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污染程度、污染物性质及产品生产工艺等它是决定清洗效果的重要原因,如果清洗时不根据其特性来确定CIP的条件,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或因此导致清洗费用过高等缺陷。
清洗剂种类目前食品行业应用的清洗剂种类很多,主要有酸碱类等,其中氢氧化钠和硝酸应用最为广泛。碱类洗涤剂对含蛋白质较高的污物有很好的去除作用,但对食品橡胶垫圈等有一定腐蚀作用。酸类洗涤剂对碱性清洗剂不能去除的顽垢有较好效果,但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应添加一些抗腐蚀剂或用清水冲洗干净。清洗剂还有表面活性剂、螯合剂等,但只在特殊需要时才使用,如清洗用水硬度较高时可使用螯合剂去除金属离子。
清洗剂浓度提高时,可适当缩短清洗时间或弥补清洗温度的不足。清洗剂浓度增高会造成清洗费用的增加,而且浓度的增高并不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清洗效果,因此厂家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浓度。
洗液温度通常而言,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会提高1.5-2.0倍,清洗速度也相应提高,清洗效果较好。清洗温度一般不低于60℃。
清洗时间清洗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清洗剂种类、浓度、清洗温度、产品特性、生产管线布置以及设备设计等。清洗时间必须合适,太短不能对污物进行有效去除,太长则浪费资源。
以饮料行业为例,其清洗程序如下:
1.洗涤3-5分钟,常温或60℃以上的热水;碱洗10-20分钟,1%-2%溶液,60℃-80℃;中间洗涤5-10分钟,60℃以下的清水;最后洗涤3-5分钟,清水。
2.洗涤3-5分钟,常温或60℃以上的热水;碱洗5-10分钟,1%-2%溶液,60℃-80℃,中间洗涤5-10分钟,60℃以下的清水,杀菌10-20分钟,90℃以上的热水。
清洗流量保证流量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清洗时的清洗液流速,从而产生一定的机械作用,即通过提高流体的湍动性来提高冲击力,取得一定的清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