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落叶乔木,高10-20(-25)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冠广伞形,分枝较低;树皮浅灰黄色,略粗糙;小枝具密极小皮孔,老枝有近球形侧芽。奇数羽状复叶,长15-26厘米;小叶(7一)9一13,近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5一8厘米,宽1.5一4.0厘米,先端急尖,钝头,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圆锥花序腋生,由多数聚伞花序组成,长4一10厘米;花淡黄色或乳白色;花瓣近等长,均具爪;雄蕊9,1组。荚果舌状,长椭圆形,扁平,不开裂,长5一8厘米,宽1.5一1.8厘米,果瓣革质,有种子部分明显隆起,通常有种子1颗,稀2颗;种子肾形。
分布区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23--25℃,极端最低温6.6℃,雨量分配极不均匀,旱季(11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且多暴雨。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本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地均能适生。为阳性树种,在过分荫蔽的密林中,幼树生势衰弱;在郁闭度较小的林分中能长成直干大树。结实虽然丰富,但天然下种时正值旱季,故林下幼树不多。萌芽力较强,现存林木多为萌生小径木。天然林木生长较慢,人工栽培的林木生长较快,长势良好。一般每年换叶一次,特别干旱时则叶全落,初雨至时,花叶同时抽出,10--12月果实陆续成熟。
散孔材至半环孔材。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新切面紫 红褐或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弦向直径最大208μm,平均114μm;数甚少至略少,2~1 2个/mm2。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主为傍管带状(多数宽1~数细胞)及聚翼状。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3列,4列偶见)。新切面辛辣气浓郁,久则微香;结构细;纹理斜或交错;气干密度0.82~O.94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