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红水河斜拉桥施工

2018/06/1975 作者:佚名
导读: 柳州铁路局负责全桥施工。铁科院参加3孔斜拉桥施工。1977年11月开工,1978年4月,全桥墩台施工完成。1979年6月22日开始斜拉桥施工。主梁的边跨在膺架上灌注混凝土,分5个梁段,长度分别为11.7、15、1、17.2、9.1米。主梁的中跨利用悬臂挂篮分为23个梁段施工,除中间合拢的第17梁段为1.4米外,其余各梁段均为4米。挂篮主桁梁用万能杆件组拼,自重105吨。分南北两个施工面,基地

柳州铁路局负责全桥施工。铁科院参加3孔斜拉桥施工。1977年11月开工,1978年4月,

全桥墩台施工完成。

1979年6月22日开始斜拉桥施工。主梁的边跨在膺架上灌注混凝土,分5个梁段,长度分

别为11.7、15、1、17.2、9.1米。主梁的中跨利用悬臂挂篮分为23个梁段施工,除中间合拢

的第17梁段为1.4米外,其余各梁段均为4米。挂篮主桁梁用万能杆件组拼,自重105吨。分

南北两个施工面,基地设在北岸。采取先北后南顺序,错开一个梁段,两岸对称施工,最后

合拢。1980年8月30日主梁混凝土全部灌注完成,每段灌筑周期,一般梁段平均10天,最短8

天,有横梁牛腿梁段14-15天。

索塔在塔位已完成的梁顶面上,以拼装万能杆件的钢塔架作脚手架,分8节灌注。

斜缆在北岸基地防护工棚内一次做好,再整束运到桥上用天线吊起安装。

1980年11月,在用130吨架桥机拆换施工用便梁的同时,由北向南架设边跨T型预应力简

支梁,从而完成全桥的主体工程。

修建过程中,先后做了整体静载模型、节点构造模型、斜缆锚固疲劳、盆式橡胶支座、

高强泵送混凝土、悬浇吊篮加载、斜缆防护、ID-100型千斤顶张拉工艺等一系列的施工工

艺试验。

斜拉桥梁和塔设计的混凝土为500级,施工按600级配制。其配合比为1(水泥):1.45(河

沙):2.18(碎石),水灰比为0.34。掺用外加剂FDN为水泥用量的6-7.5‰,掺用三乙醇胺残

碴为水泥用量的0.4‰。使混凝土达到缓凝、早强、高强、和易性好等效果。

主梁边跨在膺架上分段灌注当中,为减少主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时膺架对梁体弹性压

缩的阻力,在弦杆与木枕间铺设二层塑料布,塑料布间涂以黄油,并在梁体混凝土灌完之后

预应力钢束张拉之前,将全部勾头螺栓松脱。为方便膺架拆除,在拆装式桁梁各支座下增设

1个密封砂箱。

斜缆管道定位由移动坐标确定,并通过模板准确安装来实现。为克服整个箱梁因受湿度、

日照、斜缆张拉等引起的各种误差,将管道穿入端的圆形截面改为椭圆形。同时,根据对内、

中、外缆的估算垂度,对主梁内、中、外缆管道的坡度分别进行调整,使全桥144根斜缆两

端288根穿缆管道位置准确,没有发生缆与管道相碰现象。

斜缆管道系选用3毫米厚钢板在卷板机上卷成一端圆形一端椭圆形的管道。

为防止主梁中跨合拢段混凝土发生裂纹或压坏,施工时,将南、北岸的悬臂结构在灌注

混凝土之前连结起来,形成3跨连续梁。采用"内拉外撑"的办法,在两端悬臂箱梁顶板和

底板的腹板上分别设置两组钢轨架于结构外部撑住两个悬臂的端部。与此同时,8束预应力

钢束进行张拉,张拉力总共200吨。并事先解开南端活动支座的锁定,然后灌注合拢段的混

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公斤/平方厘米时,即切除钢轨撑。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国际上

惯用的"压缩法"简易,同样保证了合拢段的质量。

1981年3月,全桥工程竣工。完成主要工程量:150-600级混凝土9850立方米,其中斜

拉桥1750立方米;直径5毫米高强度钢丝65.3吨,7丝直径5毫米钢绞线制斜缆63.6吨,钢制

品(包括支座)44吨;拆装桁梁、T型钢塔、万能杆件和军用梁等648.5吨。共投资502万元,

其中斜拉桥192米的造价386.68万元,平均每延米2万元。用劳动力112287工日。

1981年6月,用两台前进型蒸汽机车进行动、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斜拉桥静力特性与

设计计算相符,结构动力特性正常。

1981年9月1日,红水河斜拉桥正式交付使用。

1981年10月,铁道部组织路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斜拉桥进行技术鉴定。认为符合设计

要求,工程质量优良。因该桥具有可以争取到较大的通航净空,跨越能力大,结构经济合理,

外型美观,养护简便,噪音小,适于悬臂施工等优点,1982年获得国家设计银质奖,1983年

获得自治区优质工程奖。1985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