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山法云寺简介
《摘自有关资料》
五龙山法云寺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城东南20公里处,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距今已有一千几百多年历史,建筑面积达30多亩,分前、中、后、左、右、五大院落,上中下三层,上面楼亭台阁7座,前后大殿10座,三合院7处,各种小子庙堂舍30多处,禅堂,经窑3处,大小高低塔7座,会窑耳房数内,布局非常和谐自然,上下左右庙宇浑然一体。
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茸成重重庙宇,层层楼阁道道院落错综相连,井然有序,这样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良,布局统一,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是我们陕北的一座艺术宝库,也是我们陕西著名的古迹胜地之一,宅地处黑木头河中之游,万山之岗之道,交通方便,左山右邻人口稠密,五谷作物丰盛,畜牧牛马成群,人俗老实厚道,信仰神佛思想浓厚,大都是山上的信男信女,每年古历三月十八日和十月一日,属于五龙山大会,朝山香容满山遍地,延续数天。
五龙山法云寺之名来源于:五龙戏水,又曰:寺座山 岭像乌龟!数名五龙山也,又曰:以佛法设寺,法者佛法慈悲,云者爱水也!乃乌云驾云至耀奈者以氏作寺,故名法云寺也。
怀远,清道光22年志载:"五龙山灵山也"上有楼台殿阁,寺遍建于唐代,塑汉之山落然黄沙,连岗叠岭草木不生,唯县南有五龙山者,与百万岗岭之内物起出于云表,旁分五支独龙之盘旋起伏,下绕清涧,曲折蒙洄,上左古寺隐现恍惚,登观者实有俯视像山之概,近观山岭如龟( )伸头翘尾,嘴巴太张,两眼宾出,使驮着一座寺庙,僧侣人众鸣钟击磬,乐声悠场,供台香炉烟雾缭绕,彩色神秘佛法无量,分民祷叩,朔方香客朝山,香火旺盛,布施料谷百石。
山左楹联一副:
障叠岗蛮起盘旋势若龙溪流索曲带谷响乱层钟
夜月香台静朝烟台寺浓望中灵气飞集佩疑攀从
记载云:大明嘉宗天启祭亥年,真武大殿卷棚下竖立五节生缺碑一块,坐在 背上,碑顶双龙戏珠,拼接升线等连接无迹,浑然一体,缺碑序言:五龙山对地巍巍,奇峰秀丽,四周环山面临川水涛涛,视之形如五龙戏水,云雾迷漫薄渺于空,鼎盆香火绕于三层殿阁楼亭庄严辉煌,鸣钟击鼓风铃磬声,缺铸旗杆寺塔奇观,真乃陕北重要胜景也,谓法云寺也!据大明嘉靖年间,重建碑文记载:宋代熙宁壬子年增修 提菩萨,接引站佛四大天 ,人仙楼、三官司阁时挖基出现在石刻碑文:法云寺创建于 代开元年间,又书曰:佛教者传于汉代(见后详载),唐时盛行,民间信仰,选山设寺,以佛慈悲者在此升有乌龙氏小族村落,上有银山,族者叠造堡寨防御战乱,以地为唐上郡,毗邻为单于族,往遭侵犯难已安宁,时而疫病传染,痛苦难忍,因而设寺求佛,消灾免难,时扩建大雄宝殿(老佛殿)地藏五楼,十八字江阁,关帝庙,伽蓝土地庙,卫陀庙,弥勒佛殿、左禅堂、右经坛、立仙翁、孔子三圣庵、何法云寺呼?以佛法设寺,法者佛法慈悲,云者受水也,乃乌龙驾云巨跃,奇者以民作寺故曰:法云寺也,又曰:五龙戏水抱乌龙曰:五龙山也。宋代碑文传汇流芳粉代,增修扩大圣地。
大明万历年:创建玄武大殿,九天圣母殿,左右灵官例坐观音,五佛殿,吴五楼,琉璃双龙戏珠壁,有五龙山上下分说:三十六殿齐全,总称五龙山也。
大明天启年间,又重修法云寺时,四方会首研定浇铸五节生铁碑一统万年杳阅,前肛毁于风雨洗刷碑文,记集整理有流传九百余年,以免被毁失世代难存,大明天启生铁碑万岁流芳癸亥三年立。
大明永五年,晋金六匠人铸生铁释迦牟尼佛像一尊,高一丈二尺,重五午三百余斤,分之余流金,下坐彩绘生铁莲花盆,佛像不仅以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著称于世,而且在艺术造型上也独具风彩,盘腿端坐,面容秀骨清相,端庄慈祥,展示了陀费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从整体上看体态匀称,衣披于两肩中,祖露于外,衣着绉褶自然流畅,极富有丝绸之感,佛像坐莲台供奉在神台上,面居高临下,从上下左右等部位看,使人感到处处匀称,妥贴视差问题解决得给到好处,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瞻仰,均有与佛侘隐含微笑的目光相接之感,佛侘眼珠似乎能转动自如,真是五龙山庙的"不世之宝"就是在全国这样的铁佛也不多。
大雄宝殿高大雄伟,殿内的大型彩绘悬塑是 的精华,大殿内正面墙上排列着五个互相连的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诸佛端座莲台,金身内炼,南北两国是十尊弟了站像,如真人大小,造型生动传禅大有呼之欲动之状,殿北山墙上塑"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壁上梁间的悬塑富丽堂皇,展现出"极乐世界"之情景。
无量佛殿上的天宫楼阁采用琉璃瓦作成水磨缝砖砌就,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等造型优美,姿态万千,在飘渺的云头上悠悠来去,殿前勾平台上,十二乐仗菩萨正在奏乐歌舞,弦竹声声,温柔高洁,或闲散自如,悠然自在,这些凝结着人类高度智慧和才能的精珍。
观音殿阁上置放一尊精铜十二只手观音,气魄宏大壮丽辉煌,十二只手如孔雀开屏般布满殿阁正面,手上各执乐器,果品,武器等,千姿百态眩人眼目,宅高二尺八寸,重一百五十斤,经岁月沧桑,毁于动乱年间。
观音阁背面神台上置放二十四尊,高一尺二寸重十斤的各种软形的铜佛像,有大肚弥勒佛敞胸露怀,喜笑盈盈,释迦牟尼端稳坐沉静智慧,无量佛身坐莲台,有坚定起脱的内心世界,佛衣披两肩,中胸袒露于升,端正慈祥,各铜佛像全身闪烁,栩栩如生,在历史长河的岁月里遭兵革世变的流失,有部分铜像能够逐渐寻归回寺。
天王殿正中接引道人供一尊精铜镏金的大肚弥勒佛,身高二尺八寸,重约一百一十斤,敞胸露怀,哈哈大笑,殿下内两侧泥塑的持 、增天、广目、多闻四天王个个披铠甲,怒目欲裂,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地藏王殿重檐歇山顶,平面布局是十字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厚,殿正中须弥台上有五尊金装泥塑像正中是地藏王说法坐像,左侧站着弟子迦什右侧站着阿难,都文静温顺。
中院,大雄宝殿的正中前面在释迦牟尼两侧盘膝而坐着,身着盛装艳服的是文殊、普贤二菩萨,殿内绘满彩色壁画,有各佛流源,"二十四尊天、四十八四方胜"等佛故事,大多出于大唐后期和宋明代画工之手,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天失为艺术佳品。
院两侧竖有四座石刻经幢,下座复莲座上有宝莲承盘八柱身高六尺,幢上刻满《陀罗尼经》:
第一幢上刻:《忍陀罗尼经》,第二幢上刻《法陀罗尼经》,第三幢上刻:《为陀罗尼经》,第四幢上刻《咒陀罗尼经》,由柱刻建精美,玲珑秀丽,据记载石经幢是明万历年间制建,毁于清同治十三年回人作乱时。
殿中释加尼佛像下边石须弥座上的浮雕,那负重的力士,赤膊袒胸,肌肉隆起,给人以力的那衣纹飘逸的巨天,手执横笛、芦笙的彩云间飞舞给人以美的享受,殿前边的三官楼气势磅礴,密檐重叠,方日辉映,楼高端入云梯顶播入天际,上了楼阁如入天堂,眺目一望,四山起伏,万马奔腾,但见远山近村,街邻庄院如诗如画,展示眼底是游人改观之地。
真武大殿坐落在山的前面修葺的高大雄伟宽敞富丽堂堂,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 枋、粱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后贴金彩绘画,正面八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砖,衬印色彩鲜明,雄伟壮观,檐下竖在大小石碑数块记载着风风雨雨历代沧桑,殿的前檐悬挂一块楠木匾:高四尺,长六尺,厚三寸,面蓝色,黄金边。匾额"镇雅大殿"黄金色的四个大字,暗示着人间不敢做坏事,殿内纱阁两旁上书一副楹联: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逞披发仗 威风,仙佛焉矣耳
殿院前竖立两根铁旗杆,高五丈多,如碗口粗壮,上端有防风标,中有承漏斗,下有四方花纹座,重四千一百余斤,旗杆上铸满铭文,有参考价值,据考是明万历年间,后毁于大跃时朝代。
山门前竖有琉璃双龙壁一块,高六尺,宽五尺,厚二尺,装饰着青蓝点金,重檐彩顶,壁内二龙张牙舞抓,腾云驾雾,争夺珠球,色泽彩艳,造型生动,传神大有呼之欲动之壮十分壮观,是一块精珍艺术品,又是一块引来送去经历两代风雨沧桑的纪录碑,毁于兵革年代。
山前后台左一钟亭,内吊一口生铁钟此钟于明万历甲午十二年户晋西金久匠人铸造,高八尺,钟口外经五尺多重约三千多斤,钟表面铸满楷字,铭之上下是铸语和祈词,中部是功德姓名,下部角是八卦图案,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湛,该钟声音洪亮,震鸣四方,夜静时方圆十里外都能听到,战乱时起报警作用,朝中幕鼓,毁于大炼钢年代。
宋真宗皇佑庚寅年西夏至凉祚带兵打垮晋西北宋兵,巩固了黄河东线兵防,路过五龙山沐浴敬番,赠西夏《华严经》一部。
北宋熙宁甲寅七年,西夏王仁宗,仁孝来榆林检查边塞驻军上五龙山敬香,岁贡赐龙虎锦旗三面,宝顶伞一把。
明清时,名人学士官吏上五龙山获香,送匾留墨迹多人。
大明宣德年间,一品官、二部尚书吴邦佐献上大明宣德 金三足鼎香炉三尊,香炉精铜制,外涂 金,轮廓非常美观,衣部铸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香炉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是一件稀有的珍贵文物,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几经失落复回,有研究考价值,现保存完好。
明崇祯年间,大顺王李自成占据银州、夏州等地,源一支起义中驻五龙山寺中,清顺治六年,起义军将领事一功,李过退出北京,一路遭战长乐堡兵败,退到五龙山寺庙匿身,偃旗息鼓后无声散走。
清康熙二十一年,起茂祯( )前任江南徽州总兵,顺治十八年打败流贼灭福王平宝江南以军功陆任湖广提督,拜一等阿达哈工番,康熙二十年告老还乡,解甲归农,将养老奉银三百两施舍五龙山,重修葺关帝楼,创建左旁姑姑庵,有碑记载。
李毓采,字华廷,波罗担总康熙二十五年间上五龙山敬香,赠大雄宝殿朱红色木质匾额一块书"普渡众生"四个大字。
左成库,木瓜营,守备兵陆什总兵,康熙十年给五龙山大雄宝殿赠敬柏木供台一座,高二尺三寸,宽三尺,长六尺,雕刻精制,彩绘逼真,经多年灯烟番熏烤现出木质、花纹,散发出柏油番味,沁人心脾。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法云寺十八代住持大和尚,名兴云将曹溪禅师正宗源五十六字辈次,铸于一大 上留铭文:曹宗禅师正宗源五十六字:清、静、党、海、圆、弘、庚、悟、杰、真、常、言、慧、性、宽、祖、道、央、隆、传、法、眼、普、周、沙、界、定、心、安、佛、 、永、固、续、灯、等、洞、宗、遐、昌、继、万、年、提、衍、禅、学、大、明、理、 、统、五、派、辉、良;
张国彦 镇延绥中路总兵都督 银 台工役,重修葺法云寺庙,鼓励公僧守寺护佛,僧人增到十七人之众,诵经另农禅事有序。
生常履中学识渊博士陕北知名人士清率二年来五龙山寺庙撰书石碑匾额留有墨迹。
清康熙年间,有王道亨榆林府人氏,学问渊博,道德高尚,晋陕很有名气,来法云寺撰书碑文,各庙楹联,丹青绘画,关帝庙壁画。
记载考:清乾隆年间地震,五龙山庙数座,建筑辄倾殆,乾隆九年怀远县长苏启义役全会人等修建受震庙宇,塑金身,丹青壁画,新增 石狮子一对,高五尺,长三尺,雄狮左爪踏绣球,雌狮右爪踩小狮,雄右雌左,造型美观大方,形态逼真,虎视眈眈地寺卫着山门。
据记载:五龙山佛数最最传于汉代,汉武帝当年带兵讨代时,曾遭追逃,路过此地就离五龙山不远时,人乏马困,一时就在马身上做了个梦,梦中之人曰:继前往身起就定五龙山,在此灵山扎营必能取胜,汉武帝一醒是大梦一场,于是就在五龙山安营,打败追兵,恢复了失地,后回到京城后,在天竺国选赐金身佛像,挑选经卷,鼓励众僧,在五龙山上设寺拜佛,四方番客源源不断,乡民祈祷,神灵显圣,使这方的百姓安成乐业,国泰民安,自从汉武帝创建了这座佛教之地,逐渐沿着历史的途径,各朝各代陆续扩建,使五龙山法云寺成为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名胜古迹和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据考:吴普庆在清政后期曾是五龙山法云寺 僧,儒者怀襟参禅礼清净,住持方丈,五龙山法云寺寺院均由他们僧家所掌管,州衙府县官员陆续来寺拜望,重塑关圣帝阁圣像时,神灵显圣,丹青工艺屡次不佳,普庆吩咐就以他 塑在阁中,其后马已摔死,普庆曰:这就是 去也,吴普庆经常给俗家举行诵经,礼斗拜忏,放焰口,追思,度之等多种佛事信教活动,现流传的死后归宗,这种佛法就是他的 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吴普庆下 后,又有佐万海、潘建福、新成等众僧及俗家会首:刘汉才、王步清、吴应清、吴彩林、刘具清等会长,相助掌管寺院。
民国18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队伍驻守军官张连长、方连长先后在五龙山扎寨,兵马邑尿均不清洁,各位诸神不满,忽一日神灵显化,敌兵见一黑狐在院中徘徊,举枪连打两枪来遂,回营口吐鲜血当即毙命。一九四七年,红军解放五龙山,国民党队伍溃逃,放火燃寺院,焚烧部分庙宇,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寺里的生铜铁器由于炼铜被催毁,六六年文革期间全国打倒封建、破除迷信,山墙砖瓦被拆毁无数,庙内神像拆打不齐,整个寺院从此导致一片黑暗,寺里众僧被迫还俗,户落五龙山村为民务农。
随着历史的变迁,饱经战乱之苦,十年内乱又残遭践踏,五龙山庙好多文物古迹遗失、淹没、捣毁、焚烧、山寺倾颓废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各项开放政策落实,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自由,各位诸神回自金殿,各显神灵,感动各界能人学士及诚心会长们,捐资献物,出工、献力,添补修复,恢复庙堂生机。
1978年由会长刘培德、刘培龙等人逐渐将庙堂开始清搜寻;
1979年成立五龙山大会,主要会长有刘培德、吴 付、雷永翔、雷永龙等并组成了由五龙山村、沙峁沟村、王圪堵村、刘石畔村、碗家崖村、小河沟村、瓷窑砭村等十多个村庄三千多信道群众组成的庙会。
当时由于经济条件满足不了山 的开支,众会长通过商议,1982年由刘增德、雷永翔、雷永招、雷永前、吴 付、吴宝军、王明照、雷正功等众会长等小河沟村联合持文艺闹秧歌,进一步完善山 经济的收入。
1986年大会当选吴岳等为大会会首,其次会长分别有:雷祥录、雷祥智、雷永前、雷子岐、刘培智、刘继南、王振英、王明照、王明兴、吴尚林、雷祥普、吴宝军、张应山、张怀宝、雷子存、雷志前、雷子洲、吴兴林、吴声林、刘培德、雷声俊、白聪明、吴焕全、雷正功、雷祥发、吴世付、雷永翔、吴旺胜、等陆续动员全会会员,化缘物资,出工献力,恢复扩建被摧毁多年庙宇,修复庙宇有祖师殿、娘娘庙、老佛殿、左右灵官庙、观音庙等大型殿阁数座。
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10月15日由吴宝军担任大会会首,还有:吴成林、吴士树、雷祥普、吴宝清、吴祥成、吴士虎、王明兴、王明照、雷永前、刘继保、刘继南、王振英、雷明东、刘圆和、吴士开、刘培文、张怀保、吴兴林、吴三云、朱平、雷殿文、雷殿成等会长组织成员扩建舞台,重建山门影壁,会窑办公室等大型工程,制定了整个山 的扩建修复计划和方案,使五龙山庙院更快发展。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届更比一届强,2006年10月15日,刘继忠挑起了大会会首的重担和各会长,积极筹备物资,于2007年3月20日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建工段,感动了社会各届能人学士,门邻乡亲,官坐一品,不忘家乡,各地信士,善男信女和事业有成的大企业家们,同时还有全会会员捐资献物近百万元,齐心合力建立神山,于同年年底,被捣毁多年的关圣帝阁楼、马王楼,整个山墙阁楼恢复旧貌,一片生机,使五龙山重献光芒。
五龙山法云寺现占地面积达一百多亩,建筑物宏伟壮丽辉煌,三十六殿齐全,庙庙精巧,别具一格,为研究我国建筑史提供实物根据,庙内有山水人物等色彩壁画近百幅,构图匀称,笔画挺秀,实为古代佳作,有各种碑石,扁额,古钟、古磬、石狮、浮雕等重要文物,各种镏金铜佛像,不同大小,铜、石、木菩萨及黄红铜灯台,灯盏和佛法用的九环幡帐伞,经卷、书籍等古代文物珍品,具有千年考古价值。
有碑云:著闻五龙山法寺历代名胜古迹,寺有传流不可毁灭古今奇观之价值,存在古代优美价值雕像、壁画、美观精巧、工艺精湛、文物胜广、经卷图册,请多匾幅都出有名人之手。
五龙山法云寺均被省、市、县级单位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胜地。传统的每年三月十八和十月一日大会越办越火,四海香客朝山拜佛,一年四季人流不断,纷纷前来旅游观光。
为了加强五龙山法云寺道教场所的规范管理,积极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保护和维修宫殿建筑和文物古迹,搞好宫殿的安全消防,环境卫生,维护场所秩序,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成立了五龙山法云寺文管会,加强了对财务管理,实行经济民主,统一管理,其经济全部用于维修宫殿和寺院的开支。
更为了使千年古刹的五龙山法云寺给列 完善的维护和扩建,文管会一并再组织有热爱道教事业者,享有众望的能人贤士参加并管理组织,使五龙山法云寺在今后更加灿烂辉煌
重建五龙山碑记
在五龙山庙内,宽26厘米,高216厘米,龙首方座,阴线刻石碑,碑文记叙重建五龙山事迹及功德文姓名。
"大清康熙岁次甲寅六月辛未年二十有四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