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硝化抑制剂试验结果

2018/06/19138 作者:佚名
导读: 1、ATC的网室培养试验表明:ATC浓度占纯氮量0.1%时就表现出一定的硝化抑制作用,用量为占纯氮量0.1-1.0%的ATC足以抑制硝化5-7周,不同水平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一定浓度的ATC如处理4(占纯氮量的0.4%)的抑制效果是相对较好的,应用处理4第11天、第21天、第36天、第52天可分别降低硝化率为53.87%、3.68%、0.87%、5.25%。与空白相比,施ATC到52天(约7周

1、ATC的网室培养试验表明:ATC浓度占纯氮量0.1%时就表现出一定的硝化抑制作用,用量为占纯氮量0.1-1.0%的ATC足以抑制硝化5-7周,不同水平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一定浓度的ATC如处理4(占纯氮量的0.4%)的抑制效果是相对较好的,应用处理4第11天、第21天、第36天、第52天可分别降低硝化率为53.87%、3.68%、0.87%、5.25%。与空白相比,施ATC到52天(约7周)可以降低硝化率达7-25%;与DCD相比,硝化率降幅为5.6-19.3%。

2、ATC的田间试验表明:施用ATC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百粒重和水稻千粒重。施用ATC对玉米和水稻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氮量为133.2kgN/hm~2下,施用占纯氮量0.2-0.6%的ATC,玉米增产范围为128.25-1169.1kg/hm~2,增产幅度为1.40-12.72%;玉米每亩增纯收入5.94-91.37元,其中ATC占纯氮量的0.2%的纯收入最高。在施氮量为150kgN/hm~2下,施用占纯氮量0.3-0.9%的ATC,水稻的增产范围为32.1-553.2 kg/hm~2,增产幅度为0.83-14.3%,水稻每亩增纯收入-7.59-51.72元,其中ATC占纯氮量的0.3%的处理纯收入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ATC的使用比市售的氮肥增效剂(增铵一号)的经济效益要高。施用占纯氮量0.2-0.6%的ATC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达2.79-9.12%,其中ATC,(占纯氮量的0.2%)最高,达9.12%。 通过综合ATC的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的结果分析,可确认ATC是作为硝化抑制剂的理想材料,ATC较适用量为占纯氮量的0.2-0.4%。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通过试剂MPC、Dwell对硝化抑制作用的培养试验反应出:MPC、Dwell两种 试剂都具有硝化抑制作用,都能抑制或延缓、H,'一N向N以一\的转化,使土壤中 保持较高浓度的\11、一N和较低的硝态氮,且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 Dwe们随浓度的增加土壤中NH!'一、的累积总量也增加;与DCD相比,Dwell处理 土壤中X让一、的累积总量降低量达1.86一52.6%。MPC随浓度的增加土壤中 川一\的累积总量减少,与DCD相比,MPC处理土壤中凡以一N的累积总量降低 达23.8一43.6%。施用MPc、Dwe川的处理之间表观硝化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 在累积总量上显著低于对照,Dwen平均降低表观硝化率达5 .13一33.1%,与DcD 处理相比,平均降低幅度达2.05一28%。MPC平均降低表观硝化率达10.7一28.2%, 与DCD处理相比,平均降低幅度达3.9一23%。

在本试验条件下,MPC的较适用量 为占纯氮量的O,5%,Dwell的较适用量为占纯氮量的0.6%。

1、硝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盆栽水稻试验):作为硝化抑制剂的化合物之间有 较强的硝化抑制协同作用,能抑制或延缓M一厂一X向N以一N的转化,使土壤中较 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的、H、

一、和较低的硝态氮。硝化抑制剂组合的协同作用临 界时间在91天左右(即抑制硝化时间达9一13周左右)。但经SAS的均数多重 比较分析,这些处理之间在土壤中按态氮和硝态氮浓度上差异都不显著。施用 这些硝化抑制剂组合明显减少了淋溶水中硝态氮、钱态氮总量,降低幅度分别 为5一」6%、1.53一65.4%。各处理淋失的N认一N总量分别占总施氮量的0.6一 1.1%,与对照相比,处理的淋失率要减少5一46%。抑制剂组合能够不同程度增 加水稻分桑期的有效分粟数1.4一3.7个/穴:增加水稻千粒重0.02一1.25克; 增加水稻产量5.74一13.07克/盆,增幅为7.86一17.89%,其中增产幅度最大 的是处理15;施硝化抑制剂组合的处理能增加氮肥利用率2.33一巧.10%,其中 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15。 可以肯定硝化抑制剂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15(即 八践C:D;:A犯。.跳,I)CDI%,阮。1] 0.6%,MPCO.5%)是相对较好的抑制剂组合。

综上,硝化抑制剂效果如达到ED80(80%硝化抑制率),CP添加量最少,成本最低,适合各种肥料添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