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电解铝行业分析

2018/06/1972 作者:佚名
导读:2012年1-11月中国原铝产量为1815万吨,产量同比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产能严重过剩情况有所缓解,截止10月底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27万吨目标已完成大半。 现阶段,电解铝企业应避免盲目扩大产能,将原有的产业优势转变为盈利能力,利用现有资源,在原来优势方面上联合煤电、冶炼、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将企业规模做大,将生产能力做强,将加工工艺做精,已经成为电解铝企业的重要目标。 新中国的电解铝工业经过

2012年1-11月中国原铝产量为1815万吨,产量同比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产能严重过剩情况有所缓解,截止10月底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27万吨目标已完成大半。

现阶段,电解铝企业应避免盲目扩大产能,将原有的产业优势转变为盈利能力,利用现有资源,在原来优势方面上联合煤电、冶炼、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将企业规模做大,将生产能力做强,将加工工艺做精,已经成为电解铝企业的重要目标。

新中国的电解铝工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否则,对下一步的发展不利。

生产能力过剩

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的原铝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2000kt/a,这是一个颇为吓人的数字,必须刹住车,不能再发展了,在国内发展铝电解工业的这驾马车再也不能这样甩着响鞭,唱着大风歌一路狂奔乱跑了。要发展到国外去,到资源和能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去开采铝土矿,提取氧化铝和生产重熔用铝锭,去建设合资或独资企业,将获得的产品运回国内。争取到2020年出口的铝材与铝制品在数量上是用进口的重熔用铝锭加工的,而不是相当于用进口的铝资源(铝土矿、氧化铝、废铝)加工的。到2030年,争取国内表观消费的重熔用铝锭有50%左右是进口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发展原铝电解工业的思路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的作法也有可学习之处。

走出去开发铝资源有风险,有些地方的风险还很大,可能需要“交一定量的学费”,交学费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争取少交点。日本等国全部关停了国内的原铝生产(日本还保留了一个生产能力为15kt/a的浦原铝厂,该厂利用富士山的一个小水电站的电力,电站是铝厂建设的,浦原铝厂将原铝随后用偏析法提取高纯铝,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近30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的原铝产量还有所减少,大的铝业公司的原铝产量在国内的有一些下降,而在国外的企业的产量却上升了35%以上。

2013年,全世界人均铝消费量(按70亿人,原铝消费量51400kt计算)7.34千克/人,中国的人均铝消费量(按13.5亿人,原铝消费量25500kt计算)18.89千克/人,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消费量,是其2.57倍,并且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21.4千克/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原材料的消费质量,用尽可能少的原材料消耗办尽可能多的事。国内规模再也不要扩大了,可采取“东减西增、火减水增”的措施。

技术方面的挑战

虽然中国部分电解铝厂的槽容量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领先水平,但同类槽型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对落后。我国电解铝厂电解槽的阳极效应系数较高;吨铝电耗比欧洲领先水平的高;平均槽寿命普遍较短;国外领先水平的电流效率已达96%,而中国75%以上的企业的电流效率只有92.5%-93.5%,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工厂的整流效率计算偏低;在同等电耗条件下,中国电解槽的阳极电流密度设计仅为0.7-0.735A/cm2,这就意味着等同单位面积电解槽的产量低,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铝电解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解槽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当下发展电解铝工业也有诸多优势,如电解铝厂单位产品投资低,约为工业发达国家的1/3;劳动力成本低,是工业发达国家原铝成本中相应劳务费的1/5-1/4;环保要求较低,因此环保设施投资也较低,这是不应该的,到了加大环保投资的时候了。千省万省,不能省环保,应提高环保标准,凡是不达标的,应关停,环保标准应成为高压线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