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于1990年8月开工,1994年9月建成发电。在1994年10月库水位达218m时,渗流量突然增加到260L/s,以后库水位有所变化,最高曾达到223.46m。1998年2月经潜水员检查发现,180m高程的面板上有一水平裂缝,延伸长度横贯11块面板,在此以后3年又延伸3块面板,裂缝最大宽度15mm,渗漏量一般不大,而在库水位达到220m时明显增大。裂缝原因是下游堆石区模量比上游砂砾区小得多,而导致面板的弯曲应力所引起,现变形已趋稳定,裂缝不再发展,不影响坝的安全,故只在缝面用海普龙膜包裹的粉煤灰做封闭处理。
用2条不衬砌隧洞导流,直径16m,城门洞式断面,每条长约1000m,位于左岸,设计导流流量6700立方米/秒(相当于50年一遇洪水)。上游围堰堰顶高程为118m,堰高55m,体积为100万立方米。下游围堰堰顶高程为82m,高19m,体积为30万立方米,其中下游围堰是大坝的组成部分。在右岸紧靠上游围堰处还建了1条带有自溃坝的泄槽,其过水容量为800立方米/秒。
1990年8月~1991年7月进行趾板开挖及其施工至高程100m,并相应地将上游坝壳的所有材料填筑至同样高程。在高程100m处预留一施工平台,用于面板施工。在此平台后,以冲积材料和块石填筑,使坝体上升至高程140m,以抵御350年一遇的洪水。
1991年8月~1992年3月,大坝上游区填筑至180m高程,同时铺筑下游区材料,并直接利用建筑物的开挖料铺筑。
1992年4月~1992年7月进行高程140m~180m的面板施工,堆石坝下游区填筑至相同的高度。
1992年8月~1993年4月完成高程180m~230m的块石及冲积材料的填筑。
1993年4月~1993年12月进行高程180m~230m的面板施工,防浪墙的施工以及铺筑坝顶材料。
大坝混凝土面板施工,起始采用安装于钢轨上的临时模板浇筑,通过Schwing泵直接浇到钢筋表面,侧模由木料组成,直接锚固于坝坡之上。滑模由顶推力为12t的液压千斤顶操纵沿侧轨移动,平均移动速度为2m/h,最大移动速度可达6m/h。面板浇筑的混凝土由高程为100、180、230m的施工平台供应,并用钢供料溜槽输送到模板处。
面板施工使用ROSS STD100型混凝土拌和楼,10辆6立方米的拌和车,3座容量2.5立方米的贮存仓和供料溜槽等。
堆石坝砂砾石料直接从取料场开采,用30t Kenworth卡车运至坝址处。块石材料来自引水建筑物和溢洪道的开挖,采用Ferex90C装载机以及OQKRH30液压铲装载,然后用44t的Terex3307越野卡车及50t的CAT773卡车和EuclidR50卡车运输。采石量为30万立方米/月。压实程序为各种填筑料一般用160kN光滑式振动碾碾压4次。面板用130kN平板压土机碾压或者用40kN光滑式振动碾压6次。
地下厂房分7层开挖,中央部分(宽9m、高9m)用钻爆法开挖,开挖20m后再开挖两边部分(宽7.5m)。第一层开挖完以后,按全宽台阶式开挖其余各层,每层3m。厂房总开挖方量为11万立方米。
经过试验,天然冲积砂砾料的最小渗透系数为2×10-3cm/s,属自由排水材料的下限,且砂砾石中细料(粒径小于0.074mm)含量少于2%,坝体内T区和3C区堆石也均是透水的,故在坝基和坝体内不设竖向和水平排水层。大坝填筑分5期进行。各种填筑料一般用160kN振动平碾碾压。
导流标准采用47年实测最大洪水,洪峰流量6700立方米/秒,上游围堰高55m,2条16m直径的不衬砌导流洞。为考虑超标准洪水,在右岸紧靠上游围堰处设一带有自溃堤的明渠,以备遇大洪水时向基坑预先冲水,减小过流的冲刷。实际上,截流后遇到2次超标准洪水,最大一次达10800立方米/秒,水位高出堰顶5.6m,但未超过施工中的坝顶高程,仅造成上游坡面的局部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