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导体电阻率及计算 物体电阻计算公式:R=ρL/S,其中,L为物体长度,S为物体的横截面积,比例系数ρ叫做物体的电阻系数或是电阻率,它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物体在20℃时所具有的电阻值。
R=1/G, 其中G为物体电导,导体的电阻越小,电导就越大,数值上等于电阻的倒数。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符号s。
常见导体的电阻率
材料 20℃时的电阻率 (µΩ· m)
银 0.016
铜 0.0172
金 0.022
铝 0.029
锌 0.059
铁 0.0978
铅 0.206
汞 0.958
碳 25
康铜(54%铜,46%镍) 0.50
锰铜(86%铜,12%锰,2%镍) 0.43
人的洗手间(干) 1000~5000
人的洗手间(湿) 200~800
照明灯泡 (工作) 100~2000
国家标准电阻标称值系列
E24(误差±5%):1.0,1.1,1.2,1.3,1.5,1.6,1.8,2.0,2.2,2.4,2.7,3.0,3.3,3.6,3.9,4.3,4.7,5.1,5.6,6.2,6.8,7.5,8.2,9.1
E12(误差±10%):1.0,1.2,1.5,1.8,2.2,3.0,3.9,4.7,5.6,6.8,8.2
E6(误差±20%):1.0,1.5,2.2,3.3,4.7,6.8
标称额定功率:
线绕电阻系列:3W,4W,8W,10W,16W,25W,40W,50W,75W,100W,150W,250W,500W
非线绕电阻系列:0.05W,0.125W,0.25W,0.5W,1W,2W,5W
英语解释:
Resistance means the inhibition from conductor to current. The symbol of resistance is (R) and the unit of resistance is (Ω).
电阻计算公式:R=U/I=U方/P
接地电流:在大地或在接地极中流过的电流。
接地导体:指构成地的导体,该导体将设备、电气器件、布线系统、或其他导体(通常指中性线)与接地极连接。
接地极:构成地的一种导体。
接地连接:用来构成地的连接,系由接地导体、接地极和围绕接地极的大地(土壤)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组成。
接地网:由埋在地中的互相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一组接地极,用以为电气设备和金属结构提供共同地。
接地系统:在规定区域内由所有互相连接的多个接地连接组成的系统。
接地极地电阻:接地极与电位为零的远方接地极之间的欧姆律电阻。(注:所谓远方是指一段距离,在此距离下,两个接地极互阻基本为零。)
接地极互阻:指以欧姆为单位表示的,一个接地极1A直流电流变量在另一接地极产生的电压变量。
电位:指某点与被认为具有零电位的某等电位面(通常是远方地表面)间的电位差。
接触电压:接地的金属结构和地面上相隔一定距离处一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通常等于最大的水平伸臂距离,约为1m。
跨步电压:地面一步距离的两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取最大电位梯度方向上1m的长度。(注:当工作人员站立在大地或某物之上,而有电流流过该大地或该物时,此电位差可能是危险的,在故障状态时尤其如此)
(架空线防雷保护用)接地极:指一个导体或一组导体,装设在输电线路下方,位于地面或地面上方,但绝大多数在地下,并与铁塔或电杆基础相连。
土壤电阻率:是指一个单位立方体的对立面之间的电阻,通常以Ω·m或Ω·cm为单位。
根据部颁标准(SJ-73)规定,电阻器、电位器的命名由下列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称);第二部分:(材料);第三部分(分类特征);第四部分(序号)。它们的型号及意义见下表。
并联等效电阻
电阻相并联的电路,两端外加电压,总电流为I,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I2....In。
根据KCL规律,I=I1+I2+....+In=U/R ,还有一个R=(R1*R2)/(R1+R2)上乘下加,只适用于2个电阻并联。
R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称为并联等效电阻。
等效电阻
电阻相串联的电路,两端外加电压,各电阻上流过同一电流。
根据KVL规律,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就称为串联等效电阻。
电路计算中,需把握电流相等这一原则。
电阻计算的公式:
串联:R=R1+R2+R3+......+Rn
并联:1/R=1/R1+1/R2+.....+1/Rn
定义式:R=U/I
决定式:R=ρL/S
生产电阻的厂家
台系:walsin,toyo............
日系:koa, ROH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