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燕泥地板​微碳化地板

2018/06/19144 作者:佚名
导读: 碳(炭)化地板是指经过高温炭化处理的地板,通过温度使得木材吸水功能组织纤维重组和破坏木地板营养成分,使得地板拥有更加稳定的物理特性和较好的防腐防虫功能。微碳(炭)化地板,是苏州燕泥地板研发小组,在消费市场和消费心理方面做大量研究基础上,秉承"消费主导研发"这一金钥匙经过4年潜心研制而成的环保健康稳定抗地热的地板。苏州燕泥地板创新性的开发出微炭化技术,并成功运用到产品之中,燕泥微碳化地板随之出

碳(炭)化地板是指经过高温炭化处理的地板,通过温度使得木材吸水功能组织纤维重组和破坏木地板营养成分,使得地板拥有更加稳定的物理特性和较好的防腐防虫功能。

微碳(炭)化地板,是苏州燕泥地板研发小组,在消费市场和消费心理方面做大量研究基础上,秉承"消费主导研发"这一金钥匙经过4年潜心研制而成的环保健康稳定抗地热的地板。苏州燕泥地板创新性的开发出微炭化技术,并成功运用到产品之中,燕泥微碳化地板随之出炉。自燕泥地板推出碳化系列产品以来,燕泥微碳化地板以其"环保E0级,抗地热,自然色"等一系列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一直好评。

燕泥微碳(炭)化地板独特工艺:

微波及红外线技术

通过微波及红外线等物理技术对地板进行干燥和厌氧处理,完全杀死原材料内的蛀虫及虫卵,杜绝地板虫害。

精准温度控制技术

使用全电脑数码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木材各部分的温度后及时进行自动调节,保证了碳化温度的精准控制。

无氧热工艺

经独特的无氧热工艺,地板表面形成独特的复古风格,色泽随地板特性不同而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光泽,无法模仿。

燕泥微碳(炭)化地板二代是在无氧的情况下经过470°高温进行碳化处理,并没有完全改变木材的本有特性,承重效果相比一般碳化地板要好,使用寿命也要长很多。又因为燕泥独有的氧热工艺使得燕泥的微碳化地板的花色更加鲜明,不似普通碳化地板般呆板。普通碳化地板只经过200°左右碳化处理,而燕泥微碳化地板则经历470°的高温,所以稳定性更好,更加能够抗地热。燕泥微碳化地板在无氧情况下进行微碳化,使得地板表面形成一定的活性炭,有利于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

21世纪是个环保健康绿色的时代。传统地板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地板才是21世纪最畅销的品牌地板。

什么是未来的畅销产品

1、 未来的市场一定是一个重视"环保"的市场,"三鹿奶粉"、"瘦肉精"、"苏丹红"、 "毒地板"无不触动人们的神经,买到放心的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渴望。

2、 未来的市场一定是一个重视"地热"的市场,因为"地热"干净、卫生、方便、实用,并且由北向南一路推进。目前包括江、浙、沪地区已经有大量的用户开始使用,东北、西北已经基本没人用纯实木地板了。

3、 未来的市场一定是一个重视"风格个性化"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欧式、美式、简欧、中式、新中式等个性化装饰都比比皆是。包括服装个性化、头型个性化、建筑个性化,地板也一定会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产品一定是未来畅销的产品。

"微炭化地板"是否具备以上特质

1、 环保:微炭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高温过程,而甲醛的挥发温度是30°,那么微炭化过程也是一个甲醛挥发的过程,经吉林省林科院检测,"燕泥微碳化地板"甲醛释放量符合E0级标准要求。并且 "燕泥微炭化地板"所采用的无氧碳化技术可以产生一定活性炭,炭是可以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的,广泛用于防毒面具、水过滤器等方面,所以不用相关部门检测消费者就可以鉴定其环保性能。

2、 抗地热:地热的温度一般为小于70°,而采用470°高温碳化,如果地板有漏胶或有暗裂的就会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并销毁掉,并且经历470°高温没有变形的板子在70°时,自然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 个性化:你一眼就能看到微炭化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且燕泥微碳化独有的专利技术可以让炭化更加与众不同。

所以"燕泥微炭化地板"具备未来畅销品的特质,一定是未来的畅销品。

为什么可以在地板市场中立稳脚

品牌在市场上立足、生存靠两条:

1、 产品的战略

产品战略,燕泥占据"微碳化地板第一品牌"的高地。现在打开网站搜索"炭化地板"我们是排名第一的,并且我们一直要深挖产品优势,让我们在市场上一提到"炭化地板"就想到"燕泥",这就是产品战略。

2、 营销战略

酒好也怕巷子深,好产品必须要有好的营销 。"燕泥"取燕子衔泥之意,人们买地板回家装修不也和燕子衔泥一样吗?首先是产品,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是地板市场的必然趋势,立足炭化产品,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统一品牌形象,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是我们的营销思想。

随着市场对"微碳化地板"的认可,我们"燕泥地板"就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愿有识之士同我们一起共同打造燕泥品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