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塑胶色粉产品特点

2018/06/19147 作者:佚名
导读: 着色力 1着色力在塑料着色的重要性颜料的着色力(Tintingstrength)是指某一定量有色制品所需要量,用标准样品着色力的百分数来表示。颜料着色力表示方法:标准深度,1/3标准深度,1/25标准深度。2颜料在塑料中着色力测定法(DIN53775-8)(1)测试设备二辊炼塑机辊转:25转/分,转速比1:1.2辊表面镀铬平板压机可加热和冷却不锈钢镜面板二块,内框:正方型框,片厚0

着色力

1着色力在塑料着色的重要性

颜料的着色力(Tintingstrength)是指某一定量有色制品所需要量,用标准样品着色力的百分数来表示。颜料着色力表示方法:标准深度,1/3标准深度,1/25标准深度。

2颜料在塑料中着色力测定法(DIN53775-8)

(1)测试设备二辊炼塑机辊转:25转/分,转速比1:1.2辊表面镀铬平板压机可加热和冷却不锈钢镜面板二块,内框:正方型框,片厚0.5mm

(2)测试配方:由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稳定剂,钛白粉颜料组成

(3)将辊筒表面温度控制为160+5C°,PVC薄片厚度0.4mm

炼塑时间:7~8MIN出片压片在温度165~170压片时间:1分钟后保压速冷

(4)测色测标准色值Y计算K/S值及AVR

颜料着色力测试可以与它的标准样品比较二者着色力的差别,当调整到二者具有相同着色力时,用其差别的比值确定其试样的着色力。

3塑料着色如何正确应用颜料着色力指标(1)1/3标准深度:颜料着色力不仅与其本身化学结构有关,而且还与颜料分散性有关。颜料分散性越好,其着色力越高。颜料着色力与配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需要配成深色调应选择着色力高品种(有机颜料),当需要配成浅色调时应选择着色力低品种(无机颜料)。在配色时某一颜料缺少时,或价格较贵,可选用同色其它颜料代替,但两种颜料着色力不同在代替时配成同样色调所需要量也不同。

耐热稳定性

1耐热稳定性在塑料着色的重要性对于各种不同类型塑料树脂,根据其设备,工艺条件,产品要求,其加工温度在120℃至350℃/5分钟不等,如软硬质聚氯乙烯一般在170-200℃,低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在200-280℃,而聚丙烯,聚烯胺,ABS,聚碳酸脂则在250-330℃颜料的耐热稳定性是指在一定加工温度下和一定时间内,颜料不发生明显的色光,着色力和性能的变化。颜料在塑料中受热变化是有下列因素构成

(1)颜料因受热结构而分解,例如偶氮颜料因受热偶氮基断裂而变色

(2)颜料和塑料树脂中添加剂间相互化学作用

(3)颜料受热溶解在树脂中

(4)颜料受热后其物理特性及粒径大小发生变化而变化。颜料耐热稳定性优良品种,可防止颜料在受热温度下因分解或晶型变化而导至变色,耐热稳定性是颜料用于塑料着色一个重要应用性能指标,

2塑料用颜料耐热稳定性测试方法(DIN53772):颜料在塑料中应用的耐热稳定性测试方法如下:

(1)测试设备:单螺杆挤出机L/D=24注塑机

(2)测试原料:颜料塑料解质(HDPE,PP,PS,等)

(3)测试浓度:对应钛白粉1%

颜料浓度分别0.1%,0.05%,0.025%0.005%

(4)测试:可将定量颜料和塑料混合物按(3)浓度在单螺杆挤出机多次挤出成均匀

粒子.在注塑机中按一定的恒定时间,以,200℃,220℃,240℃,260℃,280℃,300℃间隔温度,逐步制造样板并进行测试,

(5)评定:待色板冷却16小时后,对色板进行测试?E=3为该浓度耐热稳定性.3塑料着色如何正确应用颜料耐热稳定性指标因为塑料加工工艺中大部分为热成型工艺,温度在200℃以上,颜料在塑料加工中应用耐热稳定性指标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1)颜料在塑料加工中耐热稳定性指标与颜料的使用浓度有关:有些颜料在不同的浓度下,其耐热稳定性能相差很大,如颜料紫23用于HDPE着色,低于0.025%耐热性只有200℃.大于0.1%才有260℃.

(2)颜料在塑料加工中耐热性指标与应用塑料解质有关:颜料在某一应用解质和某一浓度下的耐热稳定性指标,并不等于其在其它解质下的指标相提并论,例如颜料紫23在涤纶原液着色能耐260℃/4小时,但是颜料紫23在聚苯乙烯解质中不耐220℃高温.

(3)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颜料耐高温的同时,还需考虑其受热时间。例如在在EVA高发泡时需耐160℃30分钟,尼龙6和聚酯聚合时,其受热时间为260℃4小时。因此颜料在这些使用情况下需慎重试验后才能选用

(4)颜料在塑料加工中耐热性指标与钛白粉的加入浓度有关,一般而言,加入钛白粉后耐热性指标将会有所下降.

(5)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被着色树脂本身的热稳定性,树脂受热时由于热降价作用而发生变色如泛黄等。这也会影响颜料在塑料中应用耐热指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