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墩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或中门的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四合院的门是将门槛镶入门枕石的沟槽中,再将门框镶嵌于门槛中,门框、门楣相
连接,与门墩、门槛牢牢地吻合在一起。只要其中某一部分不损害的话,门是不会从外面倒塌的。门扇上达旋转轴,下部插入门枕石门内侧部分凿出的孔洞中,上部用一个叫“伏兔”(或者叫“鸡栖木”、“连楹”)的装置固定在门楣的内侧,通过这个装置,一扇厚重的门扇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能轻而易举的开启了。
门墩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
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开始使用了。或许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才成了现在见到的门墩了吧。在门枕石的外侧雕刻饰物,似乎很早以前就有了。例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北魏文成帝(公元452~465年在位)皇后陵墓的石券门。这个门的门枕石外侧就做成了虎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