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武安市水肥耦合技术
河北省武安市耕地面积5.35万公顷,其中坡耕地3.6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5%,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棉花、谷子、豆类等。坡耕地土层瘠薄,缺水少肥,生产条件差,粮食单产一般在3375千克/ 公顷,皮棉570 千克/公顷。该市开展了坡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技术0.6万公顷,实现节本增效225万元。其中,为提升耕地地力水平,该市建立玉米核心示范区333公顷,带动0.33万公顷,每公顷节本增效375元以上,农民获益125万元;建立棉花核心示范区133公顷,带动0.133万公顷,皮棉每公顷增产67.5千克,节本增效450元,农民获益60万元;建立谷子核心示范区133公顷,带动0.133万公顷,每公顷增产240千克,节本增效300元,农民获益40万元。通过建立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样板,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形成了武安坡耕地培肥模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2、河南新乡小麦、玉米、花生水肥耦合技术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九五”开始对河南新乡地区主要作物开展水肥耦合技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进行适宜的水肥管理,与传统灌水量相比,地面灌可节水15~20%,喷灌可节水35~60%;主要作物增产幅度为9%~17%,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15%~20%,主要作物的水分生产率达到1.5~2.1千克每立方米。
3、河南商丘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技术
针对豫东地区水、肥利用效率较低的状况,“八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在河南商丘开展了氮肥、磷肥和灌水的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玉米水肥耦合存在阈值反应。冬小麦水肥耦合的阈值是:N(90~240千克每公顷),P2O5(56.25~221.25千克每公顷),灌溉定额1500~3750立方米每公顷,夏玉米水肥耦合的阈值是:N(105~255千克每公顷),P2O5(52.5~127.5千克每公顷),灌溉定额1500~3000立方米每公顷。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WUE)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