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需要转换和吸收的动能与汽车制动初速度的平方、总质量成正比;其需要产生的制动力则与汽车总质量成正比,与制动初速度相对来说关系不大。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速度和总质量两个参数始终处于不断攀高的状态,这就要求制动装置在更短的时间内吸收越来越大的能量,并产生接近车轮滑移界限的制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速度普遍提高得很快,与此同时货车和客车向大型化发展,其最大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道路行车密度日益增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公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对制动装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促使它做出相应的改进。例如为了吸收高速制动时的汽车动能,出现了以热效能较稳定的钳盘式制动器取代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趋势;为了产生足够的地面制动力并减轻操作强度,逐步淘汰了人力制动,代之以伺服制动和动力制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动装置的可靠性,在行车和驻车制动系之外增设了应急制动系。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已在汽车上普及。它能有效地防止制动时由于车轮抱死而使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或转向能力的危险,并缩短制动即离,从而提高了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近年来出现了集ABS功能和其他扩展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和电子制动助力系统(BAS)。前一种系统适用于重型汽车和汽车列车,它以电子控制方式代替气压控制方式,可根据制动踏板行程及车轮载荷和制动摩擦片磨损情况调节各车轮制动气室压力。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制动反应时间、缩短制动距离、提高牵引车与挂车的制动协调性,还可以使制动力分配更加合理。后一种系统适用于轿车,在出现紧急状况而驾驶员未能及时对制动踏板施加足够大的力时能自动加以识别并触发电磁阀,使真空助力器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增强作用,从而可显著缩短制动距离。
为了防止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美、日、欧各国都在致力于车距报警和防追尾碰撞系统的研究,该系统用激光雷达或微波雷达对前方车辆和障碍物进行监测,若检测出实际车距小于安全车距,就会向驾驶员发出警报,若驾驶员仍未做出反应,就会自动对汽车施行制动。目前这些产品已开始在部分轿车上装用。
国外长期研究的制动能回收系统可将制动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这样可节省燃油消耗、减少排放、减轻制动器的工作负荷。这项研究以前主要针对城市公共汽车。而且都采取飞轮储能和液压储能方式,由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未能推广应用。近来随着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已取得新的突破,在许多电动汽车上都有制动能回收系统,在减速或下坡时可将驱动电机转变为发电机,使之产生制动作用,同时可方便地将发出的电充人蓄电池,以节约能源和增加行驶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