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常青藤物种研究

2018/06/19102 作者:佚名
导读: 常春藤常绿植物,其童年和成年植株存在明显的形态和生理差异( Poething,1990;Polito 等,1984), 童期植株呈匍伏藤,叶有裂,叶序互生,含有花色素苷,易于生根,但成年期植株为直立灌木,叶全卵圆形,叶序轮生, 无花色素苷, 不易生根, 但能开花结果。因此, 早在1954年就被认为是"木本植物中童性阶段了解得最多、最清楚的例子"( Schaffalit z

常春藤常绿植物,其童年和成年植株存在明显的形态和生理差异( Poething,1990;Polito 等,1984), 童期植株呈匍伏藤,叶有裂,叶序互生,含有花色素苷,易于生根,但成年期植株为直立灌木,叶全卵圆形,叶序轮生, 无花色素苷, 不易生根, 但能开花结果。因此, 早在1954年就被认为是"木本植物中童性阶段了解得最多、最清楚的例子"( Schaffalit zkydeMuckadel l,1954) 。许多研究者认为"常春藤特别适合于植物阶段转变的研究"( Miller,等,1976), "常春藤已经成为研究木本植物阶段转变的模式系统"( Geneve 等, 1988,1991;Hackett ,1970)。选用常春藤作为研究阶段转变的材料的科学家有英国的Fr ydman 和Wareing 等、美国的Hacket t、Ro lger 和Genev e 等。在80年代以前, 主要集中在阶段转变机理的研究上,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枝条繁育特性及生理生化差异,提出了GA 对阶段转变的调控假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又研究了阶段转变的分子基础。但到80年代以后,由于阶段转变机理研究难以深入,大多科学家纷纷转向其他领域,唯有Hackett等还继续用常春藤为材料,但他们放弃了机理研究,而是选择几个与阶段转变密切相关的性状进行深入研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成年植株返童过程顶端分生组织的形态改变、不同阶段花色素苷合成能力差异的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不同阶段生根能力差异的生理基础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