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太师椅珍品

2018/06/1993 作者:佚名
导读: 概述 清代扶手椅中凡形体较大、庄重而华贵的都可称"太师椅",其形式特征、装饰意匠在清式家具中成为突出的典型,故常作为清代扶手椅的代表。 钩云纹卷书搭脑太师椅 椅面64厘米×50厘米,通高102厘米。椅子背板搭脑高出靠背的形式,在宋代名人绘画中已能看到,只是搭脑后弯而未成为卷书式。在明代家具中,这种形式在宝座上也有实例。直至清代,椅子背板做成如此式

概述

清代扶手椅中凡形体较大、庄重而华贵的都可称"太师椅",其形式特征、装饰意匠在清式家具中成为突出的典型,故常作为清代扶手椅的代表。

钩云纹卷书搭脑太师椅

椅面64厘米×50厘米,通高102厘米。

椅子背板搭脑高出靠背的形式,在宋代名人绘画中已能看到,只是搭脑后弯而未成为卷书式。在明代家具中,这种形式在宝座上也有实例。直至清代,椅子背板做成如此式样的不属少见,但主要是太师椅、屏背椅一类的椅子,且多程式化。此椅背板与卷书状搭脑一木连做,靠背板上部正中铲地浮雕"云、蝠、结、磬"的寓意花纹。扶手和靠背均作对云钩, 兜结交角圆和,造法比较利落。该椅制作时代不会早于嘉庆年间,是清代太师椅比较普遍的式样。

钩云纹嵌黄杨木卷书搭脑太师椅

椅面63厘米×50.7厘米,通高103厘米。

此椅与前例形式基本相同,但束腰镂炮仗洞起阳线嵌黄杨木条,正面和左右牙板与椅腿交接处也饰黄杨木曲尺式角牙。卷书搭脑靠背板上、中隔堂嵌花卉纹样,下隔堂镶黄杨木挖云纹亮脚。这类太师椅大多为清代中晚期的制品。

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

椅面67厘米×51.3厘米,通高93厘米。

此椅构造的特点表现为搭脑两端下弯,端头雕云头如意。靠背板三隔堂,上、中装大理石,下挖花饰亮脚,背板两边兜接成对称的凹形,扶手作云钩。椅面大理石板心,框档均起圆角。工艺精美,造型简洁,也是清代中期以后太师椅的一种常见形式。

浮雕龙纹太师椅

椅面59.5厘米×47.7厘米,通高102厘米。

这种也可称之为三屏风式的屏背椅,是清代太师椅中常见的形式之一。该椅椅背屏框内屏板雕满繁复精细的云龙纹,刀法娴熟,纹样严密;椅座下身腿足间设券口牙子,平雕拐子龙纹,左右对称,与椅背上下呼应,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绚丽华美的情趣。

透雕荷花太师椅

椅面63.5厘米×49.5厘米,通高109厘米。

此椅用料硕大,雕刻生动,椅背圆雕莲花、荷叶、莲藕,合在一个圆形之内,下为流水波浪纹,形象写实,与方方正正的椅座造成一种对比反差的装饰效果。椅座前沿牙板浮雕缠枝纹,足部雕刻兽首纹。做工精细,工艺讲究,唯有摆放在大厅内,才能体现其富丽堂皇,光彩炫目,否则只能是华而不实的累赘。这类太师椅的制作年代较晚。

雕灵芝独座

椅面66.6厘米×48.8厘米,通高108厘米。此椅在北方统称"太师椅",江南地区则叫"独座"。椅背搭脑卷云纹作外形,内雕云头灵芝纹,中心圆景镶大理石,圆框下装对称云头灵芝。椅盘前梃、束腰、牙板和踏脚档皆内凹呈马鞍式,牙板高浮雕"双龙戏珠",脚柱收腿式,脚头雕大小卷珠,组合形似兽面。整体用料粗硕,造型稳重。这类独座可能形成于同治年间,以后一直兴盛不衰,常与天然几、供桌、方桌、茶几等家具组合成套,采用对称形式陈设于大厅之内,给人以气氛强烈、庄严大方的感受。

十二生肖红木镶玉太师椅

2005年7月28日上午,价值108万元的红木镶玉太师椅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太师椅全套由代表十二生肖的12把椅子和6个茶几组成,具有浓郁的清代宫廷乾隆时期家具的风格。这是故宫首次收藏现代家具。

该套家具呈黑紫色,表面非常光洁,上面的雕花细腻讲究。在每一张椅子的正面靠背上,都镶有一块由十二生肖图案构成的玉石图画,12把椅子分别镶嵌了龙、马等白玉图案。

清柞榛木嵌黄杨太师椅

清代嵌黄杨木雕柞榛太师椅高97厘米,宽63厘米,深49厘米。藤面,搭脑中间细线阳雕"寿"字,周边为如意纹,两端镂空浮雕蝙蝠。背板分三段:上段嵌黄杨木浮雕暗八仙,中段高浮雕博古,下段亮脚嵌黄杨木镂空雕灵芝杂宝。三边围子为龙纹拐子,两边扶手的拐子之间为黄杨木圆形卡子,镂空透雕戏剧人物,每边扶手两面内容均不一样,即一张椅子为四面工手,座垫束腰下牙板包脚,牙板上刻有浮雕卷草纹,环绕三面。正面两腿左右上角为黄杨镂空插角,脚线起回纹,这张太师椅做工精到,极具艺术价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