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带钢冷轧制作工序

2018/06/19147 作者:佚名
导读: 冷轧通常采用纵轧的方式。冷轧生产的工序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酸洗、轧制、脱脂、退火(热处理)、精整等。冷轧以热轧产品为原料,冷轧前原料要先除鳞,以保证冷轧产品的表面洁净。轧制是使材料变形的主要工序。脱脂的目的在于去除轧制时附在轧材上的润滑油脂,以免退火时污染钢材表面,对不锈钢也为防止增碳。退火包括中间退火和成品热处理,中间退火是通过再结晶消除冷变形时产生的加工硬化,以恢复材料的塑性及降低金属的变

冷轧通常采用纵轧的方式。冷轧生产的工序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酸洗、轧制、脱脂、退火(热处理)、精整等。冷轧以热轧产品为原料,冷轧前原料要先除鳞,以保证冷轧产品的表面洁净。轧制是使材料变形的主要工序。脱脂的目的在于去除轧制时附在轧材上的润滑油脂,以免退火时污染钢材表面,对不锈钢也为防止增碳。退火包括中间退火和成品热处理,中间退火是通过再结晶消除冷变形时产生的加工硬化,以恢复材料的塑性及降低金属的变形抗力。成品热处理的目的除了通过再结晶消除硬化外。还在于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如各种织构等)和产品性能(如深冲、电磁性能等)。精整包括检查、剪切、矫直(平整)、打印、分类包装等内容。冷轧产品有很高的包装要求,以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表面被刮伤。除上述工序外在生产一些特殊产品时还有各自的特殊工序。如轧制硅钢板时,在冷轧前要进行脱碳退火,轧后要进行涂膜、高温退火、拉伸矫直(见张力矫直)与回火等。

用于冷轧带钢的轧机有二辊轧机、四辊轧机和多辊轧机。应用最多的是四辊轧机。轧制更薄的产品则要采用多辊轧机。多辊轧机的种类很多,如六辊轧机、偏八辊轧机,十二辊轧机,二十辊轧机等(见轧机)。随着对板形要求的提高,发展了许多改进板形的技术,如弯辊技术、窜辊技术和交叉轧辊技术等。冷轧带钢轧机按机架排列可分为单机可逆或不可逆式与多机连续式两类。前者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合金钢产品比例大的情况。它投资低、建厂快,但产量低,金属消耗较大。多机架连续轧制适合于产品品种较单一或者变动不大的情况,它有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的优点,但投资较大。与热轧带钢(见热连轧宽带钢生产工艺、热轧窄带钢生产)相比,冷轧带钢(见冷轧板带生产)的轧制工艺有以下特点:(1)采用工艺润滑和冷却,以降低轧制时的变形抗力和冷却轧辊;(2)采用大张力轧制,以降低变形抗力和保持轧制过程的稳定。采用的平均单位张力值为材料屈服强度的10%~60%,一般不超过50%;(3)采用多轧程轧制。由于冷轧使材料产生加工硬化,当总变形量达到60%~80%时,继续变形就变得很困难。为此要进行中间退火,使材料软化后轧制得以继续进行。为了得到要求的薄带钢,这样的中间退火可能要进行多次。两次中间退火之间的轧制称为一个轧程。冷轧带钢的退火在有保护气体的连续式退火炉或罩式退火炉中进行(见冷轧板带退火)。冷轧带钢的最小厚度目前可达到0.05mm,冷轧箔材可达到0.001mm。

带钢冷轧技术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生产率 主要为提高连轧机速度和单卷重量,轧制速度历年提高的情况见图5,单卷重量由50年代的20吨提高到70年代的40~60吨。由于采用高效率循环供油及轧机设备上的一些改进,1971年日本的一组六机架冷连轧机轧制速度可达2500m/min。为便于控制和保证质量,一般轧机实际速度仍为1500~1800m/min。在60年代后期开始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压下规程制定和轧机参数设定、调整,穿带和脱尾、上卷和卸卷、换辊等的自动化,提高了轧机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 60年代后期普遍装设了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70年代新建的轧机多采用响应速度快和精度高的液压AGC,使冷轧带材公差缩小到±0.005mm。在板形控制上普遍采用液压弯辊辊型调整装置,并发展出多种板形检测仪和多种辊型调整装置组成自动板型控制系统(见轧机弹性变形)。

缩短生产周期 关键在于使各工序连续化。1971年日本建立了第一台全连续轧机。80年代初,又建立连续酸洗与全连续轧机相衔接,连续退火线与连轧机等相联合的作业线。为缩短产品在各工序间的存放时间,加快生产周期,实现流程连续化,正在建立计算机计划、调度、设备诊断修理等系统。(见彩图)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