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注又名书滴、水滴、砚滴、研滴、滴子,是供磨墨时在砚池中注水的一种蓄水文具。
水注在古代的书具中,虽非不可或缺,却是文房四宝之外,较之文镇、笔格之类更为重要的器物, 因为你既要研墨,总需加水,倘能备有水注,毕竟方便多了。所以,水注这个东西出现得很早,就书面资料来看,周代已见使用。《西京杂记》载云:"晋灵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普灵公(公元前620~前607 年在位),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从他墓葬出土的书滴来看,自是水注的一种高级形制,不仅用料为上乘的美玉,且还雕琢成蟾蜍之状,工艺考究,真乃一宝。
后世的水注亦多作动物形,如辟邪、天禄等祥瑞之兽或狮、牛、鹿、鸡、雁、双鸳等,再就是各种植物形,如立瓜、卧瓜、石榴、双桃、双莲房等,以玉石、陶瓷或金、铜为之,器物一般在上面有一筒形小口,水由此灌入,边上则穿一微孔(兽形常开于口部),倾其器,水便自孔中流出,故古人又常以"壶"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