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东便门外曾有一座明代三孔石桥,桥洞为拱形,桥墩为尖形,以利分水。在四个桥墩的侧壁有垂立的石槽,可以在石槽间插入木方子挡水。这就是通惠河上的闸,此闸名"大通闸",俗称"头闸"。
《读史方舆纪要》载:"大通河,在( 顺天) 府城东南。《元史》:'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言水利,欲导昌平白浮村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引一亩泉、玉泉诸水,经八泊,至西水门入都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共一百六十四里有奇。每十里置一闸,以时蓄。从之。二十九年,开大通河。明年成,亦曰通惠河。自是都民免陆之劳,公私称便。'欧阳玄曰:'通惠河首导昌平、白浮之水,次循太行西山之麓,会诸山之流,为七里泊。东流入都城西水门,汇积水潭,又东傍宫墙环大内之左,合金水河东折而南,出都城南水门。经大通桥,东流至通州城西北永通桥,又东会入白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