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臭椿人工培育

2018/06/1984 作者:佚名
导读: 种苗技术 一般用播种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氯气抗性中等,对氟化氢及二氧化硫抗性强。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花期5~7月,种子9~10月成熟。 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

种苗技术

一般用播种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氯气抗性中等,对氟化氢及二氧化硫抗性强。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花期5~7月,种子9~臭椿图片10月成熟。 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千克。通常用低床或垄作育苗。栽植造林多在春季,一般在苗木上部壮芽膨胀成球状时造林进行。在干旱多风地区也可截干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常见病有白粉病。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木材可供建筑、制人造板等。根皮、茎和种子供药用。臭椿是荒山造林、庭园和工矿区绿化树种。叶可饲养樗蚕。

种子:花单性或杂性,5-6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翅果,种子采集加工时去杂不必去翅,种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种子3.2-3.4万粒,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贮存,发芽力可保持1年。

育苗:早春采用条播。先去掉种翅,用始温40度的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置在温暖的向阳处混沙催芽,温度20-25度之间,夜间用草帘保温,约10天种子有1/3裂嘴即可播种。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镇压,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开始出土,每米长留苗8-10株,每亩苗1.2-1.6万株,当年生苗高60-100厘米。最好移植一次,截断主根,促进侧须根生长。臭椿的根蘖性很强,也可采用分根、分蘖等方法繁殖。

病虫害防治

臭椿挥发出的特殊臭味具有很强的杀菌除虫功效,并可与其他物质混合成杀虫剂,所以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病虫害危害较轻。臭椿叶点霉病和白粉病是主要危害叶部的病害,要及早发现及时防治。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灯蛾、椿大象甲等是危害臭椿的主要害虫。

对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蛾、椿大象甲,可在幼虫或若虫期喷洒25 %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或20 %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防治[1]。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又名椿小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张秀玲等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臭椿沟眶象是检疫对象,此虫食性单一,是专门危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因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成虫羽化大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有补充营养习性,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成虫很少起飞、善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严重的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人工林和行道树受害较严重。因臭椿沟眶象飞翔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故人为调运携带有虫的苗木或新采伐的带皮圆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防治上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

一是严把检疫关,防止其传播蔓延。

二是加强监测,适时防治。可采用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打孔注药、人工捕杀、仿生剂防治等方法。

三是保护天敌啄木鸟,发挥生物控制的作用。

种植分布

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木材较轻软,容易发霉,也容易遭受虫蛀。

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

树种区别

香椿与臭椿都是上海的乡土树种,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现把两者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的异同作一对比介绍,以便区分:

1.叶数不同。臭椿为奇数羽状复叶,香椿一般为偶数(稀为奇数)羽状复叶。

2.叶子味道不同。臭椿叶子有异臭,香椿叶子有较浓的香味。

3.树干不同。臭椿树干表面较光滑,不裂,香椿树干则常呈条块状

剥落。

4.果实不同。臭椿果实为翅果,香椿果实为蒴果。

5.维管束不同。观察叶痕,臭椿维管束为9个,香椿为5个。

具体为:

香椿: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条片状剥落。小枝粗壮,叶痕大而扁圆形,内具5维管束,偶数羽状复叶(稀奇数羽状复叶),有香气,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锯齿。分布广,原产中国中部,现辽宁南部,华北至东南和西南均有栽培。喜光,不耐荫,适生于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在中性、酸性、钙质土均生长良好,耐轻度盐渍,对有毒气体抗性强。

臭椿:苦木科,臭椿属。皮较光滑,叶痕大而倒卵形,内具9维管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卵状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1—2对腺体,中上部全缘,背面稍有白粉,无毛或沿中脉有毛。分布广,北纬22°—43°之间,很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能耐中度盐碱土,对微酸性、石灰质土壤中均能生长;对烟尘, SO2的抗性强 。臭椿图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