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e-2预警机E-2C型

2018/06/19121 作者:佚名
导读: 基本设计 在将E-2A升级为E-2B的同时,美国也开发更新型的E-2C,改良幅度更大。美国总共建造两架E-2C原型机,于1971年1月20日首次试飞,同年中投入生产,量产型于1972年9月23日首次试飞,1973年起交付美国海军,1974年2月起开始行程作战能力。相较于E-2B,E-2C的主要改良为换装APS-120雷达、性能提升的T-56-A-425发动机(单机功率5100马力)

基本设计

在将E-2A升级为E-2B的同时,美国也开发更新型的E-2E-2C型C,改良幅度更大。美国总共建造两架E-2C原型机,于1971年1月20日首次试飞,同年中投入生产,量产型于1972年9月23日首次试飞,1973年起交付美国海军,1974年2月起开始行程作战能力。相较于E-2B,E-2C的主要改良为换装APS-120雷达、性能提升的T-56-A-425发动机(单机功率5100马力),并加装一套Litton的AN/ALR- 59(后来升级为AN/ALR-73)被动探测系统(Passive Detection System,PDS)。

AN/ALR-59包含四组接收天线,分别位于机首、机尾与水平尾翼两端,可接收来自空中、海上、地面电磁讯号,由中央处理E-2C机背器控制进行同步扫瞄;接收到电磁信号时,处理器比对不同接收天线的信号强度与时间差,自动计算出信号来源的精确方位,同时也能自动分析信号的相关参数并进行判别。ALR-73的有效接收距离达740公里以上,是机载雷达的两倍。 由于加装ALR-59/73,机鼻也因为加装PDS的天线而增长1325px;而为了因应新增的航电系统,E-2C还增加了一套冷却系统,此系统的进气口装在机背上。相较于APS-111,APS-120配备一具新的强化稳定性发射机、一具自动探测器和拥有恒定误警率(CFAR)电路的系统电脑,拥有较强的杂讯与旁波瓣抑制能力,并继续沿用双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具备有限的对陆地俯视能力,不过对抗陆地上空杂讯的能力还是不足。

机组人员

E-2的标准机组人数为五名,包括正驾驶、E-2C内部副驾驶以及三名位于后舱的战管人员,分为雷达官(RO)、战管官(CICO)与空管官(ACO),其中CICO在任务执行期间为全机的任务指挥官,负责指挥所有作业;ACO负责空中管制,并处理通信系统和卫星连线等;而雷达官则为预备的空管官,此外也是机上的武器官。如果任何一名战管人员因故无法继续执行任务,则由其它的战管人员调整系统进行递补。在飞机起降阶段,飞机的最高指挥权则在正驾驶手中。

E-2CGroup2

1992年以后交机的E-2C属于更新E-2C Group 2的Group 2规格,原有的18架E-2C Group 1日后也提升为Group 2的水准。而美国海岸警卫队操作的EC-130V由于经费被砍,便于1993年移交美国空军,美国空军接收此机后立刻将该机的APS-125雷达换成APS-145,编号则改为NC- 130H,随后担任一些测试工作。 E-2C Group 2最重要的改良是换装APS-145雷达,此雷达拥有新的低脉冲重复频率(PRF)操作模式,成为E-2系列所配备的第一种兼具高、中、低频三种模式的雷达,搭配一具赫兹尔坦公司的RT-988敌我识别收发器。 APS-145仍使用八木旋转天线,通过一个三频道旋转同轴耦合器将雷达与敌我识别器信号馈送至飞机内部的设备。

E-2C Group 2机腹雷达信号经赫兹尔坦公司OL-93/AP雷达信号处理器馈送至OL-77/ASQ中央处理器(由两具L-304处理器构成,具有8个容量8192 byte的记忆体(可扩充为10个),此外有独立的显示用记忆体,容量为4096 bytes),而RT-988敌我识别收发机接收的信号则经赫兹尔坦公司OL-76/AP敌我识别探测/处理器馈送到中央处理机。 除了雷达之外,E-2C Group 2还有其他改良,例如换装彩色的新型加强主显示单元,具有一具内建的微处理器,能以视窗方式运作,并在地图上显示地形曲线,讯号处理能力较以往E-2C的显示单元增加10倍;机上三个战管人员面前各有一具相同的AN/APA-172 彩色显控台,每个操控台都能执行所有的机能。

由于改良阶段不同,E-2CGroup 2前后又分为四种次型,包括E-2C Grouop 2(X)/(N)/(M)/(C)等,主要差别在于电子探测截收系统(PDS)、战术显示器、导航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其中,E-2C Group 2(C)是最新的次型,拥有最完整的规格,由于E-2C Group 2次型繁多,起飞重量也有不同,为了让航空母舰弹射官顺利识别机型并调整弹射器的蒸汽压力,较早的次型E-2C Group 2(X)的机首漆上罗马数字的II,而E-2C Group 2(N)开始的所有次型都在机首漆上白色十字。

E-2C鹰眼2000

90年代末期,E-2C又推出新的改首架E-2C鹰眼2000良型,称为E-2C鹰眼2000(Hawkeye 2000);而前述原为美国海岸警卫队操作、后来移交美国空军的NC-130H,便作为鹰眼2000研发工作的测试用机。E-2C鹰眼2000的主要改良项目包括提升型任务电脑(Mission Computer Upgrade,MCU)、先进显示控制工作站(Advanced Control Indicator Set,ACIS)、CEC联合接战能力中的AN/USG-3机载终端设备、新的整合式卫星通讯系统(SATCOM)、电子支援装备等,并具备改良后的航电冷却循环系统、导航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座舱航电与显示等等,此外也改进了可靠度与维修能力。

鹰眼2000的整体工作能力大增,强大的资料处理能量使其不再局限于原本的早期预警及指挥管制功能,而达到了联合作战指挥管制的水平。美国海军在1999年4月订购了21架全新制造的E-2C鹰眼2000,此批飞机中尚包括台湾购买的2架与法国购买的2架。第一架E-2C鹰眼2000在2001年10月移交美国海军,第一批鹰眼2000机队在2004年达成初始战备能力(IOC)。此外,美国海军也计划将54架现役E-2C升级为鹰眼2000构型。至于外销的E-2C鹰眼2000无论是新造整机或升级套件,一律不包括CEC相关设备以及新型整合卫星系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