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珠玑古巷

2018/06/19153 作者:佚名
导读: 古巷来历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廷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 古巷旅游 历史上,曾有大批珠玑巷居民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据当代学者的查考,现今共有141姓的珠玑移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移居国外。他们为珠江三角洲和居住国的开发

古巷来历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

昌,七世同堂,朝廷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

古巷旅游

历史上,曾有大批珠玑巷居民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据当代学者的查考,现今共有141姓的珠玑移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移居国外。他们为珠江三角洲和居住国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几年,随着大批珠玑巷后裔回来寻根问祖,珠玑巷已成为我市观光旅游的新热点。 

珠玑巷是广东省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巷全长1500多米,路面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珠玑巷内分北门、中街和南门,以红石为墙基筑成城门式的门楼三座。原南面有驷马桥为驿道通路(大跃进时已毁)。珠玑巷基本保存着古驿道的原貌,南门楼位于珠玑南端,是珠玑巷标志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拱门上有民国16年重修时镶的石匾“珠玑古巷”及“祖宗故居”。现楼为砖木结构,为三间三楼式,歇山顶,盖绿色琉璃瓦,通高9.5米,面宽7.7米,进深3.2米,拱门高3.5米,宽3.2米。

在珠玑巷南门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实心石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井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上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在杭州被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从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迁。而胡妃自感连累大家,就投井自尽。后人为纪念胡妃就在井旁建了“胡妃塔”。这是广东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塔高3.5米,实心,七层八角,由17块精雕细刻的红砂岩砌成。这次也是珠玑巷内居民最大的一次迁移,共有97户人、141个姓。

古巷特产

珠玑古巷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汇聚之地,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独具特色的优质美酒,无不闪烁着古代珠玑人对酿酒技术的独到见解和聪明才智。岭南人酿酒多以当地农作物、花果为原料,其中以稻米酿制的米酒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广受人们喜爱,并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以珠玑巷一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人们至今仍保持着酿制米酒的传统,当地农家自酿的黄酒酿、米烧、钻缸酒在节庆日子里仍是招待宾朋的首选佳品。 而珠玑私窖酒正是传承这种传统做酒工艺,从而得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