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水的基本特点是:水量丰富而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具有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1、岩溶水分布不均一。
岩溶水分布不均一性是指岩溶含水系统中不同地段富水的差异性和水力联系的各向异性。它是由于岩溶发育过程中的分异作用造成的,而且其不均一程度取决于岩溶发育程度。
2、岩溶发育向深部逐渐减弱。
碳酸盐岩岩溶水常有较高的方解石或白云石饱和指数。分为潜水或承压水。可溶性岩层大面积出露的地区,岩溶水的上部常是潜水。由于岩溶发育不均匀,岩溶潜水分布亦不均匀。它既具有相互联系的统一自由水面,又存在径流相对集中的暗河通道。
岩溶强烈发育的山区,岩溶潜水比较集中于地下暗河系统中,地下水位较深,常形成地下富水而地表缺水的现象。在平原地区以及受某些地质结构控制所形成的汇水地区,由于暗河、溶蚀孔洞发育相连,岩溶潜水的分布比较均匀,水位较浅。
3、岩溶水水位动态变化幅度大而且变化快。岩溶泉往往雨季流量急增,而雨后又骤减,呈现出岩溶水时间分布极不均一的奇景。岩溶水的不均一性不但给岩溶水资源的勘探和评价带来困难,而且也控制了岩溶地区一些环境问题的分布和发展,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常沿抽水降落漏斗的长轴方向延伸;污染质在岩溶含水层中的扩散晕,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甚至线状分布。
1、层流与紊流并存。
2、有压流与无压流并存。
3、统一水流与孤立水流并存。
4、明流与伏流并存。
岩溶水的化学特征与水的补给交替强度密切相关,在补给区受降雨稀释作用,一般矿化度较小;随着向深部或排泄区运动,不断溶解含水介质壁上的岩石,矿化度不断增大,最后每升可达数克,水型也可能转变为SO4-HCO3-Ca型水。
1、在裸露岩溶区,岩溶水的循环常以径流交替为主。
从分水岭到河谷的方向上,表现为由垂直运动为主的补给过程逐渐变为水平运动为主的径流汇集与排泄过程,并且以集中径流和集中排泄为特点。
2、岩溶水在河谷地区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垂直渗入带(Ⅰ)发育垂向溶洞,为雨水下渗的通道,有事出现上层滞水,旱季易干枯;水位季节变动带(Ⅱ)括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的范围,垂直与水平溶洞均发育,旱季此带干枯,丰水期可充满潜水;水平循环带(Ⅲ)于最低潜水位一下,主要发育水平溶洞,地下水在此带中水平运动显著,循环交替强烈,是开采利用的主要对象:深循环(Ⅳ)带溶洞不发育,一般只有微小的溶孔,水量小,交替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