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油桐栽培技术

2018/06/19105 作者:佚名
导读: 田间管理 建园整地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梯级整地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

田间管理

油桐图片建园整地

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梯级整地

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带状整地

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所以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等高带状整地,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等高沟埂,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半壁栽树。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在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起苗移栽

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时宜在下雨之后、苗圃地湿润时进行。土壤干燥时,要在移栽前两三天将苗圃地浇足水,使土壤湿透,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如果距造林地较近,而苗木根系又能带宿土,应尽量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蘸根,保护根系不至于干燥。

栽植密度

“四旁”零星栽植:因地制宜,株距5-6米,每亩10-15株。

“四边”栽植:在丘陵坡地的二三台地边,可按地边每5-6米栽植一株;四五台坡地,可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

桐农混作:除在“四边”栽植外,也可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每亩5-7株。

定植要求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穴的大小为80×80×70厘米,定植前20-30天在穴中施入土杂肥10-11千克、腐熟饼肥l千克、磷肥1千克。

造林时间

栽植最适宜的时间为2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区的北缘可以延至3月上中旬,南缘可提早至2月初。另外,造林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茎要低于地面2-3厘米,并保湿。

抚育管理

桐林要丰产,必须要有良好的树体结构供挂果。幼林管理的任务是中耕除草、间种和施肥,目的是促进幼树生长、培养优良的树形。所以,幼林管理是丰产的主要前提,抚育一定要细心。

在幼树期(4年生前),每年4-6月和7-9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15-20厘米,除净杂草并铺放在幼树周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株施尿素100克,如缺窝少苗要及时补植;7月进行第2次施肥,每株施尿素150克左右,并扶苗培育,保护分枝。还有,桐农间作是幼林抚育最好的方法。可与其间作的作物很多,如黄豆、豌豆、赤豆、蚕豆、花生、芝麻、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西瓜、油菜、小麦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间种农作物每年轮换,二是农作物一定要离开油桐树干10-15厘米,不能紧贴树干,以免有碍桐林生长。

在油桐成林管理阶段,关键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铲和冬挖。

冬挖主要是大块翻土,在12月至第2年1月进行,每两年1次,挖翻深度为20-25厘米。可以改善土壤性状,还可以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如油桐尺蠖等。夏铲的目的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每年6-8月进行,深度10-15厘米。

在油桐成林管理上,施肥也不可少。在冬季或早春,要结合冬挖施基肥,每株施用土杂肥或农家肥20-25千克,或腐熟饼肥1-1.5千克,或专项复合肥0.5-1千克。4月中下旬至5月追施花肥,每株施硫铵200-300克、过磷酸钙(腐熟)300-400克。7月至8月上旬追施果肥,每株施过磷酸钙300-400克、氯化钾300克。施肥方法是沿树冠开环状沟施放。

病虫防治

根腐病

发病情况:又称枯萎病,主要是由镰刀菌侵染油桐根部引起根腐,从而切断了整株油桐树的水分营养供给,导致全株枯死。该病一旦发生难以治疗,所以只能采取预防和控制蔓延的方法。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害时,应及时挖出病株进行烧毁,并用生石灰对树坑进行消毒,控制病原扩展。②加强桐林的抚育管理,改善林地肥力,增强树体抗病能力。③采取在病区选用千年桐做砧木,3年桐做接穗,营造成混交桐林的方法,对该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④杜绝从发病区调入种子苗木,以防带入病原。

黑斑病

发病情况:又称角斑病,发病后会引起叶落、果落,影响油桐产量和降低籽仁出油率。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落地的病叶、病果,并对其集中烧毁或深埋土中,以隔离病原。②每年3-4月,喷洒1:1:100波尔多液2次,6-7月果实生长期再用该药喷洒2次,预防效果明显。③加强桐林的抚育管理,特别是保持合理密度,使桐林通风透光良好春季如何防果树病虫害,能增强对该病的抵抗能力。

寄生植物

为害情况:主要有桑寄生科的扁枝槲寄生、桑寄生、毛叶桑寄生、棱枝槲寄生等,主要通过鸟类吞食其种子,种子再随粪便排于桐树上而产生寄生。

防治方法: ①每年在果实成熟前,砍出已产生寄生的桐树病枝。②对遭受严重寄生的桐林,全部进行林分改造。

油桐刺蛾

为害情况: 又称“洋辣子”、“八角钉”,其食性杂、分布广。幼虫体毛有毒,人体接触到后会引起皮肤红肿、剧痛。为害桐林的有褐刺蛾、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1年发生2代,多以幼虫在茧中越冬,茧多结于地下,少数结于树枝或树干上,1-4龄幼虫以群集为食,5龄后分散为害,初孵幼虫只吃叶肉,老龄幼虫吃树叶只留下叶脉和叶柄,会影响桐树的生长和产果量,严重的导致树体枯死。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多在叶背,通常在6-8月为害。

防治方法: ①根据刺蛾越冬有在林木周围土下结茧的习性,我们结合冬季复垦进行杀灭,破坏其越冬虫茧场所。②由于成虫有趋光性,对发病严重的地方,采取灯光诱集成虫进行捕杀。③对为害严重、虫口密度大的桐林,在柳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幼虫为害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等喷洒。针对面积大、郁闭度高的桐林,使用敌·马烟剂熏蒸效果较好。 

橙斑白条天牛

为害情况:该虫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虫道内越冬,次年成虫在树干基部粗糙皮缝内产卵,孵化出幼虫后,开始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啃食,后蛀入木质部形成虫道,破坏水分、营养输导组织而造成枯萎而死。以幼虫钻蛀树干为害,造成树势早衰,严重受害树枯死或风折。

防治方法: ①趁成虫外出到皮缝产卵的时机进行人工捕杀。②用棉花蘸40%增效氧化乐果1:20倍液或磷化物熏杀剂塞入虫蛀孔内杀灭,杀虫率达95%以上。③对受害的老弱桐林,要及时清除并进行烧毁,以切断虫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