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G称为电缆线路的一次传输参数:这些参数与传输电磁波的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而与电缆的材料结构及电流的频率有关:
1.1有效电阻.
有效电阻就是当交流流过对称回路时的电阻,包括直流电阻和由通过交流而引起的附加电阻.
R有=R直+R交
R交=R邻+R集+R金
λ----总的绞入系数
ρ----导电线芯的电阻率 欧姆*平方毫米/米
l------电缆长度 米
s------导电线芯的截面积 平方毫米
d-----导电线芯的直径 毫米
a-----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 毫米
K------为涡流系数
u------为磁导率
σ----为电导率
有关 H(X) F(X) G(X) K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0页
1.2对称电缆的电感
当回路通以交流电后,则在回路的导电线芯中和回路周围产生磁通 ,在导电线芯内的称为内磁通,在导电线芯外的称为外磁通.而电感为磁通 与引起磁通的电流之比,所以相应于内磁通与外磁通有内电感L内与外电感L外,总电感为 L=L内+L外.当对称电路有屏蔽层时,对称电缆屏蔽回路,除了有电感L内与电感 L外,还有屏蔽体给传输回路带来的附加电感.
1.2.1.无屏蔽:
(H/Km)
λ----总的绞入系数
d-----导电线芯的直径 毫米
a-----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 毫米
K------为涡流系数
u------为磁导率
σ----为电导率
有关 Q(X)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4页
1.2.2.有屏蔽:
(H/Km)
λ----总的绞入系数
d-----导电线芯的直径 毫米
a-----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 毫米
K------为涡流系数
u------为磁导率
σ----为电导率
有关 Q(X)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4页 .
1.3对称电缆的电容
电缆回的电容与一般电容器的电容相似.两根导电线芯相当于两个电极,导电线
芯间的绝缘相当于电容器极板间的介质.
当回路两导电线芯带有等量异性电荷时,此电荷的电量Q与两导电线芯间的电位差U之比,为该回路的电容,即C=U/Q.
对称电缆回路的电容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电缆中往往包括很多线对,而且外面又有屏蔽层或金属套,所有任何相邻的线芯间或线芯与屏蔽层.金属套都会有电容的存在.回路间的电容指各部分之和.
对称电缆回路的电容有两种: 工作电容和部分电容.一次传输参数中的电容指工作电容(工作电容为部分电容所组成).
无屏蔽对称电缆(UTP)的电容可按下式计算﹕
F/m
适用于两导体相互平行,并且周围无其它线对的理想情况.
a-两导体的中心距(mm)
d-中心导体的直径(mm)
εe-绝缘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
对于多对结构的对称电缆,应考虑线对绞合的影响以及邻近线对等因素,其电容计算公式为﹕
F/m
λ----绞合系数
φ----校正系数,考虑邻近线对或线对屏蔽层对于电容的影响.
校正系数φ与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屏蔽对绞组
无屏蔽对绞组
a-------对称电缆导体的中心距
DS----屏蔽层内径(mm)
d2-----对绞后的外径(mm)
d1-----绝缘芯线的外径(mm)
1.4.对称电缆的绝缘电导.
绝缘电导G这个参数说明电线电缆芯绝缘层的质量和电磁能在线芯绝缘中的损耗情况.绝缘电缆是由绝缘介质的特性决定的,也就是由绝缘介质的体积绝缘电阻系数 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来决定的.绝缘电导G是由直流绝缘电导G0和交流电导G~组合的.计算公式如下:
G=G0+G~
G~=ω*Ctg(δ)
G0------直流损耗
G~------交流损耗
ω------电流频率
C-------工作电容
tg(δ)---介质损耗角正切
传输参数
二次传输参数是用以表征传输线的特性的参数,它包括特性阻抗ZC,衰减常数α,及相移常数.
2.1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是电磁波沿均匀电缆线路传播而没有反射时所遇到的阻抗,其值仅与线路的一次传输参数和电流的频率有关,而与线路的长度无关,也与传输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及负载阻抗无关:
无屏蔽对称电缆(UTP)﹕
欧
欧
屏蔽对称电缆(STP)﹕
欧
欧
当对称电缆的中心导体是绞线结构,屏蔽为编织时,公式为﹕ 欧
K3为编织影响的经验修正系数,取值为0.98~0.99
K1为导体修正系数,导体结构修正系数K!与导体根数之间的关系:
绞线内导体的导线根数 N 1 3 7 12 19
内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 K1 1.000 0.871 0.939 0.957 0.970
绞线内导体的导线根数 N 27 37 50 70 90
内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 K1 0.976 0.980 0.983 0.986 0.988
2.2衰减 :
衰减是射频电缆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反映了电磁能量沿电缆传输时损耗的大小.电缆的衰减表示电缆在行波状态下工作时传输功率或电压的损耗程度.
对称电缆在射频下的衰减可按高频简化公式如下计算:
2.2.1.无屏蔽对称电缆:
2.2.2.有屏蔽对称电缆:
f-----频率
de---绞合导体的电气等效直径
d----绞合导体外径
Ds--屏蔽内径
a-----对称电缆导体的中心距
εe--绝缘的等效介电常数
tg(δ)---绝缘的等效介质损耗角正切
Kp1-----导体的射频电阻系数 见射频电缆结构设计中表4.5
Kp2-----屏蔽的射频电阻系数 见射频电缆结构设计中表4.5
Ks-------绞线导体的电阻系数 1.25
KB------编织屏蔽的电阻系数 2.0
K3------编织对阻抗影响的系数 0.98~0.99
参数计算
同轴电缆的一个回路是同轴对,它是对地不对称的.在金属圆管(称为外导体)内配置另一圆形导体(称为内导体),用绝缘介质使两者相互绝缘并保持轴心重合,这样所构成的线对称同轴对。同轴电缆可用于开通多路栽波通信或传输电视节目,也可用同轴电缆传输高数码的数据信息(如UL2919屏幕线)
传输参数
同轴电缆的一次传输参数主要随电流的频率及电缆结构尺寸D/d变化而变化.
(1).有效电阻,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内外导体直径比没直接的关系.
(2).电感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内外导体直径比增大而增大.
(3).电容与频率无关,随直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4).电导与频率基本上成正比,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1.有效电阻:
同轴电缆的有效电阻包括内导体的有效电阻及外导体的有效电阻,当内外导体都是铜导体时,总的有效电阻为:
(欧姆/公里)
1.2有效电感:
同轴回路的电感由内.外导体的内电感和内外导体之间的外电感组成,当内外导体都是铜时,回路的电感为:
(亨/公里)
1.3同轴电缆电容﹕
同于同轴电缆无外部电场,所以同轴对的工作电容就等于同轴对内外导体间的部分电容,电容计算可按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来计算:
Dw-外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理想外导体Dw=0,非理想外导体Dw=编织外导体中的单线直径)
K1-内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
D1-同轴线外导体内径(mm)
1.4绝缘电导:
同轴对的绝缘导体G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由绝缘介质极化作用引起的交流电导G~,另一个部分是由于绝缘不完善而引起的直流电导G0:
G=G0+G~
G~=ωCtg(δ)
G0------直流损耗
G~------交流损耗
ω------电流频率
C-------工作电容
tg(δ)---介质损耗角正切
二次
二次传输参数是用以表征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它包括特性阻抗ZC,衰减常数α,及相移常数.
2.1.同轴电缆特性阻抗﹕
2.1.1.对于斜包,铝箔纵包可近似看作是理想外导体,计算如下:
2.1.2.编织外导体,绞线内导体计算如下:
D---外导体外径
d----内导体外径
Dw---编织导体直径
K1----导体结构修正系数
2.2同轴电缆衰减的计算公式:
αR-导体电阻损耗引起的衰减分量,导体衰减(电阻衰减)
当内外导体都为圆柱形导体时:
db/km
当内导体是绞线,外导体是编织时:
db/km
D.d----外导体内径.内导体外径
K1-----导体结构修正系数
ε-----绝缘介电常数
KS-----绞线引起射苹电缆电阻增大的系数,KS=1.25
KB-----编织引起射苹电缆电阻增大的系数
Dw----编织外导体中的单线直径
KP1,KP2-分别表示内,外导体与标准软铜不同时引起射频电阻增大或减小的系数.
编织系数KB还可用如下计算方法求出:
m----为编织的锭数
n-----为每锭编织线中的导线根数
β-----为编织角(编织导线的方向与电缆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αG----介质损耗而引起的衰减分量,称为介质衰减(电导衰减)
tgσe----等效介质损耗角正切
εe-------等效介电常数
2.3延时﹕
延时是指信号沿电缆传输时,其单位长度上的延迟时间.
同轴电缆的延时与电缆尺寸无关,仅仅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秒/米
V-----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εe----等效介电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