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附录)
氰化物监测检验方法
B1 原理
样品在含有氯化镁的硫酸酸性溶液中蒸馏。无机氰化物以氰化氢蒸出。收集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氰离子在低于pH8的碱性溶液中,被氯胺T氧化成氯化氰。然后与吡啶-巴比妥酸反应,生成紫色染料,比色测定。
B2 试剂
B2.1 氯化镁溶液:称取氯化镁(MgCl2·6H2O)510g,溶于适量水中,稀释至1000mL。
B2.2 1+1硫酸溶液。
B2.3 10%氢氧化钠溶液。
B2.4 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
B2.5 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138g,溶于适量水中,释至1000mL,保存于冰箱内备用。
B2.6 1%氯胺T溶液,贮存于冰箱内,每周配制。
B2.7 吡啶-巴比妥酸溶液:称取巴比妥酸15g,移入250mL容量瓶内。用适量水洗涤容量瓶管壁,并使全部巴比妥酸润湿,加入吡啶75mL混合。再加入浓盐酸15mL,混匀。冷却至室温。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B2.8 试银灵指示剂:称取试银灵(对二甲氨基亚苄基罗丹宁)0.02g,溶于100mL丙酮中。
B2.9 0.0192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110℃干燥的硝酸银3.2617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必要时用标准氯化钠溶液标定。方法如下:
氯化钠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500~600℃灼烧后的氯化钠1.169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00mol/L。
吸取氯化钠标准溶液20.0mL,置于磁蒸发皿内,加水20mL,另取水40mL作为空白。分别加入5%铬酸钾溶液1mL,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产生砖红色沉淀为止。
硝酸银浓度可由式(B1)得出。
式中:C1--硝酸银浓度,mol/L;
V--硝酸银标准液用量,mL;
0.02--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20--所用氯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B2.10 氰化物标准贮备液:称取氰化钾2.51g,溶于适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临用时标定其准确浓度。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氰化物标准贮备液25.0mL于150mL锥形瓶内。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1以上。加试银灵指示剂0.5mL,用0.0192mol/硝酸银溶液滴定至橙红色为终点。计算氰化物溶液浓度。0.0192mol/L硝酸银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mg氰化物(CN)。
B2.11 氰化物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氰化物贮备液适量(含氰化物10.0mg),移入1000mL容量瓶内,用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0.0μg氰化物(CN)。再吸取此溶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内,用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1毫升相当1.0μg氰化物(CN)。
B3 仪器
B3.1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B4 分析步骤:
B4.1 试液制备:参照附录A项,准确吸取浸出液100mL,移入1000mL蒸馏瓶内,加水至500mL然后加入氯化镁溶液20mL及1+1硫酸50mL,加热蒸馏。馏出液收集于盛有25mL10%氢氧化钠溶液的250mL容量瓶内,收集馏出液刻度,混匀后供测定用。
B4.2 测定:准确吸取浸出液适量,移入50mL具塞比色管内,用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20mL,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15mL。充分混合。加1%氯胺T溶液2mL充分混合。立即加入吡啶-巴比妥酸溶液5mL,再次混合,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合显色8min。从试剂空白为对照,用1cm比色皿,于波长578nm处测定吸光度(在7min内测定完毕)。从标准曲线查出相当氰化物的量。
B4.3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吸取每亳升含氰化物1μg的标准使用液0.0,0.20,0.50,1.00,2.00,4.00及6.00mL置于50mL具塞比色管内,并用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稀释至20mL。以下步骤按B4.2项操作。绘制吸光度-氰化物浓度关系曲线。
B4.4 结果计算
废渣中氰化物(以CN计)按式(B2)计算:
式中:C2--废渣中氰化物浓度,mg/kg;
A--相当氰化物标准含量,μg;
V--测定分取试液体积,mL;
250--待测试液总体积,mL;
100--干样品重,g。
B5 精密度和准确度
本方法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在0.2~6μg氰化物范围内,重复7次测定其值为4.0%~0.6%;准确度以加标回收率表示,测得回收率为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