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砖墙和砖柱正文

2018/06/19123 作者:佚名
导读: 用砖和砂浆砌筑成的墙和柱。在砌体结构房屋中,砖墙、砖柱主要用作受压构件。砖墙、砖柱的截面尺寸应以砖的尺寸为模数。在中国用普通粘土砖砌筑的砖墙、砖柱的截面尺寸,以半砖长(12厘米)为模数。砖柱的截面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承重的独立砖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37(厘米)。砖墙的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和"T"形。"T"形截面墙又称带壁柱墙、壁柱也称砖墩、砖

用砖和砂浆砌筑成的墙和柱。在砌体结构房屋中,砖墙、砖柱主要用作受压构件。

砖墙、砖柱的截面尺寸应以砖的尺寸为模数。在中国用普通粘土砖砌筑的砖墙、砖柱的截面尺寸,以半砖长(12厘米)为模数。砖柱的截面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承重的独立砖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37(厘米)。砖墙的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和"T"形。"T"形截面墙又称带壁柱墙、壁柱也称砖墩、砖垛,它的抗弯刚度增大,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而增加的墙体材料不多,是较好的截面形式,应用较广。砖墙、砖柱的设计,除应符合使用和建筑上的需求,满足热工和构造要求外,还应进行抗压强度,高厚比及局部抗压强度计算。

抗压强度 砖墙、砖柱在纵向压力或纵向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计算,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先后凭经验和按容许应力设计法确定砖墙、砖柱的承载能力;自50年代起则相继采用破坏强度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砖墙、砖柱的承载能力;目前正过渡到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其承载能力。计算中应当着重解决墙、柱的高厚比和纵向压力对墙、柱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轴心受压 当纵向压力与截面重心重合时,称为轴心受压。砖墙、砖柱的承载能力不仅决定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截面面积,而且受纵向弯曲影响。由于纵向弯曲,即使采用同样的材料、截面尺寸和支承条件,不同高度的墙和柱的承载能力却不同,高度越大承载能力越低。高厚比越大,纵向弯曲的影响也越大。由于砖墙、砖柱由砖用砂浆砌成,砖和砂浆不是同一材料,水平灰缝内的砂浆又影响砌体的整体性,因此砖墙、砖柱的纵向弯曲现象,要比在同样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墙、柱更为显著。中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主要根据试验结果,并按照不同的高厚比(或长细比)等因素确定纵向弯曲影响的大小。

偏心受压 当砖墙、砖柱同时承受轴心压力和弯矩时,处于偏心受压状态。此时,纵向压力对截面重心有一个偏心距,随着偏心距的增大,砖墙、砖柱的承载能力降低。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将偏心受压分为小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而采用不同的强度计算公式。从70年代以来,对砖砌体及其构件的受压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试验研究,认识到由于砌体具有一定的弹塑性和抗拉强度很低等特点,使砖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不仅高于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的结果,而且将砖砌体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区分为大、小偏心受压的计算假定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同时在小偏心受压与大偏心受压的分界处,两者的计算公式不连续,计算结果出现突变。因此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采用偏心影响系数α确定纵向压力的偏心距和构件的高厚比(或长细比)对砖墙、砖柱抗压强度的影响。随着偏心距和高厚比的增大,α值减小,承载能力降低。

计算砖墙、砖柱的抗压强度时,先选定砖和砂浆的标号及截面尺寸,后计算截面能抵抗的最大纵向压力,并使它不超过砖墙、砖柱的允许承载力。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适当增大墙、柱截面尺寸,提高砖、砂浆的标号,或采取措施减小纵向压力的偏心距,或采用配筋砖砌体。

允许高厚比 砖墙、砖柱的计算高度h0与墙厚或矩形截面柱边长b的比值称为高厚比,即β=h0/b。如果砖墙、砖柱的高厚比β过大,刚度就会不足,稳定性也差。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要求砖墙、砖柱的高厚比β不超过允许高厚比[β],以保证砖墙、砖柱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稳定性和刚度。苏联、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有关规范中都规定了相应的允许高厚比。中国根据实践经验,在设计规范中规定砖墙、砖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通过验算如高厚比不符合要求,可采取增加砖墙厚度、加大砖柱截面尺寸及提高砂浆标号等措施加以解决。

局部抗压强度 纵向压力作用于砖墙、砖柱的局部截面上时,砖墙或砖柱局部受压。由于直接受压的面积往往很小,砖墙、砖柱可能因砌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而破坏。根据纵向压力作用在砌体上的位置和该截面上压应力的分布情况,砌体局部受压分为局部均匀受压和局部不均匀受压(如梁端支承处的砌体局部受压)。砌体局部受压时,由于周围未直接受压的砌体对直接受压砌体的横向变形起侧向约束作用,因而按局部受压面积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可以提高,根据这一概念建立了砌体局部受压强度计算公式。当砖墙、砖柱砌体的局部受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在纵向压力作用的截面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的刚性垫块,以扩大局部受压面积,或采取其他解决措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