.1 井盖承压圈的大小应按所受外部荷载的大小进行设计,应符合沉降与强度设计的要求。
4.5.2 承压圈下一般应铺设厚度为300-400mm的基础垫层,垫层每边宽度应大于承压圈外
边缘至少200mm,垫层可采用碎石夹砂垫层。
4.5.3 承压圈浇铸或安装时,与井筒间应预留50-100mm的间隙,以避免承压圈应力直接
作用于井筒上。
4.6配件选用
4.6.1配件选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1大于井筒口径50%的支管接入时,应采用井筒多接头;(图4.6.1-1)
2小于井筒口径50%的支管接入时,可采用马鞍接头;(图4.6.1-2)
(图4.6.1-1井筒多接头) |
(图4.6.1-2马鞍接头) |
3当与检查井连接的管道需要变径时,应采用异径转换接头。(图4.6.1-3)
4当与检查井同方向连接的管道口径不同且为多个时,应采用汇流多接头。(图4.6.1-4)
(图4.6.1-3异径转换接头) |
(图4.6.1-4汇流多接头) |
5力学计算
5.1 回填土下曳力计算
5.1.1 井简覆土深度大于或等于3m时,应进行回填土下曳力计算。
5.1.2检查井设置在无地下水的地段时,回填土下曳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作用于井筒水平土压力应按公式(5.1.2-1)、(5.1.2-2)计算:
Pr1=1.2ps·H1 (5.1.2-1)
Pr2=1.2ps·H2 (5.1.2-2)
式中Pr1―作用于井筒上部回填土水平土压力(kPa);
Pr2―作用于井筒底部回填土水平土压力(kPa);
H1―地面至防护盖座基础底部的高度(m);井盖盖座高度一般取70mm,
盖座基础深度应按本规程表6.6.1和图6.6.1确定;
H2―地面至并筒底部的高度(m);
Ps―回填土的重力密度,一般取l8kN/m;
k―主动土压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tg (45-∮/2) (5.1.2-3)
式中∮―回填土内摩擦角,按表5.1.2-1选用。
表5.1.2-1 回填土内摩擦角
回填土 | 内摩擦角 |
软土 | 5°~10° |
湿陷性黄土 | 10°~15° |
粘性土、粉土 | 15°~25° |
砂土 | 25°~35° |
2回填土与井筒之间的平均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Ta=u×[(Pr1+Pr2)/2] (5.1.2-4)
式中Ta―无水土层中作用于井筒外壁的平均剪应力(kPa);
U―回填土与井筒外壁之间摩擦系数,按表5.1.2-2选用。
表5.1.2-2 回填土与井筒外壁之间摩擦系数
回填土 | u | ||
平壁管 | 波纹管 | ||
软土 | 无地下水 | 0.12 | 0.83 |
有地下水 | 0.065 | 0.2 | |
湿陷性黄土 | 0.16 | 1.0 | |
粘性土、粉士 | 无地下水 | 0.2 | 1.30 |
有地下水 | 0.1 | 0.32 | |
砂土 | 无地下水 | 0.25 | 0.5 |
有地下水 | 0.075 | 0.125 |
注:井筒周围回填中、粗砂后摩擦系数按表中砂土一栏取值。
3回填土下曳力应按下式计算:
Pd=Ta·π·de·Hr(5.1.2-5)
式中Pd―作用于井筒壁的下曳力(kN);
de―井筒外径(m);
Hr―井筒与回填土相接触的高度(m)o
5.1.3检查井设置在有地下水的地段时,回填土下曳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地下水位之上部分的回填土下曳力按本节第5.1.2条公式(5.1.2-1~5.1.2-5)计算;
2地下水位之下部分的回填土下曳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1)作用于地下水位之下部分井筒的水平压力按下式计算:
Pr3 =pw·Hr2 +1.21k(pr -pw)Hr2 (5.1.3-1)
式中Pr3―作用于井筒底部水和土的水平压力(kPa);
pw―水的重力密度,一般取10kN/m;
Hr2―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与井筒接触的高度(m)k―主动土压力系数,
按本节公式(5.1.2-3)计算。
(2)在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与井筒之间平均剪应力按下式计算:
Tb=u×[(Pr1+Pr2)/2] (5.1.3-2)
式中Tb―地下水位之下井筒部位与回填土之间平均剪应力(kPa);
u―地上水位之下检查井井筒与回填土之间摩擦系数;
按本节表5.1.2-2中"有地下水"一栏选用。
3 回填土作用于并简的下曳力按下式计算:
∑Pd= Pd1十Pd2=Ta·π·de·Hr1+Tb·π·de·Hr2(5.1.3-3)
式中∑Pd―作用于井筒的下曳力(kN);
Ta―无水土层中回填土与井筒间的平均剪应力(kPa);
Tb―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与井筒间的平均剪应力(kPa);
Hr1―地下水位之上回填土与井筒接触的高度(m);
Hr2―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与井筒接触的高度(m);
de―井筒外径(m)。
5.2 抗浮计算
5.2.1 在地下水位较高,检查井埋设较深,且井筒为平壁管时,应进行抗浮计算。
5.2.2检查井浮力可按下式计算:
PW=(π/4·deHr2+V)pw(5.2.2)
式中PW―作用于检查井上的浮力(kN)
de―井筒外径(m);
pw―水的重力密度(kN/m);
Hr―地下水位之下回填土与井筒接触的高度(m);
V―井座体积(m)。
5.2.3 检查井抗浮力应由下列部分组成:
1回填土作用于井筒壁的总下曳力,可根据本规程公式(5.1.3-3)计算;
2作用于井座与井筒承口扩径部分的垂直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Ps=π/4(D2_de)Hr·ps(5.2.3-1)
式中Ps―作用于井座承口部分的垂直土压力(kN);
D―井座连接井筒的承口外径(m);
de―井筒外径(m);
ps―土的重力密度(kN/m);
Hr―回填土与井筒接触的高度(m)o
3井筒自重应按下式计算:
W=(L·WL) /100(5.2.3-2)
式中W―井简自重(kN);
WL―单位长度井筒的重量(kg/m);
L―井简长度(m)。
5.2.4 当浮力大于抗浮力(1. lPw≥Pkw)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l应采用双壁波纹管管材的井筒;
2井体与井筒下端四周浇捣混凝土,其混凝土投影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F=[PW-(Pd+W)]/(Hr·ps)(5.2.4)
式中F―抗浮混凝土投影面积( m);
Pw―作用检查井上的浮力(kN);
Pd―作用于井筒上回'填土的下曳力(kN);
W―井筒自重(kN);
Hr―回填土与井筒接触高度(m);
ps―回填土重力密度(kN/m),一般取l8kN/m。
5.3抗拔计算
5.3.1 当塑料排水检查井埋设于季节性冰冻线深度大于等于1.0 m的地区,应进行抗拔计算。
5.3.2冻土胀拔力应按下式计算:
Pb=πde·Ht3·a·Qq(5.3.2)
式中Pb―冻土胀拔力(kN);
de―井筒外径(m);
Hr3―冻土层中回填土与井筒接触高度(m);
a―冻深系数,按表5.3.2-1选用;
Qq―冻土切向应力(kPa),按表5.3.2-2选用。
表5.3.2一l 冻深系数a
冻深hd(m) | ≤2.0 | 2.0≤hd≤3.0 | hd>3.0 |
a | 1.0 | 0.9 | 0.8 |
表5.3.2-2 冻土切向应力Uq(kPa)
弱冻胀 | 冻胀 | 强冻胀 | 特别冻胀 | |
粘性土,粉土 | 19~38 | 38~50 | 50~72 | 72~96 |
砂土,砂砾土 | <6.0 | 13~20 | 26~52 | 60~128 |
5.3.3检查井抗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kb=Tc·π·de·Hr4 (5.3.3-1)
式中Pkb―检查井抗拔力(kN);
Tc―冻土线以下回填土与井筒之间平均剪应力(kPa);
de―检查井井筒外径(m);
Hr4―冻土线之下井筒与回填土接触的高度。
Tc=u·(Pr4+Pr5)(5.3.3-2)
式中u―检查井井筒与回填土之间摩擦系数,按本规程表5.1.2-2选用;
Pr4―冰冻线界面处作用于井筒的水平土压力(kPa);
Pr5―冰冻线界面之下作用于井筒底部水平土压力(kPa)。
Pr4=1.21·k·(pd·hd+Q1) (5.3.3-3)
Pr5 =1.21·k·(pd·hd+Q1·Hr4)(5.3.3-4)
式中k―冰冻线之下回填土主动土压力系数,按本规程公式(5.1.2-3)计算;
Pd―冰土的重力密度,一般取l8kN/m3;
Q1―冻胀法向应力(kPa),可按表5.3.3选用;
hd―冻土层深度(m)。
表5.3.3 冻胀法向应力Q1( kPa)
弱冻胀 | 冻胀 | 强冻胀 | 特别冻胀 | |
粘性土.粉土 | 10~16 | 16~38 | 38~66 | 66~90 |
砂土、砂砾土 | 6~10 | 10~24 | 24~40 | 40~55 |
5.3.4 当冻土胀拔力大于检查井抗拔力(1. lPb≥Pkb)时,应在井筒周围回填不少于100mm的中、粗砂。
6塑料检查井安装
6.1 一般规定
6.1.1 检查井安装应根据图纸设计结合现场情况,按图施工。
6.1.2 检查井的施工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
6.1.3 检查井的运输和贮存应符合以下规定:
1搬运、装卸过程中不得抛、摔;
2不得长时间贮存在室外,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6.2 井坑与基础
6.2.1 井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坑开挖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线应与管沟中管道在同一轴线;
2 井坑边坡应与管沟边坡一致;
3 井坑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土超挖,如基土受到扰动,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根据基土土质采取弥补措施;
4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在雨季施工,应有排水、降低水位的措施;
5 井坑底开挖净尺寸不应小于表中的规定;
井座连接井筒的接口直径 | 井坑开挖最小宽度mm | |
315 450 600 | 600 900 1100 |
井坑净尺寸( mm)
6 有沉泥室雨水检查井井坑应根据选用的规格局部开挖至沉泥室深度;
7 井坑开挖应根据选用的规格,考虑井座主管线偏置因素,偏置端的坑壁应与管沟齐平;
8井坑与管沟开挖后应有安全护绳(栏)等安全警示标志。
6.2.2 检查井基础应根据当地地质勘察资料和回填土下曳力经计算确定,当无资料时,
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 砂土、岩土、砂砾土土质的井坑内铺设100mm中粗砂垫层,见图6.2.2a;
2 软土土质的井坑内铺设150mm厚碎石(砖)或砾石(粒径5~40mm)道渣层,夯实后上层再铺50mm中粗砂垫层,见图6.2.2b;
3 湿陷性黄土土质的井坑内原土夯实后铺垫三七灰土100~150mm垫层,再按本条第1款铺设中粗砂垫层,见图6.2.2c。
图6.2.2 检查井基础
(图6.2.2a) |
(图6.2.2b) |
(图6.2.2c) |
6.3 接管安装
6.3.1应根据建筑小区排水管道总体设计施工图在施工现场对塑料检查井定位。
6.3.2 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从接户管上游段起始安装,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
2 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
3 应先定位井座中心,将井座与下方垫块置于井坑内,调整其管底标高,
然后进行接管安装。
6.3.3 检查井座上如有水流向箭头应与管道水流流向一致。
6.3.4 井座接头与管道连接施工方法应与同类型接头的管道连接的施工方法一致。
6.3.5 井座与汇入管、排出管连接需要变径,采用异径接头时,当汇入管径小于井座
接口管径时,应管顶平接;并座排出管接口大于下游管道时,管道连接应管内底平接。
6.3.6 马鞍接头的安装,应根据井筒尺寸和连接管道的直径采用专用工具在井壁上开孔,
孔洞圆周边缘应平整并不得倒角。
6.3.7 橡胶圈密封的接口,不得遗漏放置胶圈,各种规格的胶圈不得混淆。
6.3.8当整个排水系统实施分项(分段)施工,检验和验收时,对连接下一项管段的接口,
应用管堵作临时封堵。
6.3.9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期间,在管道(含检查井)安装完成(但尚未进行灌水试验)时,
应采取防止井体上浮的技术措施。
6.4 井筒安装
6.4.1 井筒的长度根据标高现场确定。
6.4.2 在成品管材上切割的井筒,切口应平整,且与管轴线垂直。
6.4.3井筒插入井座应保持垂直。
6.4.4 井简插接时,不得使用重锤敲打,应采用专用收紧工具。
6.4.5 井筒安装后,上口应做临时封堵,避免杂物掉入。
6.4.6 井筒安装后,如设计有抗浮要求时,应按设计投影面积,采取在井座和井筒底部
浇捣混凝土等抗浮措施。
6.5 回填
6.5.1 回填应在排水管线(含管道和检查井等)验收合格后进行。
6.5.2 检查井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
6.5.3 回填前应排除基坑、沟槽内积水。
6.5.4 回填前可用砂土袋、钢钎、木支撑将井座、井筒固定。
6.5.S 回填土不得采用淤泥、垃圾和冻土等。
6.5.6 下列情况下应在井筒周围不少于100mm范围内回填中粗砂:
1 在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大于或等于1.0m时,在冰冻层范围内;
2 当设计有规定时。
6.5.7 回填土中不得掺杂石块、砖及其他带有棱角的硬块物体。
6.5.8 回填应采用人工回填,严禁机械回填。
6.5.9 回填时,应分层对称回填,不得使井筒产生位移和倾斜。
6.5.10分层回填时,每层虚铺回填土厚度不应大于300mm。
6.5.11 回填每一层都应用木夯等轻型夯实工具对称夯实,其密实度与管道回填~致。
6.5.12 在道路上的检查井回填至井筒上部时,应根据回填土土质及回填低级承载力
特征值在井筒周围预留井盖基础基坑尺寸。
6.6 井盖安装
6.6.1井盖安装前应精确测量井筒的长度。
6.6.2防护盖座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基础施工前应在井筒外壁套上不小于表6.6.1规定的(h+50mm)长的一段挡圈;
2按图6.6.1和表6.6.1铺设50mm厚碎石垫层,夯实后浇捣C20混凝土。
表6.6.1 防护盖座基础尺寸表(mm)
盖座地基承载力特性值(回填土经压实处理后) | 315防护盖座 | 450防护盖座 | 600防护盖座 | |||||||||
消防车道 | 非消防车道 | 消防车道 | 非消防车道 | 消防车道 | 非消防车道 | |||||||
b1 | h1 | b1 | h1 | b2 | h2 | b2 | h2 | b3 | h3 | b3 | h3 | |
80kPa | 1550 | 500 | 1000 | 380 | 1600 | 420 | 1050 | 340 | 1650 | 360 | 1130 | 300 |
100kPa | 1400 | 420 | 900 | 300 | 1450 | 360 | 1000 | 300 | 1500 | 300 | 1060 | 300 |
120kPa | 1270 | 370 | 830 | 300 | 1340 | 340 | 920 | 300 | 1400 | 300 | 1010 | 270 |
注:1 如防护盖座基础为圆形时,b即为基础外径;
2 基础尺寸内含井筒外径;
3 道路雨水口基础参照表中315防护盖座混凝土基础确定。
h |
7 |
1 |
6 |
5 |
4 |
3 |
2 |
50 |
图6.6.1 防护盖座基础结构示意
1-防护井盖;2-盖座;3-C20细石混凝土4--碎石垫层;5-挡圈;6-井筒;7-道路
6.6.3 检查井盖的承载等级应根据建筑小区道路等级及井简直径选用并安装。
6.6.4安装井盖应按检查井的输送介质性质确定,污水井盖与雨水井盖不得混淆。
6.6.5 有防护盖座的井盖应在混凝土基础浇捣24h终凝后进行安装。
6.6.6 防护盖座的井盖、盖座安装时,应在井筒与盖座内圈之间周围留出均匀的缝隙。
缝隙应用聚氨酯胶泥嵌实。
6.6.7 防护盖座的井盖、盖座安装后,应在盖座周围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
7质量检验与验收
7.1 产品质量检验
7.1.1 检查井的井座、井筒、配件、井盖及密封材料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并均有产品合格证书。
7.1.2 检查井的规格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施工图的要求,并根据检查井的编号核实无误。
7.1.3 检查井组成的各部件不得因运输而造成破裂、损坏等明显缺陷。
7.2 工序质量检验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测范围 | 检测点数 | 检测方法 | |
井坑标高 | ±10mm | 井位中心 | 每井2点 | 水准仪测量 | |
基础标高 | 0+15mm | 井位中心 | 每井2点 | 水准仪测量 | |
井位中心 | 0+20mm | 井位中心 | 每井1点 | 经纬仪测量 | |
接管标高 | 0+15mm | 接口 | 接口1点 | 水准仪测量 | |
井筒上口标高 | ±10mm | 井口 | 井口1点 | 水准仪测量 | |
接口密封性 | 不渗不漏 | 接口 | 周围一圈 | 反光镜目测 | |
回填材料密度 | 井坑回填密度与管道管沟回填密度一致 | 每井4点 | 钢筋自由落体插入法 | ||
井盖标高 | 与路面一致 | 每井1点 | 水准仪测量 | ||
井坑宽度 | 不得小于设计规定 | 井坑 | 2 | 直尺丈量 | |
基础两侧宽度 | 0+10mm | 基础部位 | 2 | 直尺丈量 | |
基础厚度 | 0+10mm | 基础部位 | 1 | 直尺丈量 | |
井筒管垂直度 | ±0.5度 | 井筒 | 井周壁4点 | 水准仪测量 |
7.2.1 闭水试验:
1 闭水试验应在管道、检查井安装检验合格后进行;
2.闭水试验应在检查井未接管道或无需测试管道的接口均进行封闭后进行;
3 闭水试验的试验水头应按埋地塑料管道工程的闭水试验方法执行。
7.3 竣工验收
7.3.1 检查井与管道工程竣工后必须经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7.3.2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文件:
1 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2检查井座、管材、密封材料、井盖等其他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和检测记录;
3 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相关资料;
4 工序、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或工程质量评定表;
5 管道系统闭水试验记录;
6 工程返工记录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7.3.3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将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文件立卷归档。
8 维护、保养
8.0.1 管道清通宜采用专用疏通机械实施水力清通。
8.0.2 雨水检查井内积泥、砂清理,宜采用机械吸泥工具实施清理。如采用人工清理时,
应采用专用清挖工具。
8.0.3 检查管道积泥情况,不得下井探测,应采用检查镜目测。
8.0.4 在实施维护、保养时,在检查井周围应有醒目警示用围栏(绳)。
8.0.5 实施维护保养后,应按原状及时盖好井盖,污水管道检查井还应盖好内盖。
8.0.6 检查井盖受外部原因而损坏或遗失,应按原种类规格及时更换和弥补。
附录A 塑料排水检查井井座规格表
附录 B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明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2)表明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说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非必须按所指定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附录 C 应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 233
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 211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6 《埋地用聚乙烯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472.2-2004
7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 《埋地排水用聚氯乙烯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9477.3-2009
9 《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JC 889
10 《铸铁检查井》CJ/T 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