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F119发动机研发历程

2018/06/1978 作者:佚名
导读: 1982年,美国空军提出拟用于90年代中后期的下一代"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与当时的F-1 5等第三代战斗机相比,ATF除要求有好的机动性外,还要突出有良好的敏捷性,高的隐身性,超声速巡航与短距起降能力等。相应地对用于ATF的发动机则要求推重比达到10.0一级,中间推力要高,要采用矢量喷管等。当时有由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动力三公司联合提出的YF-22方案与由诺斯罗普、麦道两公司联合

1982年,美国空军提出拟用于90年代中后期的下一代"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与当时的F-1 5等第三代战斗机相比,ATF除要求有好的机动性外,还要突出有良好的敏捷性,高的隐身性,超声速巡航与短距起降能力等。相应地对用于ATF的发动机则要求推重比达到10.0一级,中间推力要高,要采用矢量喷管等。当时有由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动力三公司联合提出的YF-22方案与由诺斯罗普、麦道两公司联合提出的YF-23方案参与投标竞争。发动机方面则有美国普惠公司与GE公司为主,分别提出推重比为10.0一级、推力为133.6 kN的PW5000(XF119)、GE37(XF120)发动机参与竞争。

XF119发动机零组件的生产始于1985年9月,第1台发动机FX601于1986年10月进行首次台架试车。为了飞机进行飞行评估,两公司又分别发展了用于飞行试验的发动机YF119、YF120。经过几年的开发研制,1990年6月、9月YF-23(装YF119,YF-120)、YF-22(装YF119、YFl20)相继首飞进行对比飞行验证评估,1991年4月23日美国空军宣布选中装普惠公司YF119的YF-22作为ATF的机型。1991年8月YF-22进入"工程制造和发展(EMD)"阶段。从此,飞机被命名为F-22,发动机被命名为F119。在ATF飞机研制过程中,飞机重量与阻力均增加较多,为此,要求发动机的推力相应提高近1 7%,即最大推力(加力推力)要求为156 kN,中间推力(不开加力时最大状态下的推力)为105 kN,F119发动机采取了将XF119的风扇直径稍作增加以提高15%的风扇空气流量,来满足推力增大的要求.为此发动机的涵道比由0.25增至0.30。按美国军用标准MIL-SID-879(1968),F119的第1种生产型发动机被命名为F119-PW-100。

XF119、YF119在进入EMD阶段前总共完成了3000余小时的整机试车,到1998年6月共进行了 8 000余小时整机试车。当转入EMD阶段时(1991年8月3日),普惠公司获得研制9台F119试验发动机与39台飞行试验发动机的13.75亿美元的EMD合同。按当时空军需要2000套以上的动力装置(包括备件)来计算,普惠公司将获得120亿美元的收入。1999年12月17日首台EMD阶段的F119发动机进行首次试车,1997年9月7日装F119-Pw-100的F-22战斗机进行了首飞,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飞行试验计划。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