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刻,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在没有彩绘的白瓷上刻上绘画或文字。刻在器皿上的,如盘、碗、花瓶、茶具、文具等,尚有工具的作用;刻在瓷板上的再配上红木架子,则纯是艺术品了。陶瓷雕刻溯源 据记载,清朝已有了专门从事陶瓷雕刻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举,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钢刀在瓷
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绘画作品,且栩栩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这一时期,陶瓷雕刻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陶瓷雕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