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屯门地名由来

2018/06/19225 作者:佚名
导读: 屯门地势险要,意思即是设有屯田防卫之兵的海门,亦称团门,又称段门。境内主山为屯门山,又名青山,古名杯渡山,英人称之为堡垒山,东面为屯门湾,今称青山湾,古名屯门澳;湾以东为九迳山,以南为大屿山。屯门湾三面环山,是天然的避风港。在轮船未发明之前,无论对内的沿海交通,或对外的远洋航行,都以帆船为主,行驶常受季候风所支配,屯门的地理位置,紧扼广东珠江口外交通要冲,凡是波斯、阿拉伯、印度、中南半岛及南

屯门地势险要,意思即是设有屯田防卫之兵的海门,亦称团门,又称段门。境内主山为屯门山,又名青山,古名杯渡山,英人称之为堡垒山,东面为屯门湾,今称青山湾,古名屯门澳;湾以东为九迳山,以南为大屿山。屯门湾三面环山,是天然的避风港。在轮船未发明之前,无论对内的沿海交通,或对外的远洋航行,都以帆船为主,行驶常受季候风所支配,屯门的地理位置,紧扼广东珠江口外交通要冲,凡是波斯、阿拉伯、印度、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人士,经由海路到中国贸易的,多会乘夏季西南风发之便,向东北航行,抵达中国海后,先集合于屯门,然后才驶入广州等地。 屯门区 自中国出海的中国商船,或回航的蕃舶,也多会待冬季东北风发之便,经屯门出海,南驶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再到印度及波斯湾等地。屯门的对外交通,可追溯到刘宋时代,其地为前赴交州的出海港口;东晋末年以至刘宋时代有名叫杯渡禅师的高僧,历游国内外以后,曾南来香港屯门地区卓锡,在屯门候舶出海,以后即未见再回中土。

李唐时,湾泊屯门的商舶众多,而且被视为险要所在,故设置屯门镇;以守捉使领兵驻守,巩卫屯门邻近一带海域。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浙江永嘉及明台等州的海贼吴令光作乱,被南海太守刘巨鳞以屯门镇兵,会同河南尹裴敦复合兵荡平。当时,屯门的地位已日渐重要,行经的旅客亦日渐增加,著名诗人韩愈所写《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以及刘禹锡写的《踏潮歌》对屯门形势亦多所描述。可见屯门的交通景况已广为人知。

五代时,南汉刘氏敕封杯渡山为瑞应山,并在山的北麓建军寨,设靖海都巡、同知屯门镇事,招集流亡,聚敛蕃舶器货。可见其对屯门的特别重视。

北宋初年,在屯门地区仍设屯门砦;元代屯门一地只设屯门巡检司,设巡检一员,兵150名,衙署在屯门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