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异氰酸酯理化性质

2018/06/19114 作者:佚名
导读:中文名称:异氰酸酯 中文别名:异氰酸 英文名称:isocyanic acid 英文别名:Isocyanic acid; Hydrogen isocyanide;Polyisocyanates; CAS号:75-13-8 分子式:CHNO 分子量:43.0247 密度:1.04g/cm3 沸点:39.1℃ 闪点:<-15℃(闭杯) 自燃点:534℃ 蒸汽压:6750mmHg at 25°C 外观:无

中文名称:异氰酸酯

中文别名:异氰酸

英文名称:isocyanic acid

英文别名:Isocyanic acid; Hydrogen isocyanide;Polyisocyanates;

CAS号:75-13-8

分子式:CHNO

分子量:43.0247

密度:1.04g/cm3

沸点:39.1℃

闪点:<-15℃(闭杯)

自燃点:534℃

蒸汽压:6750mmHg at 25°C

外观:无色清亮液体, 有强刺激性。

溶解性:15℃时水中溶解度:1%;20℃时6.7%。

用途:用于家电、汽车、建筑、鞋业、家具、胶粘剂等行业。

危险性:除不锈钢、 镍、玻璃、 陶瓷外其他材料与其接触均有被腐蚀危险。尤其不能使用铁、钢、锌、 锡、铜或其合金作为盛装容器。

化学反应: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 胺、水、 醇、酸、 碱发生反应。

与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氧化碳; 在过量水存在时, 甲胺再与MIC反应生成1,3-二甲基脲, 在过量MIC时则形成 1,3,5-三甲基缩二脲。 这二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纯物在有触媒存在条件下, 发生自聚反应并放出热能。

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燃烧时释出MIC蒸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氰化氢。

高温 (350~540℃)下裂解可形成氰化氢。

遇热分解放出氮氧化物烟气。

制备方法:工业上主要采用伯胺光气法生产异氰酸酯,其反应如下:由二胺光气法可制得二异氰酸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合成理论的不断深入,硝基化合物直接与一氧化碳高温高压催化合成异氰酸酯的工艺越来越来成熟。

由于异氰酸酯结构中含有不饱和键,因此具有高活性,容易与一些带活性基团的有机或无机物反应,生成聚氨酯弹性体。

(1)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如与多元醇、聚醚、聚酯酰胺、蓖麻油等含活性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氨甲基酸酯。

(2)与含氨基化合物的反应:与胺类化合物反应通常生成取代脲,如果进一步发生反应则最终生成缩二脲。

(3)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生成胺和二氧化碳,胺进一步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取代脲。

(4)与含羧基化合物的反应:与有机羧酸、末端为羧基的聚酯等化合物反应,先生成混合酸酐,最后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而生成酰胺。

(5)与氨基甲酸酯的反应: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

此外,异氰酸酯在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发生自聚反应,形成二聚体或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因此,异氰酸酯一般要求在低温、无光照条件下储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