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7年,当时有人提出,半导体的电子带隙有着与光学类似的周期性介质结构。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是光子晶体在光纤技术中的应用。它涉及的主要议题是高折射率光纤的周期性微结构(它们通常由以二氧化硅为背景材料的空气孔组成)。这种被谈论着的光纤通常称之为光子晶体光纤(PCFs),这种新型光波导可方便地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第一种光纤具有高折射率芯层(一般是固体硅),并被二维光子晶体包层所包围的结构。这些光纤有类似于常规光纤的性质,其工作原理是由内部全反射(TIR)形成波导;相比于传统的折射率传导,光子晶体包层的有效折射率允许芯层有更高的折射率。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些我们所谓的内部全反射光子晶体光纤(TIR-PCFs) ,实际上完全不依赖于光子带隙( PBG )效应。与TIR-PCFs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光纤,其光子晶体包层显示的是光子带隙效应,它利用这种效应把光束控制在芯层内。这些光纤(PBG-PCFs)表现出可观的性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力控制和引导光束在具有比包层折射率低的芯层内传播。相比而言,内部全反射光子晶体光纤(TIR-PCFs)首先是被制造出来的,而真正的光子带隙传导光纤(PBG-PCFs)只是在近期才得到实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