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秸秆资源化制饲料技术

2018/06/19133 作者:佚名
导读: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一般约占秸秆干物质的20~50%。未经处理的秸秆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较低,因为秸秆中的木质素和糖类结合在一起,很难分解;蛋白质含量低和其他必要营养物质缺乏。处理目的:为动物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处理方法:物理;化学;生物。1.物理处理(1)切短、粉碎机软化简单有效,采食量增加20~30%。(2)粉碎后压块成型铡切(5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一般约占秸秆干物质的20~50%。

未经处理的秸秆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较低,因为秸秆中的木质素和糖类结合在一起,很难分解;蛋白质含量低和其他必要营养物质缺乏。

处理目的:为动物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处理方法:物理;化学;生物。

1.物理处理

(1)切短、粉碎机软化

简单有效,采食量增加20~30%。

(2)粉碎后压块成型

铡切(5cm段)→烘干(含水16%)→压制成型(圆柱或块状)。

优点:密度大,含水量低,便于运输、贮存和饲喂;高温挤压使消化率提高25%;有浓郁糊香味和轻微甜度感,适口性提高;卫生条件好;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全年进行加工。

设备:挤压式环模压块机、平模压块机和压缩式压块机等。

秸秆资源化图片

秸秆资源化图片

秸秆资源化图片

(3)秸秆挤压膨化技术

原理:将秸秆加水调质后输入专用挤压机的挤压腔,依靠秸秆与挤压腔中螺套壁及螺杆之间相互挤压、摩擦作用,产生热量和压力,当秸秆被挤出喷嘴后,压力骤然下降,使秸秆体积膨大。

主要设备:螺杆式挤压膨化机。

工艺流程:秸秆→清选→粉碎→调质→挤压膨化→冷却→包装。

膨化后易吸收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提高,粗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下降;且适口性好;便于运输贮

秸秆资源化图片

(4)热喷处理

原理:铡碎的秸秆(8cm),混入饼粕、鸡粪等,装入饲料热喷机内,在一定的热饱和蒸汽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突然降压,使物料从机内喷爆而出,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并消毒、除臭,使物料可食性和营养价值提高。

设备:饲料热喷机,实质为一种间歇式蒸汽膨化机。

2.化学处理

利用化学制剂作用于作物秸秆,破坏秸秆细胞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形成的共价键,以利于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分解,从而达到提高秸秆消化率与营养价值的目的。

方法:碱化、氨化、氧化还原、复合化学处理。

(1)碱化处理

原理:在一定浓度的碱液的作用下,打破粗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之间的醚键或酯键,并溶去大部分木质素和硅酸盐,从而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方法:①湿法:每吨秸秆需NaOH8~10kg,水3~5L浸泡、冲洗;②干法:将20~40%浓NaOH溶液喷于粉碎或切断的秸秆上(30ml/100g),然后用酸中和。

用碱量大,须用大量水冲洗,易造成环境污染。

(2)氧化剂处理

主要指利用SO2、O3及碱性过氧化氢(AHP)处理秸秆,破坏木质素分子间的共价键,溶解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纤维基质中产生较大孔隙,从而增加纤维素酶和细胞壁成分的接触面积,提高饲料消化率。

效果较好,但成本太高。

(3)氨化处理

原理:用氨水、液氨、尿素或碳铵等含氨物质,在密闭条件下处理秸秆,氨与秸秆发生碱化作用(打破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酯键和镶嵌结构,溶解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与硅酸盐,纤维素部分水解与膨胀);氨化作用(氨吸附在秸秆上,增加了粗蛋白含量,延缓氨的释放速度,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中和作用(与有机酸中和,形成适宜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微碱性环境)。

要点:氨用量3~4%;处理时间随温度提高而缩短,一般4~8周;最佳含水量15~20%。饲草秸秆揉搓机(三)秸秆饲料利用技术

秸秆资源化.。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等方法将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将其制成伺料或乙醇等,使它们更好被人类利用。

常用秸秆氨化操作方法:

①小型容器法

②堆垛法

③氨化炉法

饲喂方法:喂前1~2天要将秸秆取出,摊在地上放氨;初次饲喂数量不能过多,逐渐提高饲喂量。

(4)复合化学处理

融合了碱化处理对木质素分解效果好和氨化处理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优点,克服了碱化处理残留碱量高和氨化处理对木质素软化作用差的缺点。可使采食利用率提高10~40%;含氮量提高1~2倍;粗蛋白含量达到7~15%。

根据不同秸秆和牲畜选择不同的化学处理剂配方,如尿素 氢氧化钙的复合化学处理。将5~7kg生石灰和2~3kg尿素溶于50kg水中,喷洒在切碎的100kg秸秆上,混合均匀后密封,夏天20~30天,春秋40~60天,冬季60天以上,可开封饲喂,适宜的水分为40%,尿素不得低于2%。

3.生物处理

(1)青贮技术

原理: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菌。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制止原料中养分被微生物分解破坏,从而将原料中养分很好地保存下来。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当温度上升到50℃时,乳酸菌也就停止了活动,发酵结束。

优点:饲料保持青鲜多汁的特点,并具有酸香味,牲畜比较爱吃,贮存时间较长;且技术简单、方便推行。但对纤维素的消化率提高甚微。

青贮添加剂:微生物制剂、酶制剂、抑制不良发酵的添加剂、营养添加物、无机盐

技术要点:①窑的建设:容器有青贮塔、青贮窑和塑料袋;可建成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②原料的收割与切短:适时收割;水分应降至60~70%。③操作步骤:配制菌液;粉碎分层铺实→湿度控制在55~60%→封窑→7~15天后开窑。

喂养注意:只能喂反刍动物。逐步加量。

(2)微贮技术

秸秆微贮是对农作物秸秆机械加工处理后,按比例加入微生物发酵菌剂、辅料及补充水分,并放入密闭设施中,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是指软化蓬松,转化为质地柔软,湿润膨胀,气味酸香,动物喜食的饲料。

原理:利用微生物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

成本低、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要点:复活菌种→配制菌液→切断秸秆→装填入窑→水分控制→封窑→开窑。

用微贮技术制备秸秆菌体蛋白生物饲料

以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为主要原料,将秸秆粉置于人工造就的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制作剂——秸秆生化饲料发酵剂的生物化学作用,促使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活动,合成游离氨基酸和菌体蛋白,从而使秸秆转化为富含粗蛋白、脂肪、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的高效能秸秆饲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