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就是依靠极板上活性物质和电解液中硫酸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极板由栅架及活性物质组成,如图3-2所示。普通蓄电池正极板厚度一般为2.2mm,负极板厚度为1.8mm。
栅架由铅锑合金浇铸而成。架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械强度和铸造性能,但锑具有副作用,会加速氢的析出而加速电解液消耗,引起自放电和栅架腐蚀。
活动性物质就是极板上的工作物质。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呈暗棕色;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呈深灰色。
将正负极板各一片浸入电解液中,就可获得约2.1的电动势。为增大蓄电池容量,可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用横板焊接成正负极板组。正负极板相互交错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后装入蓄电池单格内,便形成单格电池,如图3-3所示。在每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因为正极板活性物质比较疏松,且正极板处的化学反应比负极质上的化学反应剧烈,反应前后活性物质体积变化较大,所以正极板夹在负极板之间,可使其两侧放电均匀,从而减轻正极板的翘曲和活性物质脱落。
隔板的作用是使正负极板尽量地靠近而不至于短路,缩小蓄电池的体积,防止极板变形和活性物质脱落。
隔板用微孔塑料制成,具有多孔性,以利于电解液渗透,还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隔板的面积一种做得比极板稍大些,一面制有纵向沟槽。考虑正极板在充放电过程中化学反应剧烈,电解液流通量较大,安装时隔板带有沟槽的一面应朝向正极板,且沟槽与外壳底部垂直。沟槽既能使电解液上下流通,也能使气泡沿槽上升,还能使脱落的活性物质沿槽下沉。
电解液的作用是形成电离,促使极板活性物的溶离,产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它是由相对密度为1.84的化学纯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其相对密度一般在1.24~1.31g/cm3,使用时应根据当地最低气温或制造厂的要求进行选择(表3-1)。
电解液的纯度是影响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用HGB1008-59标准二级专用硫酸和蒸馏水。工业用硫酸和一般的水中因含有铁、铜等有害杂质而增加自放电和极板损坏,不能用于蓄电池。
不同气温下的电解液相对密度(15℃) 表3-1
使用地区最低气温(℃) | 冬季 | 夏季 |
<-40 | 1.31 | 1.27 |
-30~-40 | 1.29 | 1.25 |
-20~-30 | 1.28 | 1.25 |
0~20 | 1.27 | 1.24 |
外壳用来盛装电解液和极板组,使铅蓄电池构成一个整体。外壳材料有硬橡胶和塑料两种。外壳为整体式结构,壳内由间壁分成三个或六个互不相通的单格,底部制有凸筋用来支持极板组。凸筋之间的空隙可能积存极板脱落的活性物质,避免正负极板短路。每个单格的盖子中间有加液孔,可以用来检查液面高度和测量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加液孔平时用加液孔拧紧。加液孔盖中心的通气经常保持畅通。使蓄电池化学反应放出的气体随时逸出。在极板组上部装有防护板,以防止测量电解液相对密度、液面高度或添加电解液时,损坏极板上部。小盖与外壳之间的缝隙用封口胶密封,封口胶能保证在65℃不溢流,-30℃不产生裂纹。
塑料外壳采用整体式盖,盖与壳体间采用热封合法封合
联系的作用是将单格电池串联起来,提高整个铅蓄电池的端电压。普通电池联系也由铅锑合金浇铸而成,硬橡胶外壳电池的联系位于电池小盖上方,塑料外壳蓄电池则采用穿壁式联条。
普通铅蓄电池首尾两极板组的横板上焊有接线柱,接线柱分锥形,L形和侧孔形三种。为便于区分,正接线柱上或旁边标有"+"或"P"记号,负接线柱标有"-"或"N"记号。有些电池正接柱涂有红色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