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浆过程是纸浆纤维通过两个作相对运动的机械元件(如盘磨机的两个磨盘)的微小间隙时,机械元件表面的齿纹对纤维的直接作用,以及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内摩擦作用,结果使纤维束分解、浆团纸片碎解以及单根纤维横断、纵裂、分丝、帚化直至细纤维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上这些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不过,由于打浆浓度、打浆元件相对运动速度、打浆元件磨片齿型的布置和磨盘间隙等因素不同,以上这些作用的大小、强弱也不同,打浆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不同浓度纸浆纤维,通过磨盘齿纹间隙时,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在3% 一4%低浓度下打浆,主要依靠齿纹对纤维的直接作用,才能使纤维分丝、帚化、细纤维化,但同时纤维也必然受到较多的切断。而在6% ~15%中浓度下打浆,主要依赖于纸浆纤维的内部摩擦使纤维分丝、帚化、细纤维化,齿纹的直接作用退为第二位,纤维少切断或避免切断。这种中浓打浆机理称之为"内摩擦效应"。
中浓磨片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内摩擦效应"理论,要实现纤维内摩擦效应,浆料的浓度≥6% ,与低浓3% 一4% 的浆料相比,浆料的粘性增加,流动性较差,所以,与低浓磨片不同,设计中浓磨片要解决浆料在磨区中的流动问题,要在磨片的梯度、齿的倾角、槽宽及槽深等磨片结构上加以考虑,在满足打浆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大浆料在磨区的通过量。
其次,根据"内摩擦效应"理论,中浓打浆主要依赖于纸浆纤维之间的摩擦,来实现纤维的分丝、帚化、细纤维化等打浆作用,齿纹对纤维的直接作用减弱,因此,中浓磨片的结构上要促进中浓打浆纤维之间的摩擦,使中浓打浆的作用充分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选择适当的齿倾角和适当的磨面面积是必要的。
再者,中浓打浆由于浓度增高,浆层增厚,容易造成内摩擦作用在整个浆层上不匀,造成打浆质量不匀,所以,中浓磨片的设计要确保通过磨区的浆料都受到同等的打浆作用,适当延长浆料在磨区的停留时间,要解决上述问题,要对磨片的分区、挡坝的设置等结构上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